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益髓生血丸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气阴两虚证患者40例临床观察

    焦宁张登山师丽娜毛毛...
    2018-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益髓生血丸对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安慰剂口服,观察组加用益髓生血丸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1天.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齿状蛋白1(Jagl)、Notch同源物2(Notch2)、细胞命运决定因子膜相关蛋白1(Numb1)、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D4+、CD8+水平;治疗前后评价两组骨髓抑制分级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骨髓抑制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G-CSF、GM-CSF、sICAM-1、Numb1表达、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D4+水平降低,Jagl、Notch2表达和CD8+水平升高,神疲乏力、自汗、心悸、盗汗、失眠、面色少华、口糜、五心烦热评分均降低(P<0.05)o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浆G-CSF、GM-CSF、sICAM-1、Numb1表达、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D4+水平升高,Jagl、Notch2表达和CD8+水平降低,神疲乏力、自汗、心悸、盗汗、失眠、面色少华、口糜、五心烦热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结论 益髓生血丸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气阴两虚证患者可改善其骨髓抑制情况和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增效减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otch信号通路、减少免疫功能损伤有关.

    恶性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气阴两虚证益髓生血丸Notch信号通路免疫功能

    化痰散结方对Graves病模型小鼠甲状腺血管新生及VEGFA/VEGFR2信号通路的影响

    马文欣朱晓云王程娜徐婧...
    2025-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甲状腺血管新生角度探讨化痰散结方治疗Graves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6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9只和造模组27只,造模组小鼠以Ad-TSHR289腺病毒2.0×109PFU/ml胫前肌肉注射100 µ1构建Graves病小鼠模型.免疫后第9周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巯咪唑组和化痰散结组,每组9只.甲巯咪唑组小鼠给予甲巯咪唑片5.2 mg/(kg·d)灌胃,化痰散结组小鼠给予化痰散结方相对生药量7.02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纯水0.1 ml/10 g灌胃.均每日灌胃1次,共计4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受体自身抗体(TRAb)含量,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改变情况,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甲状腺组织血管形态并对微血管密度(MVD)计数,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甲状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甲状腺体积明显增大,存在过度充血,病理显示甲状腺滤泡增生显著,上皮细胞呈柱状且增殖明显,滤泡体积增大;血清中T4、TRAb水平上升,甲状腺MVD计数增多,甲状腺VEGFA、VEGFR2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巯咪唑组和化痰散结组小鼠的甲状腺明显减小,充血情况有所改善,病理显示甲状腺滤泡增生和上皮细胞增殖减轻,滤泡边缘光滑、内凸明显减少;血清T4、TRAb水平降低,甲状腺MVD计数减少,甲状腺VEGFA、VEGFR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或P<0.01).甲巯咪唑组和化痰散结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散结方可能通过下调甲状腺VEGFA/VEGFR2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甲状腺血管新生,改善Graves病甲状腺肿大和功能亢进.

    Graves病甲状腺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化痰散结方

    益肺散结丸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瘤源小鼠血浆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的影响

    孙玲玲綦向军李晏龙胡磊颢...
    2032-2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益肺散结丸治疗肺癌的抑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Lewis肺癌瘤源小鼠,并将其分为模型对照组、顺铂组、顺铂+益肺散结低剂量组以及顺铂+益肺散结高剂量组各12只,分别进行相应干预14天,给药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测量瘤体体积,评价瘤体生长情况,第15天留取小鼠血浆、瘤体组织.选取模型对照组、顺铂组、顺铂+益肺散结高剂量组的血浆,提取血浆外泌体,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分析各组间血浆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表达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生物功能富集分析、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分析探究益肺散结丸的潜在作用机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中 miRNA-615-3p 的表达,利用 Kaplan-Meier plotter(kmplot.com)数据库分析 miRNA-615-3p 与肺癌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顺铂组第10天、顺铂+益肺散结低剂量组以及顺铂+益肺散结高剂量组第7天、第10天、第14天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或P<0.01);与顺铂组比较,顺铂+益肺散结低剂量组以及顺铂+益肺散结高剂量组第10天、第14天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miRNA表达谱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干预组间miRNA的表达有明显差异,模型对照组与顺铂组之间共有21个差异表达的miRNA,模型对照组与顺铂+益肺散结高剂量组之间共有50个差异表达的miRNA,顺铂组与顺铂+益肺散结高剂量组之间共有6个差异表达的miRNA.生物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miRNA主要参与调控与细胞增殖、分化、自噬等生物活动相关的信号通路.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展示了被靶次数前20的基因,其中既包含已被证实的与肺癌相关miRNA及基因,亦存在值得深入挖掘功能的miRNA.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顺铂组及顺铂+益肺散结高剂量组瘤体组织中miRNA-615-3p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miRNA-615-3p的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总生存呈负相关(P<0.05).结论 顺铂联合益肺散结丸可有效抑制Lewis肺癌肿瘤增殖,其抑瘤效果与调节多种miRNA,特别是下调miRNA-615-3p的表达有关.

    肺癌微小核糖核酸益肺散结丸顺铂miRNA-615-3p

    论代谢病胃强脾弱的病机与治法

    罗文轩赵进喜魏金艳刘江腾...
    2041-2044,2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强脾弱是多种代谢病的共同病机.通过分析胃强脾弱的病机内涵,认为其本质是胃热脾虚,胃热包括胃肠结热、脾胃湿热,脾虚分为脾阴虚、脾气虚及脾阳虚.提出代谢病胃强脾弱可分为胃热盛脾阴虚、胃热盛脾气虚及胃热盛脾阳虚三大类,分别以清泄结热、养阴润肠,清化湿热、健脾益气,清化湿热、健脾温阳为主要治法,主方分别以麻子仁丸、芩连平胃散、加味连理汤进行加减.

    代谢病糖尿病肥胖痛风胃强脾弱

    基于肾虚精亏理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生发展机制

    朱文菊苏小军何倩王欢...
    2045-2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以持续性滑膜炎、血管翳的形成为特征性病理改变,晚期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和变形.提出肾虚精亏为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核心病机,其疾病演变为"髓减、肉痿、络阻",并据此梳理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现代医学认识,认为"髓减、肉痿、络阻"终使骨破坏的中医病机与破骨细胞异常分化、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高表达及炎症因子异常分泌的西医机制有相通之处,可为全面且科学地阐释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病理机制提供参考.

    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肾虚精亏骨枯髓减肌骨失衡痰湿瘀阻

    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

    郑攀攀赵方郑英伦王秋雨...
    2050-2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昼夜节律紊乱与代谢疾病密切相关,其可通过直接影响肝脏或间接通过肝-脑轴、肠道菌群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中医时间医学中阴阳、营卫、十二时辰及四时变化的节律与现代生物节律内涵相似.从中医时间医学角度出发,认为NAFLD的发病与阴阳消长日节律、营卫循行日节律、十二时辰节律以及四时节律的异常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分析NAFLD发生、发展相关的时间节律,加强了从中医时间医学角度对NAFLD发病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时间医学昼夜节律肝-脑轴肠道菌群

    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应用指南(2024版)

    中华中医药学会基层糖尿病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杨叔禹
    2056-2061页

    糖尿病中西医协同防治策略的创新与实践——《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应用指南》解读

    胡欣李博马思思张智海...
    2062-20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