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张伟林

双月刊

2095-8382

xuebao@aiai.edu.cn

0551-3513091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镏金寨南路856号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主办的以建筑类为主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本刊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报道建筑工程中科研、设计、施工、教学、生产和管理方面具有创造性和实用价值的论文。为广大师生、校友和同行开辟发表新思想、新成果的园地、促进学术交流,为教学科研和经济建设服务,欢迎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论文投寄本刊。开辟的栏目包括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规划、应用研究、工程设计、施工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科学等。内容涉及建筑、土木、交通、水电、机电、环保、规划、抗震等工程的理论和应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皮尔逊系数的黄土隧道预留变形量预测

    刘健刘宇航王涛马朋刚...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测预留变形量是黄土地区隧道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整理分析不同黄土土质类型隧道的148个监测断面数据,得到黄土隧道预留变形量合理设计的建议值.结果表明:(1)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土质类型与拱顶沉降的相关性最强,埋深最弱;(2)在Ⅳ级围岩黄土隧道区段内,黏质黄土和粉质黄土的预留变形量可设置为15 cm以内,砂质黄土可设置为15~20 cm;(3)在V级围岩黄土隧道区段内,土质为黏质黄土的隧道区段内预留变形量可设置为15~20 cm,粉质黄土可设置为15 cm以内,砂质黄土可设置为35~47.5 cm;(4)含水率为11%~23%时,拱顶累计沉降量的分布比例较高,且土质为砂质黄土时,拱顶沉降受含水率的影响大于黏质黄土和粉质黄土;(5)在不同埋深条件下,预留变形量设置为16 cm时,保证率可达84.6%.

    黄土隧道预留变形量拱顶下沉周边收敛统计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

    隧道涌水段大变形成因分析及变形预测

    姜风仓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隧道涌水段的施工安全,以某隧道涌水段事故为工程背景,结合变形监测成果及地质条件,开展大变形特征分析及其成因分析,并进一步通过FA-GRNN模型的变形预测来评价涌水段的后续危险性发展趋势.实例分析表明:隧道涌水段的大变形特征显著,其成因相对较多,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成因、地质构造成因、地下水发育成因、施工扰动成因及爆破扰动成因,各成因相互关联,耦合程度相对较高,共同作用致使大变形事故的发生;在4个监测点的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平均值介于2.04%~2.21%,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验证了FA-GRNN模型的适用性,且涌水段后续变形速率介于2.85~4.75 mm/d,速率值仍较大,并无收敛趋势,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建议尽快采取加固措施.

    隧道涌水段大变形变形预测成因分析

    韧性视角下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动态能力对其竞争力影响研究

    蔡新立邵成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竞争力,将动态能力理论引入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管理.将动态能力划分为主动能力和反应能力两个维度,探究其对供应链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并引入供应链韧性作为中介变量.对回收的276份有效样本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动态能力的两个维度正向影响供应链韧性,并与供应链韧性正向影响供应链竞争力;供应链韧性在动态能力与供应链竞争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厘清了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竞争力的驱动因素,并针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管理提出建议.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供应链韧性动态能力供应链竞争力

    基于AHP-EWM-TOPSIS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王涛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2023版)的检查要点初选了40个评价指标,利用德尔菲法(Delphi)优化、筛选了22项关键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科学计算主客观权重,通过综合权重赋值法将主观与客观赋值法融合,确定最终权重.最后,利用TOPSIS法对某校15个实验中心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得出评价排序结果.经过实际情况分析,构建的基于AHP-EWM-TOPSIS模型的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修正主观偏见,实现系统层次化、客观赋值化进行综合分析指标权重,能够解决多指标下的综合评价问题.

    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价指标指标权重AHP-EWM-TOPSIS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特征与应用研究

    张抗抗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模拟三维空间使用户在虚拟环境中交互.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首先,分析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核心概念;其次探讨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特征,包括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以及构想性,总结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涉及的艺术创作、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应用特点;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虚拟现实数字媒体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