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与环保
能源与环保

王春林

月刊

1003-0506

zzmttg@163.com

0371-67575989

450001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17号

能源与环保/Journal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煤炭》重点刊登介绍煤炭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新产品的文章和信息,兼容经营管理。面向煤炭系统和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本刊为双月刊,彩色封面,国际标准大16开本,112页,月下旬出版,自办发行。每期定价10元,全年6期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矿山生态修复保护思路与方法研究——以淇河黑山废弃矿山为例

    许连峰余跃泳王永成武萍...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河南省在南太行地区积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并入选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淇河黑山废弃矿山为例,针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典型地质遗迹保护提出了新思路与方法;对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强调了黑山火山口地质遗迹重要的科研和教育价值,进而提出环境重塑的植物配置,修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形式的旅游资源.最终达到矿区生态治理与旅游开发的双赢目标.

    淇河流域废弃矿山地质遗迹生态修复环境重塑规划设计

    基于电法CT和地震CT的烧变岩含水层帷幕注浆效果评价

    高利军王海韩强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烧变岩水害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采取帷幕注浆治理烧变岩水害是目前效果较好的方式.以柠条塔煤矿烧变岩水害帷幕注浆工程为例,采用钻探取心验证、高清视频、电法CT和地震CT手段,综合评价了烧变岩含水层的帷幕注浆效果.结果表明,5个取心检查孔中的4个在风化基岩段均见到水泥浆液充填薄层,J5孔在120.8~121.2 m烧变岩处见浆液充填,且检查孔施工过程中均未出现漏水、掉钻现象.高清视频结果显示,检查孔孔壁光滑,无明显裂隙,局部明显可见原地层裂隙被浆液充填密实,无残余裂隙.跨孔电阻率CT结果显示,注浆后地层电阻率明显升高,其中强风化砂岩的电阻率值升高最为明显;强风化层所对应的深度范围地层电阻率均提升2~4倍,所有剖面地层电阻率均明显有效提升.孔间地震CT结果显示,注浆前中、强风化层所对应的速度范围主要分布在1 600~2 800 m/s,且横向速度变化较大;注浆后速度范围集中在1 800~3 800 m/s,其中速度在1 600~2 000 m/s的范围明显缩小,且大部分区域速度均在2200 m/s以上.以上4种指标均反映了本次注浆工程的效果整体较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烧变岩水害治理工程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烧变岩帷幕注浆效果评价电法CT地震CT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超前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胡斌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覆盖层厚度较大,加大了地质勘查难度.瞬变电磁法受地形影响较小,为此,研究了瞬变电磁法在煤矿超前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勘查前对WTEM-1瞬变电磁系统进行检验标定.通过地质勘查试验,确定施工频率与线框边长,对3个线圈实施一致性测试.依据试验区已知矿床的分布情况与地形特点布设测线;使用沿地形缓起伏的测量方式采集数据,利用高斯滤波进行预处理后,通过转换感应电动势数据为视电阻率数据完成解释处理,从中圈定矿体异常区域进行解析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测线剖面电性分层明显;前2道测线处不存在偏低或偏高的视电阻率,后3道测线处均存在偏低的视电阻率;在后2道测线处存在偏高的视电阻率,其中低磁异常是火山角砾岩,高磁异常是石英闪长岩侵入体.

    煤矿超前地质勘查WTEM-1瞬变电磁系统感应电动势

    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及找矿方向预测

    杨梅魏学斌赵为永王铎...
    76-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的铀源条件、构造特征、岩性岩相特征、水文地质特征、氧化还原条件和已发现的铀矿化信息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具备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基本条件,切6区块构造主体断层附近和北部近昆北断裂附近的下油砂山组滩坝砂发育部位是目前找矿的重点方向.南缘的昆仑山造山带为该区提供了丰富的铀源,斜坡构造有利于蚀源区铀离子随含氧水向盆地迁移,发育的断裂和不整合面为深部油气向上运移形成有利于铀离子沉淀的氧化—还原过渡环境提供了良好通道,深部油气的轻烃分子是该区还原剂的主要来源,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泥砂互层和滩坝砂,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完善.自然伽马异常筛查、土壤氡测试和相位激电测试结果均表明,昆北地区的铀运聚明显受构造、断裂、不整合面和优势储层控制,潜在铀矿点均位于大斜坡上的局部构造高点,集中分布于断层附近、沿断裂带分布.

    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找矿方向昆北地区柴达木盆地

    基于多频无线电坑透技术的煤矿地质综合勘探研究

    丁序海张侯陈录平党国杰...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煤矿安全开采的保障能力,研究基于多频无线电坑透技术的煤矿地质综合勘探方法.构建基于"一发双收"的多频无线电坑透方法,采用0.5 MHz与1.5 MHz两种频率,对焦煤公司下属矿井进行煤矿地质综合勘探.经勘探可知,该矿区1101工作面存在3个异常区域,YC1异常区存在煤层裂隙发育与破碎问题,YC2异常区存在旧采空区,YC3异常区存在以往巷采产生的旧采空区,该勘探结果较为精准,未出现遗漏现象;在勘探1131工作面时,发现存在5条地质异常冲刷带,且能有效分析每一冲刷带的严重程度与煤层冲刷情况.该方法可有效实现不同矿区工作面的综合勘探.

    多频无线电坑透技术煤矿地质综合勘探裂隙发育冲刷带

    综合物探技术在宝英煤矿水害防治中的探测分析

    徐克全黄平
    88-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开采过程中需探明矿井隐含的水害风险,以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为解决宝英煤矿老窑积水、采空区积水、断层与陷落柱较为发育而难以探明的问题,采用并行直流电法、音频电透视法、瞬变电磁法对+1 233 m水平西运输巷底板与+1 233 m水平西辅助进风巷进行综合物探分析.在分析不同物探技术原理上,对施工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对数据进行反演分析,综合对比3种物探技术的探测成果.结果表明,探测区域主要存在4种类型的地质与水害威胁:隐伏构造导致的地层裂隙高度发育并富含裂隙水;+1 233 m水平西辅助进风巷揭露断层;+1 233 m水平西辅助进风巷靠近陷落柱富水区域;底板老窑积水以及底板水渗透导致的异常区域.综合物探结果为宝英煤矿水害问题的探测与防治提供了指导.

    综合物探技术矿井水害并行直流电法音频电透视法瞬变电磁法

    极端暴雨天气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分析——以梁北矿防治水工作为例

    刘晓攀王峰李晓斌王礼...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端暴雨天气不仅给矿井汛期防治水害造成巨大压力,随之引发的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的改变,也造成暴雨后一段时期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异常,使得煤层开采过程中水害威胁程度远远大于其他灾害,对水害防治工作产生持续影响.以梁北矿防治水工作为例,通过矿井综合精准物探结果、钻孔水文观测记录和数值模拟,初步分析了极端暴雨后对矿井水的耦合影响.首先,矿井水文观测井水位明显升高,且综合矿井地球物理方法探测亦表明矿井煤层底板深中浅不同含水层的富水空间分布更加复杂;其次,地表水经裂隙向下渗透,导致矿井地下水位面升高,鉴于含水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钻孔所揭露的岩溶裂隙空间体存在出水量大小不一、水压大小分布差异较大的情况,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愈加复杂;最后,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极端暴雨后的地表水会补充至矿井含水层,导致矿井底板的水量和水压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趋于新的平衡.

    极端暴雨水文地质条件矿井防治水数值模拟

    锶—氚—碳同位素在陈家河流域地下水中的应用

    贾乾明李磊屈晓明郑长金...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陈家河流域酸性煤矿废水的补径排关系,在详细收集以往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基于50个采样点(地表水与地下水),50组水样(废弃煤矿出水点、水文井、民井和泉水)的锶、氚、碳同位素化验等数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利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陈家河流域锶、氚、碳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条件、地形、岩性等流域特征,揭示该地区地下水运移补给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且补给来源较远;地下水处于砂岩裂隙含水系统,并未受碳酸盐岩含水系统的影响,二者相互独立;砂岩裂隙含水岩组与硅酸盐矿物丰富的砂岩裂隙含水介质发生了水—岩相互作用;地下水对主河道特别是下游段的影响较大,可能是由于河道中下游两侧存在着大量的废弃煤矿山,以往煤矿开采的巷道作为优势通道对降水入渗补给进行袭夺,导致地下水与大气降水发生混合.

    陈家河流域同位素地下水废弃煤矿山酸性煤矿废水

    基于WIM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遵化市为例

    周一文赵德刚马丙太王颖...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遵化市为例,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确定坡高、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水系、道路8项因子组成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析分析法(AHP)与信息量(IM)模型耦合后加权信息量(WIM)模型对研究区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面积(占比)分别为60.94 km2(4.007%)、487.87 km2(32.076%)、330.93 km2(21.757%)、641.26 km2(42.160%);经受试者工作曲线验证,WIM 评价结果AUC值为0.853,高于IM评价结果(AUC=0.712),表明WIM模型评价结果精度更高.研究可为本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地质灾害加权信息量模型(WIM)易发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聚类分析

    焦作矿区煤系含气系统基本要素研究

    徐影宛宗瑞卢玉杰杨樱花...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系气是重要的天然气资源,明确煤系含气系统的基本要素对于煤系气勘探开发至关重要.以焦作矿区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为例,基于区内煤系气勘探资料,从生、储、盖及上覆岩层4方面,探讨了研究区煤系含气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特征.研究表明,焦作矿区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以煤和暗色泥岩为主,马厂1井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泥岩的TOC含量分别为1.68%、0.905%和4.35%,二1煤顶底板泥岩的S1+S2含量分别为0.452、0.576 mg/g,达到了较好—好烃源岩级别;从镜质组含量、类型指数等方面,判定烃源岩为Ⅲ型有机质类型;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整体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处于主生气期.储集层以煤为主,其次为泥岩和部分砂岩,其含气量分为11.54~23.16、1~3、0.18~1.47 m3/t,储集层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和黏土矿物,主要发育植物胞腔孔和气孔,孔隙度介于0.80%~11.08%,渗透率介于0.004 ×10-3~0.012×10-3μm2,具有低孔低渗的物性特征;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泥岩的饱和气突破压力为5.88~9.80 MPa,饱和煤油突破压力为13.72~14.11 MPa,具有很好的封闭能力.研究认为,焦作矿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含气系统基本要素的组合关系为,烃源岩发育于太原组至下石盒子组,优势储集层为山西组,上石盒子组为区域盖层,第四系及新近系为研究区上覆岩层.

    煤系含气系统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上覆岩层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