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吴惠敏

双月刊

1009-2463

ahndskxb@ahau.edu.cn

0551-65786465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类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季刊,主要刊登作物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林学、茶学、蚕学、园艺、土壤与农化、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农业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学术报告、研究论文。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反映该校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村人情新民俗的制度实践、制度绩效与制度边界——以江西石城移风易俗为例

    李志浩白雪马永清
    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石城"请客不收礼"新民俗的移风易俗实践,促进了农村人情新民俗的诞生与扩散,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新民俗具有强大韧性和高度弹性的制度特性,具有差序执行赋予制度适应性以及非正式制度带来非正式约束的制度优势;新民俗具有助力乡村文化治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绩效,并通过衔接精准脱贫效力和扩大农村内需市场的礼金治理方式,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绩效.基于此,新民俗的扩散路径是基于人情往来地域多元化的现实基础,新民俗具有差序人情底层逻辑的总体特征和地方性仪式性人情的模式分类;基于新民俗创新扩散的时空性特征,需要因势利导的适时切入与因地制宜的本地化改造.

    新民俗制度特性制度优势扩散梯度

    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粮食生产时空演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江激宇赵勇刘嘉铭张士云...
    11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河流域是我国三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优化其粮食生产格局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50个区县2006—2020年的粮食生产优势,并采用ESDA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水稻的优势区域多数为规模主导型,小麦、玉米的生产区域普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且分布逐渐向淮河以北地区聚集,种植面积的减少使豆类部分优势区域变为劣势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水稻、小麦比较优势指数的空间聚集情况较为稳定,玉米的高值聚集区分布由"双核心"变为"带状",而豆类恰好相反,两种作物呈"竞争"态势.此外,早期区域粮食生产优势与灌溉水平高度相关;年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解释力逐年增强且成为决定性因素,表明粮食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条件的匹配程度有所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解释力处于低位状态且逐年减弱,反映粮食生产的优势区域农户收入反而较低,粮食生产与农民可支配收入"脱钩"程度加剧.

    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区域布局淮河生态经济带地理探测器

    试论出土先秦简帛文献的"牛"

    吴红松
    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土先秦简帛文献记有的农业资料是先秦农业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但并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结合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献记载,搜集整理出土先秦简帛文献所记的牛的资料,具体分析其中疑难文字的形音义,逐一探讨"(牛用)""戠牛""(牛静)""(牛青)"等不同称法的牛,阐释总结牛的社会功用,以期为出土先秦简帛文献、先秦农业史和先秦农业科技史等研究提供借鉴.

    出土文献先秦简帛

    明清徽州乡村宗族秩序的构建与村际竞争——以祁东吴氏为中心

    宋杰刘道胜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聚族而居的徽州村落,宗族既是族内秩序的构建者,也是维系村落秩序的主体和重要力量.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精英通过编撰族谱、制定祭祀规则、推行礼俗教化、实施经济救助等措施,积极推动宗族组织化进程,维持村落社会秩序的稳定,成为村落社会实际权力的掌控者.位于祁门十一都的祁东吴氏宗族通过宗族秩序的构建和完善,提升了吴氏宗族在村落社会的竞争实力.

    徽州宗族秩序构建族姓竞争祁东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