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朱杰堂

双月刊

1009-1750

zzhyxb@zzia.edu.cn

0371-68252208 0371-68894808

450015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中路2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本着“创新、提高、升放、发展”的原则,发表了大量优秀的科研成果和论文。本刊的发展一直得到了学院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副院长为编委会主任的领导班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劳动幸福论

    蒋桂芳魏晓璐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之于幸福的重要价值在于劳动为人的幸福提供物质基础、丰富幸福的精神感受、拓展幸福维度、确证幸福实现方式.不同社会形态下劳动与幸福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从相互分离、相互对立逐渐走向相互促进的过程.新时代劳动幸福的成立,在于新时代消除了人的依赖性,建立了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为劳动幸福奠定了社会条件;弱化了物的依赖性而强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使劳动成果真正成为通向幸福的物质条件;倡导劳动精神和创造性劳动等理念,赋予劳动以崇高、神圣、奉献等精神价值,使自由自觉的劳动贡献成为社会认可的幸福要素;倡导"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克服片面劳动的局限,使劳动幸福有了全面发展的支撑.

    D64新时代劳动幸福社会形态关系

    人类文明新形态创新之规律论析

    陈波鲁明媚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人本逻辑,着眼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体现了共产党的执政本质、执政的终极目标,从总体上强化了党的全面领导,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汇集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从新物质文明、新政治文明、新精神文明、新社会文明、新生态文明方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等方面,诠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文明新形态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整合的实践困境及其突破

    孙远太李萌
    24-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基础也在基层.但目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着"碎片化治理"现象,如何进行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整合、完善与优化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重要议题.围绕"碎片化治理"改革各地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包括网格化管理、合作治理以及协商民主的实践,这些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整合,但难以克服内卷化、行政化与形式化困境.因此,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可以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通过理念重塑、制度建设、组织变革和技术突破,改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改革的状况,实现城市基层社会的高效能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碎片化整合探索整体性治理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三然"探赜——基于平安中国建设的思考

    曹海军梁赛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郡县治,天下无不治.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被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上,并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从平安建设的视角探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更具有本源性、接续性和导向性,必然、应然、使然是理解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在立足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国内环境的时代性和市域层级的特殊性的基础上,透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三大问题、三个层级以及五类风险等内在意蕴,能够有力推动治理观念现代化、治理体制现代化以及治理方式现代化.

    市域社会治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中国建设

    "二七"传统与郑州地方文化构建

    李留文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七"大罢工对郑州来说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对"二七"大罢工持久的纪念、宣传以及商业活动等多种因素成就了郑州"二七"名城的美誉,给郑州地方文化深深打上了"二七"印痕.面向未来,郑州应大力推动"二七"精神入脑入心,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价值基础和精神引领."二七"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体现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对郑州来说,在地方文化塑造中突出"二七"精神是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必由之路.

    "二七"传统郑州地方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二七"精神新探

    王武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七"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中的最后一次怒潮.此次运动所具有的特殊的时代背景、斗争内容及斗争方式,使其拥有了特殊的影响和意义,赋予了"二七"精神特殊的特点和内涵.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二七"精神体现出对伟大建党精神守正创新的时代特点,和"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求真务实,牢记初心使命、发扬集体精神,勇担革命先锋、总结斗争教训,忠于党和人民、追求自由解放"的丰富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二七"精神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与中共组织力的展开

    崔跃峰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以此次大罢工为切入点,探讨中共早期是如何以数十个不谙工运技巧的知识分子在3年时间里去动员起2万多工人参加政治运动的,是解开中共早期组织力开展的密钥.在早期工运开展的过程中,中共面临着党员人数少、工运经验缺乏、活动经费不足、工人整体觉悟不高、帮会和旧工会势力阻挠等严峻挑战.通过融入工人中间、发展党团力量,中共积极寻求动员工人的路径,包括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加强舆论宣传,派遣秘密联络员,加强对帮口首领的利用、团结和改造,建立工会组织等,由此组织、动员能力在历次工人罢工的实践中不断增强.从某种角度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对中共早年工运组织能力的一次总检验.从组织、纪律、领导人表现三个层面来看,尽管中共的组织力在强大的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面前仍旧有所欠缺,罢工最终失败,但是中共在斗争中所积累的组织经验和教训,却成为党成长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在大罢工中涌现出来共产党人不畏强权、不怕牺牲、一心为民众谋福利的精神,永远砥砺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乘风破浪、不懈奋斗.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组织力

    民主革命时期的"二七"纪念与"二七"符号塑造

    张小波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革命节日纪念与政治符号建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惨遭北洋军阀武力镇压后,国共两党以"二七"代指这一事件,并赋予其"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内涵,建构了"二七"符号.在北伐前后的"二七"纪念中,"二七"成为宣传国民革命、动员社会民众的政治符号.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通过对"二七"史迹的重新刻写,意图独占"二七"符号的解释权,利用"二七"纪念进行党化教育和反共宣传.中国共产党依据史实对国民党的舆论欺骗进行了驳斥,并通过"二七"纪念重塑了"二七"符号的意义,使其成为自身革命象征和政治认同符号,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二七"符号的建构与重塑、操纵与运用,既是两党关系演变的反映,也是两党宣传能力和动员技术差别的体现.

    "二七"纪念"二七"符号国民党中国共产党

    《民法典》离婚冷静期制度的法解释学评析

    李学成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解释学方法对提升《民法典》第1077条离婚冷静期制度法律适用的科学性至关重要.通过应用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等法解释学方法,可以发现,离婚冷静期具体且明确的法律表述体现为《民法典》第1077条的第1款,而非第2款,冷静的客体是离婚协议.离婚冷静期制度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婚姻和保障离婚自由.离婚冷静期制度只能适用于登记离婚,不能适用于诉讼离婚.离婚冷静期制度的适用,不得违背婚姻家庭编和《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还很单薄,尚未形成一个制度性的规范体系.目的性限缩是离婚冷静期相关法律漏洞补充的首选方法,但仍存在一些疑问,进行法律修订或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应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案.

    法解释学《民法典》离婚冷静期

    网络主播与经纪公司劳动关系认定的困境与出路——基于113份裁判文书的分析

    李颖徐天柱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直播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网络主播数量激增带来的是其劳动关系认定的相关法律问题.由于直播行业相较于传统行业更依赖于互联网,因此其用工形态与传统劳动模式也有较大差距,不仅表现在从属性、工作方式的变化,还表现在薪资支付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虽然直播行业具有新的行业特征,但现有的"从属性"认定标准可以解决其劳动关系认定法律问题,无须构建新的判断标准.基于此,为适应行业新特征,应在原框架内对传统的劳动关系进行拓展,对于从属性的认定要从实质性和综合性进行判断,重点审查关键要素,对于双方签订的协议也要从实质把握是否具有合意.

    新型用工关系网络主播经纪公司劳动关系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