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林业科技
安徽林业科技

程 鹏

季刊

2095-0152

ahlykjbjb@163.com

0551-5313000

230031

合肥市长江西路820号

安徽林业科技/Journal Anhu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徽省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研究

    齐新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国家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为依据,从安徽省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出发,深刻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系统研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方法和工作路径,提出了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的职责清单和信息平台、优化整合和用足用好服务资源、创新服务组织形态和供需利益机制等针对性措施.

    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方法路径

    森林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进展

    喻斐涵田立新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约占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库的2/3,其碳循环过程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和缓解气候变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本文阐述了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形成过程、空间分布特征、估算方法及评价,重点阐明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因素,剖析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动态变化提供参考.

    森林土壤有机碳气候变化影响因素

    西南地区露天矿山修复对植被与土壤固碳效应的影响

    刘江司洪涛李成朱冬雪...
    15-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西南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碳储量变化特征及其固碳潜力,为该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在重庆市铜锣山矿区选取修复后的露天矿坑建立固定样地,在修复后1年、3年和5年开展连续监测,以研究区内典型常绿阔叶林作为参照,在样地中设置样方开展植物群落调查,测定0~10 cm、11~20 cm、21~30 cm土层的有机质、容重、石砾含量,计算不同修复年限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分析露天矿山修复的植被-土壤系统固碳效应及潜力.结果表明:露天矿山修复后植被-土壤碳密度增加缓慢,修复5年期与1年期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修复区植被各组分碳密度表征为地上生物层>根系层>枯落物层;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显著大于11~20 cm和21~30 cm土层(P<0.05),具有明显的表层聚集效应;修复后1~5年植被-土壤系统平均固碳速率为0.039 kg/m2·a,固碳速率随演替呈增加趋势,土壤固碳速率为植被的1.8倍.以复垦和植被建设为主的露天矿山人工修复措施可以快速提升修复区植被和土壤碳储量,是增强矿区生态碳汇的有效途径,露天矿山修复固碳潜力较大.

    生态修复露天矿山植被与土壤碳储量

    安徽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李峰袁亚强周博涵周忠泽...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安徽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23年5月、8月、10月,2024年1月进行4次采样调查.结果显示,该湿地公园有浮游植物8门60属101种,其中绿藻门最多,有54种;其次是硅藻门,有24种;再次是蓝藻门,有12种.主要的优势种有绿藻门小球藻、四尾栅藻、肥壮蹄形藻,蓝藻门小席藻、小形色球藻、细小平裂藻,硅藻门颗粒直链藻、尖针杆藻、梅尼小环藻,小环藻等.浮游植物群落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夏季大量繁殖,在温度较低的冬季丰度最低.RDA结果表明,温度、电导率、透明度、pH值、水深是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关键影响因子.Mantel分析表明,温度对4类主要浮游植物都有显著性的影响,是影响浮游植物的关键性因素.本研究旨在为未来安徽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基础数据.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国家湿地公园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森林健康评价

    李建华陈可心成雅容王丽红...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从林分生长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保护状况4个方面共13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森林小班尺度建立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森林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6.99%的面积被划分为优秀等级,9.65%的面积被归类为良好等级,6.58%的面积被归类为中等等级,5.67%的面积被归类为不良等级,31.10%的面积被归类为退化或丧失状态等级.对于优秀等级的森林,应加强巡护监测和保护;良好和中等等级的森林采取植树造林、土壤保育等恢复措施;不良等级的森林应实施生态修复,防止不良状态蔓延至其他区域;退化等级的森林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实现退化森林的修复与再生.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森林健康评价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

    通径分析在乡村绿化空间选择中的应用——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

    吴璐璐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安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国土资源利用中耕地、建设用地、水域用地占国土面积的94.78%,成片造林土地有限,提高绿化率只能利用"四旁"空间.本文利用通径分析法对9个"四旁"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旁"要素决定了该区域林木绿化率的46.66%,其中田坎、村庄、乡镇所在地、农村道路和内陆滩涂5项指标是提高绿化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乡村绿化空间选择提供数据参考.

    "四旁"空间绿化通径分析

    不同生长环境对1年生青檀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宋玲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适宜青檀生长的环境条件,分别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温室、遮阳、露天)播种青檀,通过株高、地径、叶片数、分枝数、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的比较,研究环境对1年生青檀苗的生长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环境下青檀苗生长发育最好,株高达18.98 cm,地径达3.25 mm,叶片数39片,分枝数3个,叶绿素含量36.91 mg/g,叶面积23.42 cm2,相比于遮阳和露天两种环境效果显著.

    青檀生长环境生长差异

    香椿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尹华阳郭婉琳汪青桐董广平...
    40-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椿用途广泛,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本文介绍了香椿常见的病虫害,并提出了包括耕作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在内的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其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促进香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香椿病虫害综合防治

    油茶大苗造林技术

    章承林廖家志周忠诚李春艳...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油茶一直是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的首推木本油料树种.采用大苗造林技术,油茶成活率显著提高,盛果期大大提前,茶农容易接受,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是非常明显.本文总结了油茶造林地选择和整地、良种大苗选择、挖栽植穴、起苗装运、科学栽植、栽后管护等油茶大苗造林关键技术,旨在为油茶栽植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大苗造林技术

    油茶幼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章早霞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林抚育可以有效改善幼林地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加速幼林郁闭.本文从苗木补植、林地管理、修枝整形、间作经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油茶幼林培育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油茶幼林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