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分析

    吴松柏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清理病死松树、媒介昆虫药物防治、健康松树打孔注药和林分改造4个方面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从保护松木资源、形成综合防治体系和积累防控工作经验3个方面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从优化防治措施、强化检疫管理、完善防治方式、加强精准监测和促进联防联治等方面强化松材线虫病防治策略.目的在于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林分改造联防联治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张沛云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林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总结分析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防治策略.林业病虫害发生具有易发生难治理、种类多、为害大和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林业病虫害发生与生态环境、树种结构、防治体系以及人为因素等有关.在防治策略方面,提出了应对环境变化、优化树种结构、加强监测预警和规范林业经营活动等综合防治方案.研究结果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对促进当地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病虫害生态环境林业资源生态安全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问题及对策

    桂胜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林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研究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总结分析了其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待提升的环节及对策措施.研究区林业有害生物以松材线虫为害较重,以松褐天牛和马尾松毛虫等为害较轻;实际防治工作中,暂存在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监测、防控和检疫等方面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防治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营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提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包括健全林业防控机制,完善监测预报体系,抓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植物检疫检查,组建专业防治队伍,以及开展营造林等.目的在于从源头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林业有害生物松材线虫防控监测检疫

    双拥公园不同生境访花昆虫多样性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张艺炜刘嘉欣邢译文贺思雨...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双拥公园不同生境访花昆虫资源及其多样性,调查了不同生境类型中的访花昆虫资源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采集与观察到访花昆虫1548只,隶属于6目42科89种,野生与栽培植物共记录1308株,隶属于17科40种.不同生境传粉昆虫多样性指数(H′)由高到低为灌木生境>路边花草生境>草甸生境>乔木生境;均匀度指数(J)由高到低为灌木生境>路边花草生境>草甸生境>乔木生境;优势度指数(D)由高到低为灌木生境>路边花草生境>草甸生境>乔木生境.不同花色及花形对访花者的吸引存在较大差别.本研究为分析访花昆虫对不同植物环境选择的内在因素及其特征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区域自然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访花昆虫生境类型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资源调查

    基于水文学法入江水道生态流量保障分析

    钱龙娇王洋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是保障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依据控制断面选取原则以及断面特性,确定以新桥闸为牛屯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主要控制断面,以最低生态水位为生态流量保障指标,基于Qp法、生物空间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分别计算该流域主要控制断面最低生态水位目标值,并与近40年实测水位进行比较,分析目标的可达性.结果表明,基于Qp法、生物空间法和最枯月平均流量法计算的控制断面最低生态水位值分别为4.60、4.50和4.43 m,从各方法计算精度、满足程度和严格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要求等角度考虑,最终确定该流域最低生态水位保障目标为4.60 m,月和旬保证程度分别为99.6%、99.3%.基于此,提出生态流量保障管理措施和预警措施,为该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生态安全生态流量最低生态水位生态保护

    煤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群落调查

    李柯李萍王龙飞沙俊宏...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研究区煤矿废弃地的优势植物物种,筛选适合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物种类,采用野外实地勘察和样方法等生态学手段,调查了该煤矿废弃地自然定居的植物种类及原生植被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矿废弃地上自然定居的植物共有19种,其中菊科和藜科最多,分别占总种数的21.05%;生活型方面,灌木植物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52.63%.红花多枝柽柳和黑果枸杞的相对密度和盖度较高,这两种植物在该区域分布较广,在地表覆盖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红花多枝柽柳和花花柴分别在灌木和草本样方中的重要值最高,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研究区煤矿废弃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时可优先选用上述物种.

    煤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植物种类优势物种生态修复

    城市水质监测网络的建设与优化策略研究

    陈凌佳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网络,是保障水环境安全、有效开展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本文剖析了水质监测网络建设现状及重要性,分析了监测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改进的环节.并从重点区域监测点布设,移动监测平台建设,志愿监测点融入,以及监测点位公示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推进水质监测网络建设的策略与路径,为城市水质监测网络优化升级,支撑精细化管理和系统治理提供参考.

    水质监测水污染防治监测点布设监测技术评价体系

    基于长期肥力监测的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分析

    陈宪信韩乐勇薛瑞娟王壮...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耕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进一步提升地力,本文基于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0-2022年20个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土壤养分主要指标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耕地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0-2022年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7.82~21.70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91.9~138.9 mg/kg,速效磷平均含量18.68~32.13 mg/kg和速效钾平均含量183~230 mg/kg;近13年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速效磷平均含量呈缓慢下降后逐渐平稳趋势,速效钾平均含量呈波动变化并保持相对平稳趋势,土壤总体养分趋于平衡,土壤整体肥力水平保持上升趋势.

    土壤肥力监测土壤养分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化肥减量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生物防治技术

    张丽华黄自德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为同属近缘种,是茶园中发生较普遍的两种害虫.本文从昆虫病毒制剂、性信息素、病原细菌和真菌、茶树挥发物及天敌利用等方面概述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两种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深入开展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生物防治研究和解决生产上两种害虫为害提供参考.

    茶尺蠖灰茶尺蠖生物防治茶园

    不同药剂、药械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的影响

    王建武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高效安全、防效优异的化学药剂及施药方式,在赤霉病防治关键时期,选择市面上常用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采用两种施药方式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防治药剂选择上,可选用20%氟唑菌酰羟胺SC 750 mL/hm2+25%丙环唑EC 600 mL/hm2、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600 mL/hm2、30%丙硫菌唑OF 900 mL/hm2+43%戊唑醇SC 600 mL/hm2、30%肟菌·戊唑醇SC 600 mL/hm2或70%甲基硫菌灵WP 1500 g/hm2中的任意一种进行防治.在施药器械选择上,单论施药效果时,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施药效果优于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而考虑人工成本、作业效率和防治时效等多方面因素,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酌情选择.本研究为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提供参考.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施药器械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