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震灾防御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震灾防御技术
震灾防御技术

高孟潭

季刊

1673-5722

zzfy2006@126.com;zzfy@seis.ac.cn

010-68530337,68573879

100045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6号

震灾防御技术/Journal 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全面反映震灾防御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杂志,力求为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勘察设计部门及工程建设部门搭建一座桥梁,促进科学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城乡,重大工程与基础设施的地震安全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普查数据的地震灾害隐患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吕伟超杨永强戴君武
    207-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灾害隐患评估是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涵盖的工作,随着地震灾害隐患评估工作的推进,多省市承灾体地震灾害隐患评估工作相继完成,为利用普查结果辅助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出决策,需分析承灾体隐患评估的影响因素.基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建筑调查数据,首先统计分析某省级行政区内不同烈度区域及峰值加速度调整区内5类承灾体数量、抗震设防水平、变形损伤现状、建造年代等情况;其次采用隐患等级技术评定规范计算承灾体单体隐患指数,并给出不同类别区域地震灾害隐患等级;最后结合烈度调升及峰值加速度调整情况对隐患评定结果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烈度和设防峰值加速度提升均会使承灾单体及区域隐患等级整体提高;农村建筑区域地震灾害隐患等级总体较高,其中农村非住宅为地震灾害重点隐患的主要承灾体;重点隐患单体中变形损伤的影响随抗震设防烈度的升高而降低,一般隐患等级单体中变形损伤及建造年代的影响随抗震设防烈度的升高而降低.

    综合风险普查地震灾害隐患评估地震灾害隐患等级隐患等级影响因素

    深圳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讨论

    帅向华温可民梁超邓洁仪...
    21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总体要求为框架,结合深圳市特点,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除外)单体调查房屋为评估数据基础,选择适合深圳市房屋特点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在开展单体房屋震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评估.深圳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考虑4个超越概率水平,即50年63%(常遇地震)、50年10%(设防地震)、50年2%(罕遇地震)、100年1%(极罕遇地震)的地震作用影响.文中讨论了 100年1%(极罕遇地震)地震作用下深圳市建筑物破坏所导致的人员死亡风险和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风险,并给出风险治理的参考建议.

    风险普查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深圳

    全国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化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施唯王东明
    229-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管理的常态化业务需求,构建以县为基础,国家、省、市、县4级贯通、协调联动的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机制,设计并研发了可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访问的全国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管理平台.该平台已服务全国范围内15万用户开展常态化加固工程和新建工程的信息采集与管理,完成百万条数据汇交,展现了较好的适用性.本文围绕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介绍了平台的功能需求、整体架构、功能模块与业务流程,并在功能实现与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了区域抗震能力变化分析,结合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对平台智能化建设提出了未来构想.该平台可为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开展房屋设施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信息采集和管理房屋设施抗震加固抗震设防风险评估

    地震统计区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v4计算分析——以华北地区为例

    沈得秀王庆民许洪泰葛孚刚...
    24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收集最新现代地震资料,采用历史地震与现代地震联合求取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方法,按不同地震统计时段和震级段,基于Matlab程序中给定函数计算并拟合了华北平原地震统计区、郯庐地震统计区、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统计区、汾渭地震统计区的b值和v4,并将结果与五代图推荐的b值和v4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对比,进而分析最新现代地震资料对b值和v4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地震统计区确定b值和v4有一定参考意义,对地震区划、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省级地震危险性区划编制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v4华北地区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成果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以地震灾害为例

    刘蓓蓓赵飞吴新燕王曦...
    253-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务院于2020年5月启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组成内容.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由地震部门组织实施,数据成果采用双重审核机制,制作的调查和评估与区划数据经过地震部门审核通过后,汇交到国务院普查办,国务院普查办在地震部门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对汇交数据开展综合性审核,保证数据入库前"最后一道关口"的质量.基于国务院普查办面向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数据成果质量综合性审核需求,设计审核业务流程框架,采用软件自动检查和人工抽样复核相结合的审核技术方法,建立可读性、完整性、规范性、合理性、一致性5大审核规则体系,涵盖数据清单、属性指标、空间特征审核维度,提高了数据审核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形成可置入软件系统且可动态更新维护的审核规则库.本文系统梳理归纳本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中地震行业汇交数据综合性审核发现的7类常见问题,并给出了可操作的解决办法,确保地震行业汇交数据的合理性和可用性,建立的综合性审核体系在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数据综合性审核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检验,为后期审核规则的常态化更新奠定了基础,也为普查成果在风险空间管控、抗灾设防能力与应急能力提升、基层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数据保障.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地震灾害汇交数据数据质量控制综合性审核

    邯东断裂浅部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分析

    南燕云李亦纲刘亢裴跟弟...
    262-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邯东断裂为太行山山前断裂以东的一条隐伏断裂,是华北平原坳陷区内邯郸凹陷的东界断裂,位于邯郸东部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性对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城区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年代学测试方法,对邯东断裂的展布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系统研究,共布设跨断裂浅层地震勘探测线6条、钻孔联合地质剖面3条.综合分析表明,邯东断裂为一条近NNE-SSE走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倾向W,视倾角约50°~75°.断裂上断点埋深南浅北深,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早期,南段与北段相比较为活跃.

    邯东断裂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活动特征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微震检测与构造分析

    马胜男李红谊黄雅芬马玉虎...
    276-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整理了一套包括微震检测、地震去噪、震相拾取和地震定位的构建高精度地震目录数据的处理流程.收集了青海省内东昆仑断裂带东段20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2009-2018年的连续地震数据,并应用该流程进行微震检测、去噪和定位.首先,从台网中心提供的3 198个地震事件目录中筛选出1200个信噪比高且震相较为明显的地震事件作为模板事件,利用基于图像处理器加速的模板匹配定位方法(GPU-M&L)进行遗漏地震的检测与识别,然后利用基于神经网络的地震波形去噪方法进行去噪处理,再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震相拾取技术和双差定位方法对去噪后的地震事件进行震相拾取和定位.使用GPU-M&L共检测出13318个地震事件,约为台网地震目录事件数量的4.2倍;去噪后得到7514个地震事件,约为台网地震目录事件数量的2.3倍,完备震级从台网目录的ML1.5降低至ML 0.9.定位后共获得7247个地震事件,精定位结果显示,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地震以中小震为主,在空间上呈窄条带状或簇状分布,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深度为0~15 km;在101°E附近地震的空间展布发生变化,主要沿阿万仓断裂带向东南展布;在玛沁-玛曲段可能存在地震空区.本研究的微震结果为研究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地震活动性、发震断层的深部构造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东昆仑断裂微震检测匹配定位技术地震去噪双差定位

    2022年云南红河县Ms5.0地震震害特征

    刘绍昌代博洋杨健强王杰...
    288-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11月19日云南省红河县(23.37°N,102.26°E)发生Ms5.0地震,打破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1世纪以来未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记录.本文结合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调查和灾情资料收集整理,详细阐述了灾区的建筑物震害、生命线工程震害、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及原因分析,并与云南相近震级历史地震震害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灾区受灾规模小,余震少,灾害损失相对较轻.

    震害特征Ms5.0红河县

    2000-2021年甘肃省地震灾害人员伤亡特征

    周中红陈文凯孙艳萍
    296-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收集整理了 2000-2021年造成甘肃省内人员伤亡的地震灾害事件,以各次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及相关资料为基础,对甘肃省地震人员伤亡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1年是甘肃省建国至2021年以来地震人员伤亡最为严重的时期.破坏性地震的区域性分布差异、人口分布差异等造成地震人员伤亡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甘肃省东南部地区明显重于西部地区.房屋倒塌是造成甘肃省地震人员死亡的首要原因,但在甘肃省东南部地区,须足够重视因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及滚石等次生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程度.60~79岁年龄段地震死亡人数占比较高,可能与人口老龄化加速、震区农村地区日益增加的空巢老人相关.6.0级以下地震导致人员死亡的程度轻微,但在甘肃省东南部一些经济条件薄弱、房屋建筑质量差、场地条件差的地区,5.0级以下的地震会造成个别人员受伤及死亡.

    地震灾害人员伤亡特征甘肃省

    基于AHP的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王笃国刘志成高玮
    306-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基土液化和软土震陷等主要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构建了一套方便适用且参数易于获取的区域大尺度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已有地震地质基础资料,确定了单因子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然后基于AHP,确定了各因子的贡献权重;最后借助Arc-GIS的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对各因子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进行叠加,得到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分级.以四川省平武县为例,基于已有的地质资料和地理基础资料,利用本文方法给出了平武县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分级图,可供区域规划和震后应急救援参考使用.

    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模糊判别层次分析法平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