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吴惠敏

双月刊

1009-2463

ahndskxb@ahau.edu.cn

0551-65786465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类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季刊,主要刊登作物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林学、茶学、蚕学、园艺、土壤与农化、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农业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学术报告、研究论文。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反映该校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大突发事件冲击下农业企业组织韧性的触发与塑造

    蒋辉高欣黄世瑛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企业组织韧性的触发与塑造是持续稳固农业基本盘、破局不确定性困境的重要途径,应以追求韧性诱发与生成的共轭为建设农业强国的价值考量.立足"资源-能力-关系"理论框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讨农业企业组织韧性的多重触发因素及不同因素组态对农业企业组织韧性的塑造机制.研究表明:财务资源、政府补助、企业创新能力、员工薪酬激励和企业社会责任无法单独触发农业企业组织韧性;资源-关系双驱动型、资源-能力-关系共创型及能力-关系协同型是农业企业组织韧性塑造的三种构型.在重大突发事件冲击下,农业企业应"刚柔并济"落实激励机制与风险共担机制,以"人和"为底层逻辑、专项支持政策为破局基石健全保障机制,助推企业逆势成长.

    组织韧性农业企业组态效应定性比较分析法塑造模式

    不同补贴模式下考虑公平关切的农产品供应链决策研究

    张水旺饶雅婷刘豫
    9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政府补贴模式对供应链成员决策行为的影响,构建由农户、具有公平关切的合作社和公司组成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基于博弈模型,对政府不补贴、政府补贴农户和政府补贴公司三种模式的决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政府补贴方式和公平关切行为对供应链成员决策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种植面积与社会福利随着消费者助农偏好的增加而提高;合作社加强公平关切会降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合作社的收购价以及社会福利;政府补贴可以有效缓解公平关切的负面影响,提高供应链各成员的利润,且在对公司进行补贴时的效果最好,而在补贴农户时,合作收购价和公司收购价随着补贴的增强而降低.

    政府补贴公平关切助农订单农业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高梅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运用CiteSpace6.3.R1 软件对 2013-2024年中国知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相关研究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发文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作者以个体为主;发文机构多为农林类高校;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利益联结等方面;热点议题主要集中在价值与内涵、产生机理、效益评价、发展路径等方面.现有研究尚存在理论框架构建比较薄弱、研究内容有待深化以及实证研究成果不足等问题.未来应构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深化研究内容,采用模型构建、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实证研究方法.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文献计量CiteSpace

    农村文化类自组织发展困境的归因与对策——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时晨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文化类自组织能高效、精准地回应农民的文化需求,但也存在稳定性差、难以持续发展等问题.影响农村文化类自组织发展的因素可划分为个人意愿、组织运营和环境支持三个维度,个人维度包括参与动机、收益认知和感知成本,组织维度包括管理水平、领导风格和开放程度,环境维度包括供给状况、基层政府扶持政策以及社区评价.个人意愿削弱、组织运营水平处于低位、环境支持力度不足的互相作用对个体村民的自组织参与产生影响,导致组织陷入不可持续的困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文化类自组织应注重内部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同时也要营造积极有利的外部环境.

    文化类自组织农村文化扎根理论

    艺术乡建的文化记忆重塑与乡民赋权治理——以景德镇寒溪村大地艺术节为例

    翁飞帆汪瑞霞李旭芳丁铮...
    13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记忆作为一种依附于地域文化符号与物质系统的集体意识形态,是构建当地群体文化自信与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通过针对不同记忆媒介的时代编程与空间展演得以延续和重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传统生活技艺与文化习俗的失语以及乡民在乡村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化现象,导致乡民对乡村文化自信与自身身份认同的逐步削弱.基于该问题,以景德镇寒溪村大地艺术节为研究个案,探赜该项目如何从文化记忆重塑与乡民赋权治理两个角度切入,唤醒乡民对乡村文化自信与自身身份认同,调动乡民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乡村景观艺术乡建文化记忆赋权大地艺术节乡村振兴

    投稿须知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