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辛世俊

双月刊

1001-8204

zdxbw@126.com

0371-67781275

450001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0年,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学报、曾连续四届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期刊暨“河南社科期刊二十佳”称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息动态

    1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建构:理论、历史与实践

    李松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中国政治经验中,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群众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政治实体力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主体.就理论逻辑而言,作为根本主体的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作为整体性质的政治实体的作用,不仅由人民掌握国家权力,并定型为国家制度,而且由国家权力机关来代表人民,真正的将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之中.就历史脉络而言,人民是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动员、教育等方式,将广大群众团结在自身领导之下,从而塑造的能够推动历史进步的积极力量,中国共产党既塑造人民又代表人民,并且使人民作为整体性质的政治实体力量存续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之中.就实践形式而言,中国共产党是内在于人民之中的领导力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等都是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多元一体"的政治实体即人民,推动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与深化.

    中国共产党人民整体性质的政治实体"多元一体"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价值·内涵·要求

    韩一凡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每一个国家、民族的现实发展道路,总是深刻地体现和依赖于这个国家和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将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都打好,既要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又要使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既要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也要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既要做到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要做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要发展物质文明,又要发展精神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不是什么别的力量,而是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本质要求的精神力量,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精神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精神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精神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精神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关系.

    精神文明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主体-演变-结构"视角下生态环境冲突的处置机制研究

    高卫星吴松霖李志刚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转型背景下生态环境冲突频发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预防并妥善处置这些冲突是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基于"主体-演变-结构"三个视角,通过构建生态环境冲突的处置机制体系,包含协同参与机制、事前预防机制、事中解决机制、善后处理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舆情引导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应急保障机制等8个处置机制,并通过筛选出不同发生地域和诱发原因的30个生态环境冲突典型案例,以及对该处置机制体系进行验证,发现:生态环境冲突的8个处置机制与事件解决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都为正,说明处置机制可能有效影响了解决结果,处置机制符合程度越高的案例,其解决结果越成功.生态环境冲突发生地域和诱发原因对生态环境冲突处置机制与事件解决结果之间的关系具有影响效应,发生在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冲突处置机制与解决结果要优于发生在农村地区的,风险型生态环境冲突处置机制与解决结果要优于污染型.研究发现对生态环境冲突的处置机制构建与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其他类型冲突的治理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生态环境冲突协同参与利益协调全过程管理应急管理

    基于组织学习的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机理

    刘晓丹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街道办事处是我国城市基层行政管理的末梢,连接着政府和社区,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为访谈对象获取一手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能够反映组织学习和城市基层政府治理效能之间关系的"学习-认知-行为-结果"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组织变革、执行能力和科层压力在二者关系中发挥了影响作用,其中组织变革是组织学习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驱动,执行能力是组织学习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核心环节,科层压力是组织学习影响基层治理效能的阻滞因素.扎根中国故事,归纳实现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的中国智慧,能够为推进城市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基层政府组织学习治理效能组织变革

    股份回购型对赌协议的履行障碍与破解路径

    衣小慧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赌协议作为股份回购的一种典型适用形式,裁判实践和学理研究的关注点均经历从合同效力到合同履行.201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九民纪要》),使对赌协议的效力和履行问题得以区分,但作出以实施减资程序作为履行股份回购义务前提的规定仍有待商榷.减资应是股份回购后产生的可能结果,并非必要前置要件,将减资程序作为对赌协议的履行前提,很大可能会导致不合理的履行障碍问题.在协议出现减资未果导致履行不能的情况下,目标公司是否构成违约,以及违约责任的具体承担(继续履行或损害赔偿)均须受到资本维持原则的限制.基于此,恰当定位减资程序、引入财源限制规则、建立清偿能力测试标准以及明确对赌责任的上限是破解对赌协议履行障碍问题的有效路径.

    对赌协议减资履行障碍财源限制对赌责任

    有限公司股东资格确认标准的统一

    岳冰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公司法体系内,确认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依据有形式证据和源泉证据之分,多重确认依据易导致股东资格确认标准的混乱失序,也是我国实践中股东资格确认和股权转让纠纷数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厘清各种确认标准之间的功能区隔,确定简明、清晰、高效的一元化股东资格确认标准.就公司内部而言,章程可只记载初始股东信息,将股权变动信息记载于股东名册,省略出资证明书.就公司内部的股东名册登记与外部的公司登记而言,两者在时间和效力上可以合二为一.将公示的股东名册作为确认股东资格的唯一标准是解决我国股东资格确认问题的良方,但这一制度仍待完善.首先,应明确股东名册置备的具体义务主体及其责任,并充实股东名册的记载事项.其次,应实现股东名册的电子化,并将其置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当中.

    股东资格确认章程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公司登记

    强关系社交网络用户健康信息共享意愿研究——基于PLS-SEM及fsQCA方法

    陈澍奇卫东乐张大龙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关系社交网络成为当前个体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场所,探究用户健康信息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组态效应,对于积极应对潜在健康风险、提高健康信息传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健康信念模型及社会资本理论,构建强关系社交网络用户健康信息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在线问卷搜集391份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信息共享态度、感知易感性、社交参与、主观规范正向影响社交网络用户的健康信息共享意愿,健康信息共享态度对认知信任、情感信任、信息可靠性、感知严重性、感知易感性、社交参与健康信息共享意愿之间存在中介效应.fsQCA的结果表明,社交网络用户的健康信息共享意愿呈现3种模式,其中高情感信任、高感知易感性、高社交参与、高共享态度是社交网络用户进行健康信息共享的最优组合.本研究揭示了强关系社交网络用户健康信息共享意愿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激励、管理和干预健康信息共享提供参考.

    健康信息共享强关系影响因素组态效应

    城市老人子代照料者的压力过程机制与社会支持效果——非正式支持与正式支持的双调节作用

    李放饶丹沈苏燕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压力过程与社会支持缓冲理论,运用8省份1541份调研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非正式支持与正式支持在城市老人子代照料者的客观压力源与主观照料压力之间的调节作用,并从血缘关系和女性视角分别对比不同子代的人群差异.研究发现:老人照料需求、子女照料强度和压力评价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社会支持在子女照料强度与照料压力之间存在负向调节作用,且非正式支持的调节作用大于正式支持.在不同子代群体中,儿子更得益于正式支持的作用,女儿和儿媳等女性照料者则更加依赖于非正式支持的调节.未来应从家庭整体视角建立完善的照料需求评估制度,通过树立照料者性别平等意识,提高已有政策利用度和替代性服务获得性等方式缓解照料压力.

    家庭照料者压力源照料压力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

    数字经济背景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策略与路径

    司聪任保平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数字经济则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依托.数字经济凭借"技术-经济-制度"的动态演进框架不断革新着世界经济体系,加速了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价值链分工和经贸规则建构.我国应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及时应对国际经贸秩序和全球价值链的演变,拓展与革新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空间、市场范畴和治理体系.面对全球数字化进程中开放型经济遭遇的技术性、结构性、制度性和风险性挑战,我国应围绕数字经济的国际演进规律与国内竞争优势,擢升数字价值链对开放型经济的驱动效能、推进数字市场对开放型经济的组织链接、加深数字经济规制与开放型经济的制度融通、增强数字治理对开放型经济的系统保障,构建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以数字型开放和要素流动性开放为支撑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此推动更大范围的全面开放、更宽领域的双向开放、更深层次的主动开放、更可持续的安全开放.

    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新体制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