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绿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

    李新河黄宁李志龙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工作实践,总结分析了绿肥对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质,以及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翻压或间作绿肥作物,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改善其理化性质,增强其保水保肥能力;应用绿肥能够促进玉米生长,提高其籽粒产量,同时对其氨基酸、蛋白质等品质性状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的绿肥种类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不同,根据田间土壤肥力情况、生产目标等选择适宜的绿肥作物,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及品质.

    绿肥土壤肥力玉米产量玉米品质

    人工老化处理对水稻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王东元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LQ183、LQ189和LQ192等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运用人工模拟种子老化方法(温度43℃,湿度99%),探究老化水稻种子的浸出液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单粒核苷酸含量等指标变化,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对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老化处理天数的水稻种子的浸出液电导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老化处理天数增加,其浸出液电导率逐渐上升;POD活性随着老化处理天数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最终都呈降低趋势;单粒核苷酸的含量随着老化处理天数的增加未展现出现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老化处理天数的逐渐增加,种子活力逐渐下降,种子内部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不同品种水稻种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不同,部分品种先增加后减少,部分品种先减少后增加;水稻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综合发现,种子浸出液电导率、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3个指标可作为评定水稻种子质量和耐储藏特性的重要指标.

    人工老化水稻种子生理生化特性储藏特性

    S省马铃薯生产收益及效率分析

    焦钰智慧勇韩伟宏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2011-2022年S省马铃薯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生产收益及效率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铃薯生产成本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人工、种子、肥料和土地流转等要素成本增幅较明显;利润率波动较大,其生产效益及产值提升空间较大;其综合效率整体呈波动变化,生产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规模报酬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多为规模报酬递增,表明需适度发展马铃薯规模经营.基于研究区马铃薯生产效率现状,提出进一步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全程机械化、加快构建产业链和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等提质增效措施,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粮食安全马铃薯生产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

    不同药剂组合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田间防效及效益评价

    郑文王军金清章青青...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防治小麦中后期病害的药剂组合,本试验分别在其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扬花盛期施用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扬穗)等7种新型药剂和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颖越)等6种常规药剂,以不施用药剂为空白对照.调查其对小麦中后期赤霉病等3种病害的防控效果,并观测小麦安全性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组合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对小麦中后期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较好,其中T2 处理(拔节孕穗期施扬穗 750 mL/hm2+力承 300 mL/hm2+阿立卡 150 mL/hm2+益施帮750 mL/hm2;抽穗扬花期施麦甜900 mL/hm2+麦甜伴侣600 mL/hm2+阿立卡150 mL/hm2+益施多金750 mL/hm2;扬花盛期施麦甜900 mL/hm2+麦甜伴侣600 mL/hm2+益施多金750 mL/hm2)防效最好,小麦产量最高.综上,在小麦赤霉病常发区通过不同药剂轮换施用,可有效防治小麦病害,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

    小麦中后期病害组合药剂防效小麦产量

    外源脱落酸对朝天椒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陈传亮尚烨闫庚洋赵莉...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外源脱落酸(ABA)在朝天椒苗期的适宜喷施浓度,本试验以洛研9号朝天椒为材料,分别用5、10和20 mg/L ABA喷施6叶1心期幼苗叶片,以清水为对照(CK),测定不同浓度ABA处理下朝天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和干重等生长指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浓度外源ABA喷施后的幼苗株高、茎粗和干重等均有所提高,植株相对含水量基本不变.5 mg/L ABA处理的幼苗变化较为明显,POD、CAT和SOD活性提高,MDA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有一定的增加.综合以上结果,5 mg/L ABA对朝天椒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影响较为明显,是朝天椒苗期喷施的较适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苗抗逆性.研究结果为外源ABA在朝天椒苗期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朝天椒外源脱落酸生长指标生理指标抗逆性

    不同种类水溶肥在秋季樱桃番茄上的应用效果评价

    韩小双王齐旭李建勇占绣萍...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功能水溶肥料在秋季樱桃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樱桃番茄青霞6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有机水溶肥(处理1)、菌绣前程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2)、阿尔格微藻营养液(处理3)、海藻小分子糖营养液+海藻寡糖活化剂(处理4)及常规大量元素水溶肥(CK)5种不同的功能水溶肥处理,测定其对植株生长、单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以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番茄植株的株高最高,为151.2 cm,处理3、4的茎粗最粗,均为0.97 cm;单果重以处理1最重,为17.1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处理4最高,为9.54%;产量及经济效益以处理1最高,分别为33 451.5 kg/hm2、94 411.5 元/hm2.综合来看,与常规大量元素水溶肥相比,有机水溶肥和海藻小分子糖营养液+海藻寡糖活化剂在提高樱桃番茄长势、增加产量上表现的促进效果较好.

    樱桃番茄水溶肥料番茄产量经济效益

    蔬菜病虫害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林洪波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结合蔬菜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其常见病虫害,望闻问切四诊法在病虫害识别中的应用,以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蔬菜常见病害包括侵染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害和根结线虫病)和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常见虫害主要有昆虫、螨类和软体动物等.四诊法是指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对蔬菜病虫害进行准确识别,为精准防治提供依据;根据病虫害发生特性及实际情况,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其品质和安全性.研究结果为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蔬菜病虫害四诊法综合防治

    黄河三角洲宽体金线蛭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梁照东崔庆华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宽体金线蛭肠道与土壤环境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本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该物种肠道和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果表明,金线蛭肠道和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土壤对肠道细菌群落的建立影响不大.与土壤样品相比,肠道样品中的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降低;肠道中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40.64%、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28.94%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16.20%等,土壤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杆菌48.95%、拟杆菌门16.69%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14.85%等;肠道中优势属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23.76%、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9.98%和刺骨鱼属(Epulopiscium)8.16%.土壤类群中优势属为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6.16%、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11.36%和气单胞菌属5.26%.两者在转运通路、碳循环通路和免疫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了解宽体金线蛭的肠道细菌群落及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宽体金线蛭肠道菌群土壤菌群菌群多样性

    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选择性培养基优化

    郁斯贻龚海燕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能使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稳定产生黑色素的酪氨酸培养基配方,本试验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对酪氨酸培养基进行优化,探讨酪氨酸(L-酪氨酸,浓度分别为0、0.5、1.0、2.0和3.0 g/L)、碳源(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0.5、1.0、2.0和3.0 g/L)、氮源(胰蛋白胨,浓度分别为0.5、1.0、2.0、3.0、4.0和5.0 g/L)、氨基酸(干酪素,浓度分别为0、10.0、20.0、40.0和60.0 mL/L)及诱导时间(24、48、72和96 h)对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产生黑色素的影响,并对富捷牌环氧乙烷灭菌ATCC 9372生物指示剂等4种指示剂进行适应性验证.结果表明,L-酪氨酸、葡萄糖、胰蛋白胨和干酪素的最优添加量分别为0.5、0.5、0.5 g/L和10 mL/L;最优培养时间在72~96 h.该条件下能较好地诱导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稳定产生黑色素.研究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的筛选、培养及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酪氨酸选择性培养基生物指示剂

    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景美清钟文超朱文辉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南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利用样方调查法调查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分析其群落树种组成、树种多度分布格局和径级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有2 576株,隶属35科60属98种,樟科、壳斗科和茜草科等6个优势科共有22属53种,华润楠、鸭公树和硬壳柯是优势树种;样地内稀有种16种,偶见种37种;树木径级遵从倒"J"形分布.表明该群落结构总体稳定,树木生长健康,样地没有明显的断层现象,群落总体上更新良好.研究结果为了解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和保护其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优势树种径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