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州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州学刊
中州学刊

喻新安

月刊

1003-0751

zzxk1979@126.com

0371-63836785,63936507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50号中州学刊杂志社

中州学刊/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学刊》创刊于1979年,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单月10日出版)。《中州学刊》系国际学术交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类优秀期刊、一级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发行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远及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中州学刊》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提倡原创、打造精品”为办刊理念,广集百家睿智,编发精品力作,弘扬中原文化,关注学术前沿,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中州学刊》立足中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注意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刊载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州学刊》主要刊登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学术论文。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当代政治”、“理论经济学新探”、“农村经济”、“经济学比较研究”、“社会问题研究”、“法学研究”、“伦理学研究”、“易经、道家研究”、“宋明理学研究”、“冯友兰研究”、“宋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先秦文学研究”、“唐宋文学研究”、“文艺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对西方文明观的批判与超越

    金民卿赵书昭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文明观及其发展实践,形成了对西方文明观的有力批判和全面超越。西方文明观基于"文明—野蛮""传统—现代""民主—威权""中心—边缘"等二元对立叙事逻辑在不同时期呈现多重面相,这些面相下隐藏着二元对立服务于一元倾向、真理原则臣服于价值原则、道义主张屈从于利益诉求的实质性局限。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揭穿了"西方化即民主化"的假象;坚持文明多样性,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超越"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坚持贯通古今、融通中外,以系统观念超越线性思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世界同心圆"超越"西方中心论"。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西方文明观普世价值论西方中心论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保障的实践成效与问题反思

    李蕊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制度与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制度保障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入政党层面的党内法规制度、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社会层面的具体制度以及公民个人生活领域的规约礼仪制度等"四层制度"上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面临着制度构建不完善、制度实施不到位、制度创新不及时等"三环保障"上的问题挑战。针对上述成效与问题,应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的规范体系、推进制度体系的高效实施以及动态更新制度等措施,实现制度构建与价值观培育的良性互动、制度实施与价值观践行的共同促进、制度创新与价值观发展的动态契合,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刚性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保障四层制度三环保障

    社会主义民主的演进历程、根本超越及建设路径

    房圣康李楠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主是人类社会普遍向往的价值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治国理政规律作出的科学决断。从历史脉络来看,民主的演变经历了由君主私德到人民公德、由精神理念到政治制度的波浪式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的接续探索,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超越。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地位。

    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根本超越

    绿色转型背景下农业节水的政策演进、发展困境及破解对策

    王金霞张丽娟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的重要内容。新发展阶段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注重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对水资源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农业节水仍然面临一些发展困境。这些困境主要来自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不同主体的利益目标不够一致、小农户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衔接不畅,以及智慧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水平较低等方面。据此,要针对性地寻求摆脱农业节水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农业水价政策,建立健全以用水者为交易主体并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水权交易制度,将灌区的人头费和维修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末级渠系的投资力度,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灌溉社会化服务模式,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农业节水政策节水技术水价改革绿色转型

    粮食安全视角下农田灌溉系统的功能演进、现实困境与治理对策

    穆月英王镜淳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农田灌溉系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二者在乡村社会的交织,体现为农田灌溉系统的多重属性。以"物质-技术-制度"的多重属性为理论基础,探究农田灌溉系统的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明确农田灌溉系统的功能演进和现实困境的本质,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田灌溉系统的功能演进体现在"数量-质量-生态"物质属性功能的渐进发展、"水-能-粮耦合"技术属性功能的体系建构、"多元参与"制度属性功能的建设格局,现实困境表现为气候变化引致的设施脆弱性困境、"大国小农"引致的技术推广困境、主体缺位和机制失灵引发的管护困境。为此,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必须以综合可持续为目标建设农田灌溉设施,以产权和价格机制为杠杆提升农田灌溉系统市场化供给水平,以协同治理为抓手加强农田灌溉系统管护,从而促进农田灌溉系统的效能发挥。

    粮食安全农田灌溉系统"物质-技术-制度"属性治理对策

    水-土资源有效利用视角下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研究

    沈辰王欢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然而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演变,我国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威胁到长期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从我国资源条件来看,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水-土资源在"非农化""非粮化"趋势中不断被挤占,水-土资源分布不均存在时空错配等资源刚性约束,而粮食生产布局演变又进一步激化了粮食生产水-土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此,发挥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粮食生产,提高水-土资源有效利用水平,是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水-土资源资源有效利用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

    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下脱贫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郑志龙李雨臻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面临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挑战,同时也肩负着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脱贫群众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改观,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目前一些农户仍面临生计脆弱、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注重提升其自主、自助、自为的可持续生计能力。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也是提升脱贫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有效途径。从乡村文化振兴的视角看,提升农户自身抗逆能力和发展能力,一要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为可持续生计提供动力源泉;二要提升其科学文化素质,为可持续生计提供智力源泉;三要加大乡村文化的供给力度,为可持续性生计提供政策保障。

    乡村文化振兴农户可持续生计生计能力

    新型研发机构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推进机制与路径研究

    王玲杰陶宏展崔岚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型研发机构作为高能级创新策源地,不断强化其赋能新质生产力作用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从内在逻辑来看,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科技创新、体制变革、产学研用高度协同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从推进机制来看,建立共赢的多元投入机制、高效的决策机制、与需求相匹配的创新服务供给机制、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引聚育留机制和收益分配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是新型研发机构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从实施路径来看,明确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数字和绿色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是新型研发机构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新质生产力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徐礼伯沈坤荣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重大的战略决策与理论创新,其紧扣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有助于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力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不会轻易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锚定目标、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要下决心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生产关系,为驱动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释放活力,要持续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高水平的市场体制,从根本上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进而催生新质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高度重视突破性创新,也要不忽视渐进性创新;既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布局未来产业,又不能放弃传统产业;既要重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导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进全国统一要素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

    新质生产力全国统一大市场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

    行贿罪刑罚配置的立法变迁与建构展望

    马松建赵吉平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定法预示着法律的发展趋势,《刑法修正案(十二)》体现了行贿罪立法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从行贿罪的立法变迁中提炼出一些规律性表征,为行贿罪刑罚配置提供立法思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行贿罪刑罚配置的灵魂,行贿罪刑罚配置应当考量与其具有对向关系的受贿罪,行贿罪修订需要对刑法结构进行反思和重塑。行贿罪刑罚配置问题被社会广为关注,但如何配置行贿罪的刑罚却见仁见智。对此应当从刑事政策出发,合理设计行贿罪刑罚配置,以期符合"受贿行贿一起查"的价值蕴含。

    行贿罪立法变迁立法思路刑罚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