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干洪

季刊

2095-0977

xuebao@ahpu.edu.cn

0553-2871234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赭山东路8号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查看更多>>《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主办的以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为主,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兼顾经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员工及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吲哚基官能化邻碳硼烷的研究

    纪娴易鑫磊赵志伟黄泽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炔丙基吲哚为原料,直接与硼烷发生加成反应,即可得到吲哚修饰的邻碳硼烷单C-H键活化衍生物(C8H6NCH2)-C2HB10H10,经过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结构表明,该化合物为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为了进一步拓展底物,在吲哚骨架上进一步衍生.采用曼尼希反应,在吲哚3-位引入四氢吡咯亚甲基,合成了化合物[3-(C4H8NCH2)C8H5NCH2]-C2HB10H10,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该合成方法成功地将富电子吲哚基团引入到缺电子碳硼烷骨架中,为发展新型硼簇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邻碳硼烷1,3-双取代吲哚C-H键官能化合成

    SLM成形GH3536合金组织与硬度的研究

    周陈巍余小鲁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LM)制备GH3536镍基高温合金,并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合金孔隙率与硬度的变化,由孔隙率和硬度的变化选取本实验最好的工艺参数,对其进行显微组织的检测与分析.实验表明:激光功率为330 W,扫描速度为950 mm/s时,可计算得出能量密度为128 J/mm3,是SLM成形GH3536合金较为合适的工艺参数,合金表面基本无孔洞,而能量密度较低或较高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孔洞与裂纹;随着激光功率与扫描速率的变化,衍射峰发生了偏移,这是由于基体Ni在SLM成形时发生了晶格的畸变.GH3536合金硬度整体上随能量密度的逐渐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维氏硬度最高可达到255.04 HV.SLM成形方向组织呈不规则鱼鳞状熔池,熔池晶粒由等轴晶与柱状晶构成,这些柱状晶垂直于熔池边界呈逆温度梯度方向生长.

    激光选区熔化GH3536镍基高温合金能量密度硬度显微组织

    激光选区熔化316L不锈钢熔池面积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东坤陈伟栋陈浩宇刘宁...
    14-1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激光选区熔化316 L不锈钢熔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激光选区熔化技术打印4组不同工艺参数的12个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室温拉伸和微观结构表征,提出了基于Matlab工具箱以及改进Canny算法提取熔池面积,同时观察每组的熔池面积与每组对应抗拉强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熔池面积逐渐增大的同时,其样品抗拉强度也随之增大,两者具有同样的变化趋势,不仅如此,当熔池面积达到最大值0.042 mm2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509.46 MPa.

    激光选区熔化316L不锈钢Canny算法熔池面积抗拉强度

    BaTiO3-Bi(Zn3/4 W1/4)O3无铅弛豫铁电陶瓷的制备及其储能性能的研究

    冯海鹏刘琪刘广奥周聪...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BaTiO3-xBi(Zn3/4 W1/4)O3[简称(1-x)BT-xBZW]无铅陶瓷电容器.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得的陶瓷均为钙钛矿结构,没有发现第二相的生成.随着BZW的引入使得BaTiO3陶瓷的晶相结构由四方相转变为伪立方相.采用SEM观察样品的晶粒尺寸和陶瓷表面的致密度,并对晶粒尺寸进行统计分析,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从x=0.05时的2.36μm逐渐增大到x=0.20时的5.93μm.根据P-E曲线(电滞回线)可以观察到,添加适当量的BZW是调节BT弛豫行为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陶瓷的储能性能.当掺杂量为x=0.15时,陶瓷具有最佳的储能特性,0.85 BT-0.15 BZW陶瓷的储能密度Wrec为1.14 J/cm3,储能效率η可达92.60%,同时具有优异的温度和频率稳定性.因此,(1-x)BT-xBZW陶瓷有望成为制造高稳定性的储能设备的潜在候选材料.

    能量储存无铅陶瓷钛酸钡弛豫铁电体

    改进光谱优化器在光伏MPPT中的应用

    汪志伟郑晓亮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伏电池工作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当光伏阵列局部被云或者建筑物遮挡时,其输出的功率电压波形会呈现多峰值状态,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方法追踪速度和精度会变差且易陷入局部最优值,为此,提出了改进的光谱优化器(LSO),并将之用于光伏的最大功率点跟踪上.首先,利用Logistic映射改进LSO初始化种群质量,提出了改进的LSO算法;然后将改进的LSO算法应用到光伏MPPT上;最后,在均匀光照、局部遮荫与动态环境中测试改进的LSO在MPPT上的应用效果,并与粒子群算法(PSO)、布谷鸟算法(CS)和LSO做对比.实验和仿真效果表明,引入Logistic映射的光谱优化器的追踪速度和精度较PSO、CS和LSO有所提升且在局部遮荫的情况下不会陷入局部最优.

    最大功率点跟踪混沌映射光谱优化器

    基于改进YOLOv5s模型的电梯内电瓶车检测方法

    李艳秋缪飞孙光灵颜普...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检测模型不能满足在实时场景下准确检测电梯内电瓶车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模型的电梯场景下电瓶车检测方法.改进模型将全局注意力机制融合到YOLOv5s模型的颈部特征融合网络中,来增强模型对融合特征的学习能力;使用充分解耦的检测头部替换原YOLOv5s模型的耦合头部,将目标检测过程中目标分类判定和边框回归这两个子任务解耦,以提升模型检测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在自建电梯内电瓶车图像数据集E-Car上,改进YOLOv5s模型显著提高了检测效果,检测指标P、R、mAP_0.5和mAP_0.5:0.95分别达到94.5%、92.2%、96.9%和64.5%,比原模型分别提高4.3%、2.8%、3.8%和4.6%.相比其他主流的目标检测模型,改进YOLOv5 s模型在保持一定检测速度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能够实现高效的电梯内电瓶车检测.

    电梯内电瓶车检测YOLOv5s全局注意力充分解耦头

    一种改进的白平衡算法在腹腔镜图像增强中的应用研究

    余同阳胡多传诸志龙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腔镜光源的色温波动导致腹腔镜图像偏离真实的色彩,这可能会造成医生的视觉疲劳并且影响医生对病态组织的检测和诊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Lab模型的最优化自动白平衡算法,在动态阈值算法的基础上,利用白点恢复的程度动态调整白点选择区域,使白点恢复效果达到最佳.本模型相较于其他模型,在白点的检测和筛选过程中可以精准且连续地识别近白色区域,因此选取的参考白点更加合适.由于在对图像进行白平衡时,白点检测参数的改变会影响近白色区域的大小,为了得到效果最好的参数,提出一种反馈调整法,以实现各种偏色图像的最优化白平衡.另外还提出一种新的白平衡评价方式,称为白点评价法,适用于评价腹腔镜图像处理的效果.

    腹腔镜图像自动白平衡Lab颜色空间反馈调整白点评价

    基于自适应进化率的拓扑优化方法研究

    巫小燕刘永明赵转哲芮羽健...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法(BESO)拓扑优化中,进化率值常采用恒定值形式,这会导致在迭代初期计算缓慢,后期又会快速更新单元结构,很难保证迭代计算效率.本文分别基于两类函数构建两种自适应进化率机制,以动态控制进化率值,提高拓扑优化的计算效率.算例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进化率模型相对于恒定值型提升了40%的计算效率.

    自适应进化率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法拓扑优化

    桩-坡结构体系土拱形成演化机制研究

    郑志民华建兵
    57-6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堆积体边坡-h型抗滑桩结构体系的土拱形成演化机制,以某典型堆积体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构建堆积体边坡-h型抗滑桩结构体系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滑坡推力作用下h型抗滑桩桩间土拱的形成过程及演化规律,探究桩径比和土体性质对h型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的形成及功能发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滑坡推力作用下,h型抗滑桩产生双层土拱,且双层土拱的形成并不同步.相较于普通抗滑桩的单层土拱,h型抗滑桩在前、后桩处则分别形成土拱,可有效增加h型抗滑桩的支挡效果.同时,桩径比和土体性质对双层土拱的功能发挥影响显著.当桩径比分别在3~6之间时,h型抗滑桩在前、后桩后侧均会形成发育良好的土拱,可充分发挥支挡作用.此外,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同样有利于双层土拱功能的发挥.

    堆积体边坡h型抗滑桩土拱效应桩径比土体性质

    双渠道供应链两类退货模式的比较研究

    朱明程晋石
    6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双渠道供应链的两类退货模式:传统渠道退货(消费者通过购买渠道实施退货)和上门退货模式(线下上门退货、线上退货补偿).通过刻画交叉收益(零售商因消费者退货时的额外购买行为所得收益)等因素,构建两类退货模式下的双渠道决策模型并实施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合适的交叉收益和退货服务费是两类退货模式得以实施的条件;传统退货模式下,线下退货产生的交叉收益可弥补退货服务给双渠道零售商带来的损失;上门退货模式下,合理的交叉收益依然是保证双渠道零售商总利润的重要因素.数值分析显示,消费者对线上渠道产品的认知度不会影响两类退货模式下总利润的对比结果;只有当交叉收益较大且退货服务费较小时,上门退货模式的双渠道总利润才优于传统退货模式.

    双渠道零售退货模式交叉收益退货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