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正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

郭维淮

月刊

1001-6015

zyzg1989@126.com

0379-63551943、63546705

471002

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中医正骨/Journal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突出中医骨伤特色,反映学术进展,交流新经验,报道新成果,传递新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器械,探讨新理论、新方法。 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以理论和临床研究为主,兼顾实验研究;为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宝贵遗产,普遍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术水平和医疗、科研、教学质量,促进中医骨伤现代化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大中专院校的骨伤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氧诱导因子-1α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的机制

    杨虎郑宇王通丁福超...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连续且缓慢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通常分为炎症、修复和重塑3个阶段。骨折早期,骨折部位处于缺氧状态,低氧诱导因子-1 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增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骨折愈合过程和HIF-1α的基本情况,并从HIF-1α与骨折愈合早期的能量代谢、HIF-1α与骨折部位血管生成、HIF-1α对骨系细胞的调控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 HIF-1α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的机制,以期为骨折愈合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骨折愈合低氧诱导因子-1α能量代谢新生血管化,生理性骨髓间质干细胞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

    黄佳颖刘世敏陆晔庆蒉潇飞...
    58-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KOA寒湿痹阻证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0~70岁,中位数56岁。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Ⅰ级19例、Ⅱ级21例。病程27~40个月,中位数33个月。温针灸选择患侧犊鼻、内膝眼、血海和足三里穴,每次治疗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温针灸治疗结束1 h后进行中药热敷,每日2次,连续治疗2个月。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综合疗效,评价内容包括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烦热易汗、晨僵4个方面。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 A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和骨钙素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中医证候积分中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烦热易汗、晨僵评分,治疗前分别为(4。67±1。02)分、(4。70±1。01)分、(4。32±0。97)分、(4。62±1。05)分,治疗结束后分别为(2。31±0。74)分、(2。45±0。75)分、(2。40±0。65)分、(2。29±0。55)分。WOMAC评分,治疗前(60。23±6。51)分,治疗结束后(19。64±2。76)分。血清TGF-β1、IGF-Ⅰ、FGF-2、骨钙素水平,治疗前分别为(19。63±2。09)μg·L-1、(72。46±8。70)μg·L-1、(23。27±2。61)μg·L-1、(5。32±1。21)μg·L-1,治疗结束后分别为(28。58±3。44)μg·L-1、(94。78±10。34)μg·L-1、(30。11±4。12)μg·L-1、(8。10±1。86)μg·L-1。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 KOA寒湿痹阻证,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软骨细胞保护因子水平有关。

    骨关节炎,膝寒湿痹阻温针疗法灸法(中医)热敷疗法

    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自体骨髓血活性浓集物和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

    唐洪涛孙瑞波田涛涛倘艳锋...
    61-6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自体骨髓血活性浓聚物和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3月至2023年6月,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自体骨髓血活性浓聚物和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患者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17~62岁,中位数43岁。肥大型骨折不愈合23例,萎缩型骨折不愈合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内固定术治疗,均为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骨折端间隙均小于5 mm,骨折端对位对线均良好,内固定均无明显松动。体外冲击波治疗共4次,每次治疗间隔7 d;在体外冲击波治疗后第2天,于骨折端注射自体骨髓血活性浓集物和富血小板血浆,连续治疗4次,每次治疗间隔7 d。治疗后随访观察骨折端愈合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4。3个月。23例肥大型骨折不愈合患者经治疗后,骨折端均获骨性愈合;10例萎缩型骨折不愈合患者经治疗后,6例骨折端获骨性愈合、4例骨折端未愈合。1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骨折端获骨性愈合,19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骨折端获骨性愈合;4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骨折端未愈合,均为萎缩型骨折不愈合患者,后期行内固定联合植骨术后6个月骨折端获骨性愈合。结论: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自体骨髓血活性浓集物和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能够明显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不愈合手术后并发症冲击波自体骨髓血活性浓集物富含血小板血浆

    改良弧形跗骨窦切口在跟骨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陈卫东杜俊锋梁林余春华...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改良弧形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采用改良弧形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9~61岁,中位数41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7例、Ⅲ型17例。合并外踝撕脱骨折1例。手术采用自外踝后方向下切开至外踝尖下再向第4跖骨基底方向切开的改良弧形跗骨窦切口,采用跟骨微创锁定钢板固定跟骨骨折,并复位脱位的腓骨肌腱,修补腱鞘,缝合腓骨肌上支持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足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术后6个月复查MRI观察腓骨肌腱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8个月,中位数4个月。术后6个月MRI显示腓骨肌腱均位置良好。患足疼痛VAS评分,术前(5。13±1。09)分、术后6个月(0。65±0。41)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29。2±10。1)分、术后6个月(90。1±8。5)分。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良弧形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骨折愈合和腓骨肌腱复位良好,有利于患足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骨折跟骨切口骨折固定术,内腓骨肌腱脱位

    全踝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Maisonneuve骨折

    杜俊锋陈卫东梁林余春华...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12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1~54岁,中位数38岁;扭伤8例,高处坠落伤2例,车祸伤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左侧5例、右侧7例;Lauge-Hansen分型均为旋前外旋型Ⅳ度;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中位数4 d。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踝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观察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20 min,中位数84 min。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关节镜下检出合并距骨软骨损伤8例,距腓前韧带损伤2例,踝关节游离体2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中位数14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术后6周时均能完全负重行走,所有骨折均在3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2例患者在康复训练时出现跟腱疼痛,经药物和物理治疗后缓解。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12±1。06)分、末次随访时(0。33±0。20)分;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94。1±2。8)分。结论:在熟练掌握踝关节镜技术和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全踝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Maisonneuve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而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可发现和处理关节内软骨病变的优势。

    踝部骨折Maisonneuve骨折关节镜检查经皮内固定术

    杨氏三步复位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刘栋曹谦曹慎杨韵琴...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杨氏三步复位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5月至2022年2月,采用杨氏三步复位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56例。男26例,女30例。年龄5~85岁,中位数40岁。左侧25例,右侧3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30 min至7 d,中位数2 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肢疼痛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4例失访,其余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个月,中位数23。5个月。残留前后方移位超过1/3者20例,残留侧方移位超过1/3者12例,残留侧方成角者12例,残留前后方和侧方移位者4例。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8。25±7。14)d。患肢疼痛VAS评分,治疗前(7。23±1。22)分,末次随访时(0。78±0。11)分。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总分(93。08±4。71)分,其中优46例、良4例、可2例;Mayo肘关节评分总分(91。52±5。70)分,其中优45例、良6例、可1例;所有患者患肢外观未见明显异常。2例患者出现虎口区麻木,调整压垫位置后症状消失。2例患者出现压疮,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杨氏三步复位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减轻患肢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肢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肱骨骨折正骨手法小夹板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