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辛世俊

双月刊

1001-8204

zdxbw@126.com

0371-67781275

450001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0年,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学报、曾连续四届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期刊暨“河南社科期刊二十佳”称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结构与原创性贡献

    宋建张振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重大成果,具有原创性意蕴.从生成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渊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中华文明的宝贵资源,在引领全球文明发展中拓宽了思想视野,并随着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从结构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的本体、价值、主体和方法,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原创性贡献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创新文化自信文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的域观经济逻辑与实践路径

    王海杰闫雅楠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证明,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具有多元性、过程具有动态性,不同的现代化道路需要依托不同的理论范式.西方的现代化实践证明,其理论范式在价值导向、前提假定、理论逻辑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缺陷,而域观范式的现代化理论是以经济理性、制度文化和技术距离为底层逻辑,以要素禀赋、能力结构、产业基础、区位特征、市场状况和制度创新为域境条件.基于域观范式的现代化理论逻辑是对多元世界本体和异质性经济体价值认知的回归,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范式的超越.从域观范式现代化理论出发,经济理性、制度文化和技术距离从质性层面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个性,域境条件设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必然性.历史实践证明,基于域观范式的现代化理论不仅具有投射发展历程的现实解释力,更具有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未来实践的指导力.

    中国式现代化域观范式现代化理论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王钺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引擎,中国式城市现代化孕育着巨大的科技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创造.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重塑了城市现代化的实现模式,培育了城市现代化的新动能,还为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从理论层面看,数字化转型能够赋能"创新城市"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能够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文化能够赋能"人文城市"建设、数字技术能够赋能"韧性城市"建设、数字生产力能够赋能"宜居城市"建设.从实践路径看,应当因地制宜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的集约建设,打破城市内部数据流通壁垒,加快城市中"数实融合"水平,提升城市智慧化治理能力,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对城市现代化的赋能作用,提升我国的城市现代化水平.

    数字经济城市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优化中基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的运作逻辑——基于湖北省C街道"联企服务"的案例研究

    刘义强付慧媛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是实现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基于赋能理论与湖北省C街道"联企服务"实践案例,提出一个"组织赋能"的分析框架,即基层政府通过组织供给与制度配套,凭借个体能力培育的组织优势来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最终赋能营商环境建设.研究发现:"组织赋能"框架下,基层政府"有为"边界在于组织支撑与主体责任界定下的权力规范,"有为"保障基于共享平台与资源集成匹配下的资源统筹,"有为"动力在于能力培育与正向强化机制下的目标激励."组织赋能"依托组织优势发挥来提升政府"有为",从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

    组织赋能营商环境优化联企服务

    风险治理情境下基层官员"加码式避责"的行为逻辑

    郑志龙李威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险治理情境下基层官员如何落实职责和任务安排是基层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政府治理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层层加码"现象,研究提出"加码式避责"的概念,解释基层官员在风险治理情境下受制于多重因素制约和认知权衡从而塑造避责行为策略的过程."加码式避责"是在风险治理情境下,基层官员通过主动强化政策执行而规避政治责难的行为.风险不确定性、基层治理资源不足与问责制度刚性三者之间的内在张力是基层官员风险治理时面临的现实情景.在属地管理原则下,基层官员只能依靠掌握的剩余控制权主动加压达成问责风险规避的目的.风险治理情境下基层问责应充分考虑风险本身特性,统筹过程问责与结果问责,加快建立区域性协同合作风险预防和治理机制,提升基层政府官员危机事件治理能力.

    加码式避责基层官员风险治理危机事件

    裁判中的法条虚置:以缓刑适用为例

    胡昌明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法教义学角度,缓刑是一种条件明确的刑罚执行方式,而从社科法学的角度,诸多法外因素都会影响缓刑适用,如何适用缓刑充满了理论的迷思.从法律条文出发无法判断司法实践中哪些被告人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获得缓刑.借助实证研究方法,从裁判文书出发,则可以发现被告人的羁押状况、自首、前科等情节、审理法院甚至主审法官的性别、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缓刑的判决.被告人羁押状况、身份、审判者差异等均非法定的缓刑条件,但对缓刑判决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缓刑判决的刑事司法过程中,法官的裁量权在某种程度上被其他司法机关分享、左右,刑法条文的规定并未得到严格遵循,出现了法条虚置和裁判替代的现象.

    缓刑社科法学裁判替代法条虚置实证分析

    在线庭审的情态效应与功能实现

    胡铭祝笑寒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在线庭审与直接言词、亲历性原则之间形成法理张力,情态这一概念可以为其提供有解释力的理论.情态具备逻辑、语言和法律多重面向,表达了说话人对所讲内容的判断、态度与情绪,在司法过程中塑造了法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情态效应的发生受到情态的传播介质、传播能力和场景需求的影响.空间距离的存在与技术工具的介入造成了情态传播多因化并表征为弱化的情态基础,进而促发了诉讼构造松散化、庭审过程合作化以及正义感知技术化.在线庭审的情态效应致使在线庭审的功能量级由功能等值转向功能溢出.为确保替补型在线庭审和适宜型在线庭审的功能实现,需要根据目的维度评估场景建构的必要性,通过匹配和优化实体维度、程序维度以及技术维度来营造更优质的在线庭审场景.

    在线庭审情态功能溢出场景数字法学

    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研究

    袁朋伟董晓庆任缘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链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以2007-2021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产业链中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同群效应,并且该结论在进行了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基于信息传递的学习与协同效应及竞争争胜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链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同群效应主要是由下游的客户拉动.外部稳定的经济政策环境是促进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同群效应的重要情景因素.当企业处于成长期、企业高管绿色环保认知水平较高时,产业链中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联动以及政府补链、强链、延链提供参考.

    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同群效应竞争争胜学习与协同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因素分析

    田一辉常琦夏楠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制造水平的显著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国内外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与更加严格的政策要求,也迫使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必须开展绿色实践.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目前企业环境管理重要实践之一,能够有效地改善汽车产业以及企业的环境绩效,得到了全球汽车制造企业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实施过程中的四个方面十一个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驱动因素中的根本因素主要是世界范围的环境变化以及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直接因素是与汽车企业以及竞争对手利益密切相关的内部因素,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压力.研究结果识别出我国汽车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因素的结构性与层次性.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对政府、消费和汽车企业提出建议,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我国汽车行业能够减少环境影响,进而使整个行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汽车产业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经济全球化重构与"一带一路"新征程:目标及方案

    邹磊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平台.当前,百年大变局下经济全球化正在加速重构,发达国家保护主义抬头并伴随经贸阵营化和武器化的上升风险,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但全球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进一步扩大.引领新型全球化是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的重要使命,主要体现在倡导普惠包容的新型价值理念,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规则,培育以互联互通为核心的新型发展动能,这符合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展望下一个十年,中国要坚持"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相结合,聚焦"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和新领域、防风险等层面,更加高效安全地配置全球优质资源,为塑造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作出积极贡献,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战略空间.

    "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新型全球化全球经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