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辛世俊

双月刊

1001-8204

zdxbw@126.com

0371-67781275

450001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0年,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学报、曾连续四届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期刊暨“河南社科期刊二十佳”称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带一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与重构

    陈健闫金敏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十年的实践表明,中国不仅深化了与共建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成功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在理论意义上,"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对西方经济理论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超越、对西方生态理论以生态危机为本质的超越、对西方帝国主义理论以霸权统治为 目标的超越,重构了西方现代化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帝国无序布展的世界体系.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全球化,要实现"一带一路"引领世界包容性现代化进程,就要建立互利共赢发展共同体、绿色生态共同体、求同存异共商共建共同体,以推动全球治理模式和全球文明范式的发展变革.

    "一带一路"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人民中心包容性现代化

    城市现代体育产业的普惠式消费空间构型

    张金奎张清华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体育消费已成为城市现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育空间消费体系.基于普惠式消费空间视角发现,城市现代体育不仅实现了从身体活动、体育活动到体育产业的转变,还实现了体育消费、空间消费到空间消费品的演变,从而推动城市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由商业化、均等化到普惠化的转向.因而,在城市现代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构建了以大型体育赛事实现城市功能升级、以体育商业综合体拓展城市消费空间、以体育空间资源共享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以及以增强人民体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普惠式消费空间.只有将城市现代体育消费纳入"产业-空间-消费-服务"的良性动态循环的推进路径,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现代体育产业普惠式消费空间的构建.

    城市现代体育产业体育消费普惠式消费空间空间构建推进路径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有利于促进国民幸福平等吗?——基于微观劳动力数据的实证检验

    卢旭蕊王兆红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作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普惠式供给,为人民的体育参与权益提供了切实保障,着力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其不仅具有增强全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显性价值,也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的幸福不平等现象,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优质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全社会的体育场地及设施明显改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门槛大幅降低,使得经济弱势群体能够感受到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的倾斜,降低了弱势感,产生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观认知,进而增加了主观幸福感.各级政府应将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作为重要民生实事,使全民健身充分发挥幸福价值,加大鼓励全民参与体育锻炼,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激励措施,深化健身理念,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

    全民健身体育锻炼参与门槛弱势群体幸福平等

    生态之道与审美逻辑

    陈望衡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审美中,审美逻辑在原则上应服从、遵循生态活动规律.具体来说,一是审美感觉与生命之态具有一定的认同性,在人的审美逻辑中,美之态无一例外均为生命之态,而生命之态是自然生态的基本状态.二是从审美情感与生命之情上看,动植物的情感与人的情感有异,也有同.同主要表现在同为生命上,我们称之为"同情感".三是生命物的生存充满智慧,它们的智慧为审美启迪提供了源泉.四是凭藉着人道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统一,人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与动物拟审美相通,但因为生态主义的限制,物物有别,这种相通具有一定的限制.展现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动植物审美有三种形态:美美相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生态是生命之基,而审美是生态之乐.文明的人借审美实现了与生态的愉悦邂逅,创造了生态与文明和谐,此种和谐之乐,可以称之为天乐.

    生态之道审美逻辑审美感觉生命之态同主体

    从"土地伦理"到"海洋伦理"——以蕾切尔·卡逊的海洋书写为中心

    朱艳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奥波德在拓展道德共同体边界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伦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被延伸到"土地"生命共同体中.然而狭义上的"土地伦理"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用于海洋.为此,蕾切尔·卡逊的海洋书写,从"生命"这一基本事实重构"海洋伦理":"海洋"不仅仅是海水,它是生命流过一个由海水、植物、动物等多个生物所组成的"生命之网"的源泉."生态系统健康"成为新的伦理愿景,人类的一切经济行为都以维护完整的、健康的海洋"生命共同体"为导向.这展现出一种跨越伦理边界的"生态想象力",在尊重的前提下探索海洋."海洋伦理"的提出并不是对"土地伦理"的否定,而是一次伦理上的进步,从"土地伦理"到"海洋伦理",两者都展现出了作为道德准则的规范伦理和内在德行追求的美德伦理,这为环境伦理的进步及具体的伦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土地伦理海洋伦理规范伦理美德伦理

    孔子音义思想述论

    黄仁瑄武迎晗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语》集中反映了孔子关于语音语义匹配关系的思想.孔子认为,字(词)的音义匹配关系有的具有任意性,有的符合理据性.符合理据性的字(词),其意义可以用与之相关的同音字(词)来加以训释,反之则不能.孔子诵读先王典法时,坚持使用雅言,应该是意识到不同方言之间音读的差异会导致语义信息传递的困难.孔子还发现了当时语言中存在的字(词)多音现象,且字(词)的不同义项之间存在联系,于是利用这种现象修饰词藻、完成表达.孔子的音义思想不仅是汉语音义学思想的重要源头,而且是汉语音义学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孔子音义思想汉语音义学

    先秦儒道琴教思想发微

    王保国谢婉莹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琴教在先秦儒道两家的乐教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家借助琴这一载体,将道德建构、礼制思想、人格培养、艺术追求等内容内置于琴的艺术表达中,赋予琴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象征意义.儒道两家学说既对立又统一,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不仅确立了我国早期琴道的基调,也为我国古代乐教思想构建了基本的理论形态,对后世以琴为核心的乐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道家琴教思想

    文明形态史观的接受与批判

    张倩红韩博雅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形态史观是流行于20世纪的重要史学范式,倡导以文明或文化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文明形态史观最早被欧美学者广泛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众多的文明史流派,先后影响到亚洲等地区.百年来,文明形态史观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我国的史学研究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文明形态史观在学术界曾饱受争议,被马克思主义史学批判为唯心史观的一种特殊形态.尽管存在文化悲观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等种种局限性,文明形态史观所蕴含的许多观点,如肯定文明的多样性、整体性,倡导文明创新、呼唤文明自觉,立足现实关切、保持文明忧患意识等,仍为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对于促进当下的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价值.

    史学史文明形态史观阿诺德·汤因比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及协调措施

    郭爱君朱瑜珂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历史演变具有特征嬗变、性质嬗变、历史嬗变三方面动态调整的内在逻辑.南北经济整合是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地区治理的重要目标,大运河的建成、差异化政策的实施、南北官吏流动、城镇发展与市场流通体系健全、丝路贸易等五个要素在南北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南北方经济差距的产生与扩大引发了区域经济格局的划时代转变,同时也是当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南北经济差距南北经济整合区域协调发展

    互联网内容治理:概念界定、层级划分与坐标谱系

    侯伟鹏徐敬宏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的网络空间各种乱象不断滋生,内容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互联网内容治理概念界定面对的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对象的分层化、治理方式的多维化等状况.互联网内容治理的本质是"内容生态引导+内容质量控制",具体可划分为国家公共安全、个体权利保护、社会公序良俗以及网络文化建设四大层级,各个层级在"法律-伦理"框架中形成三维度坐标定位.

    互联网互联网治理信息质量治理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