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枣庄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枣庄学院学报
枣庄学院学报

胡小林

双月刊

1004-7077

xyxb@uzz.edu.cn

0632-3786743

277160

山东省枣庄市北安路1号

枣庄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栏目:影视评论、运河文化研究、墨学研究、改革开放30年专题研究、鲁南文史、煤化工研究等栏目刊发的论文都在学术界引起过较大的反响,受到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丰赡繁复气象纷纭——周燊中短篇小说综论

    李林松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90后女作家周燊主要致力于中短篇小说的创作,至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26部(篇).周燊有着对现实的特别关怀,她的小说体现了对现代社会中亲子关系的温情呼唤,对新时代的女性命运的深沉探寻.此外,她的小说对于谜团叙事的痴迷,对于充满隐喻性意象的经心营造以及诗性情怀的肆意彰显,营造了一个丰赡繁复、气象纷纭的艺术世界.周燊的创作路径在不断开拓,也在不断地建构着只属于她本人的、独一无二的小说气象,体现了她不甘接受代际逻辑塑造和支配的"90后"作家身份标签的束缚,显示了一位青年作家的文学野心和巨大潜力.

    周燊亲子关系女性命运谜团

    穿针引线的传奇——王嘉馨小说的戏剧性

    邱雪雅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篇小说《琳达》入围首届梁晓声青年文学奖的作家王嘉馨,接续了老舍、汪曾祺等作家小说与戏剧的"两栖创作"传统,其小说内部的戏剧性也就显得有迹可循.从戏剧冲突看,王嘉馨的小说集《织锦缎》中阿胖嫂、小何、琳达等这些丰富的上海女性群像,既有新女性与旧女性、个人与时代的外部冲突,也有人物自我内心的冲突.从戏剧情境看,精心安排的事件中,女性的命运借由贯连的事件展开,她们的性格也在不同的情境中得以丰富.一些突发的偶然情节,既加强了小说的戏剧化效果,又凸显了人物的真实性格,显示了作家对人生存境况的关切;戏剧悬念则以女性命运的沉浮这一总悬念与层出不穷的小悬念共同营造了小说的戏剧性.

    王嘉馨戏剧性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

    断裂与弥合——论刘爱玲作品中现代人的"精神爬行"与"精神直立"

    孙凡迪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爱玲的小说聚焦对平凡人复杂精神轨迹的探索和叩问,从自我主体的迷失到回归,以及在此情境下形成的个人与生活、生命这个更大场域的断裂与再度弥合的推进展示.本文通过对其小说的概述与提炼,发掘其作品共性特点"断裂与弥合"的精神指归.从"自我视域的断裂与弥合"衍生出对女性群体从"精神爬行"到"精神直立"的"超性别"塑造两个方面着手,试图唤醒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及艰难抉择后实现的宝贵存在价值.

    断裂弥合精神爬行精神直立超性别

    追梦主题·生命意志·乡土风情——论宋千寻的小说世界

    马媛颖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女作家宋千寻的中短篇小说创作颇具特色,其中篇小说《野火》取得较大反响.本文从理想/现实的升降、城市/乡村的落差、欲望/个体的拉锯等维度,考察小说人物身上所负载的时代症候,揭示个体在时代历史中的命运逻辑.同时,梳理其小说创作实践的发展脉络,以及小说在叙事主题、人物形象、写作立场与审美意蕴等方面的艺术特征.

    宋千寻追梦主题生命意志乡土风情

    "生活儒学"视域下的《论语·乡党》篇诠释

    王闻文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党》篇非后人伪造,其在《论语》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它是对孔子生活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来源的阐释.思想来源于生活,生活体现着思想,这正是生活儒学所揭示的内容,即要回归生活的大本大源.以黄玉顺教授所创立的生活儒学的逻辑架构重新审视《论语·乡党》篇,不仅可以突破前人对孔子思想"形上——形下"的解读,而且亦可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原貌,这对于研究《论语》、准确解读孔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论语·乡党》生活儒学

    融通与共育——基于大国工匠精神的墨子创造性人格研究

    公长伟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国工匠精神是我国新历史背景下对人才提出的职业品格要求,形塑墨子创造性人格则是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路径.大国工匠精神与墨子创造性人格的融通与共育,既是助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文化内驱力,也是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必然要求.大国工匠精神与墨子创造性人格是创新的一体两面,实现二者交汇融通的关键在于国家情怀和自主创新.实现二者共育的要旨在于以墨子文化为土壤,以情怀引领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目标,以师徒传承为途径,以融合协同机制为保障.

    大国工匠精神墨子创造性人格融通与共育

    墨学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应用

    刘艳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墨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主张与当今社会许多价值准则具有内在契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处涉及对墨子思想精华的吸收和转化;当代工匠精神中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等品质与墨子精神相一致;墨子在职业教育中主张"有教无类",使教育内容、目标都大大拓展,被视为"职业教育的始祖";"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非乐"等墨学主张,对罪犯改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墨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进一步研究墨学、挖掘和发展墨学提供借鉴.

    墨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罪犯改造

    我国世界语教学与人才培养综述

    褚夫敏张媛媛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辅助语,世界语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语言实践.世界语在19世纪末传入我国,世界语教学与人才培养萌芽于20世纪初期、成长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发展繁荣于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大学在世界语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的推动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等高等院校薪火相传,为世界语事业发展培养后继人才.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枣庄学院继往开来,立足"国际化""复合型"和"有特色"的办学定位,聚焦"世界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能熟练运用世界语在教育、传媒、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从事教学、跨文化交流、翻译等工作,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应用型世界语人才.

    世界语柴门霍夫教学人才培养

    《墨子》的国际传播与世界语译介研究

    孙明孝高慧
    56-6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墨子》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涵盖学科广泛、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古典著作,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思想宝库.早在19世纪,《墨子》就已经成为世界汉学界研究的对象之一;150多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多个《墨子》全译本或节译本,涉及的语言有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朝鲜语(韩语)、日语、波兰语等,其中英译本、日译本较多.随着墨学的复兴,墨学的译介活动更加频繁,《墨子》的国际化传播力度和广度不断加大,但是关于墨学在国际辅助语——世界语语境下的译介和传播研究并不多.本文将在墨学复兴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墨子》的世界语译介与国际传播展开综述和讨论.

    《墨子》墨学世界语国际传播

    类书、总集与明代章回小说中的韵文

    杨志君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章回小说中的韵文从功能上可分为体制性韵文与非体制性韵文.前者如回前诗词及正文中以"正是"领起的诗歌,有不少引自《明心宝鉴》《锦绣万花谷》等类书,以及《唐诗品汇》《唐诗鼓吹》等总集.后者如说理诗词,人物诗赞,描述事物或风景的诗、赋以及小说人物所作或所唱的诗、曲,有不少引自《事林广记》《锦绣万花谷》《事类赋》等类书,以及《诗纪》《词林摘艳》《雍熙乐府》等诗歌、散曲总集.类书、总集中的韵文为明代章回小说中的韵文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提高章回小说的文化地位;具有议论说教以及情节分段的结构功能;是章回小说故事情节的组成部分,也是章回小说中人物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类书总集章回小说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