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DIA LC-MS的高淀粉型与低淀粉型粉葛叶片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差异

    黄琦程建峰朱卫丰褚怀亮...
    168-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寻求粉葛生长发育的蛋白调控机制.[方法]以高淀粉型赣葛1 号(鲜葛根含淀粉20%,干葛根含淀粉35%)和低淀粉型赣葛2号(鲜葛根含淀粉14%,干葛根含淀粉25%)为材料,采用基于全扫描数据非依赖性采集高分辨率色谱-质谱(DIA LC-MS)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得到差异蛋白质,并对差异蛋白进行GO富集、KEGG通路和KOG分析.[结果]2 个不同粉葛叶片中有 178 个蛋白(101个上调和77个下调)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涉及分子功能,但|log2(FC)|>5.0 的差异蛋白仅占11.2%.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催化活性、水解酶活性、细胞部分、细胞内部分、细胞质部分和细胞内细胞器类别.KEEG富集代谢途径集中在苯丙氨酸生物合成、植物体内的MAPK信号通路、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KO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功能主要归为核苷酸转运和代谢、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发生、能量产生和转换、信号转导以及翻译后蛋白修饰、周转和伴侣机制.差异程度极大的蛋白依次为上调的类LHCⅡ型1叶绿素a-b结合蛋白、kunitz家族胰蛋白酶和蛋白酶抑制剂前体、凝集素类蛋白和几丁质酶同源物及下调的类溶酶体Pro-X羧肽酶、预测的类dCTP焦磷酸酶1、富含半胱氨酸的受体类蛋白激酶25和色氨酸转氨酶相关蛋白4.[结论]研究结果为粉葛的生长发育、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的合成及调控、遗传改良及分子育种等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途径.

    粉葛高淀粉型低淀粉型定量蛋白组学差异蛋白DIALC-MS

    铝胁迫对白芨光合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天菊沈庆庆王贵娇郑鹏...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盆栽白芨苗喷施不同浓度氯化铝溶液模拟Al3+胁迫,在 0(CK)、400 μmol/L(T1)、600 μmol/L(T2)、800 μmol/L(T3)、1000 μmol/L(T4)浓度处理下,分别以喷后3、5、7、9、11 d测定白芨叶片的各项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结果表明,随Al3+浓度的增加及铝胁迫时间的延长,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增后降,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SOD和POD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2种酶活性都在Al3+浓度为600 μmol/L时达到最大值;铝胁迫处理导致白芨胞间CO2 浓度升高、气孔导度下降、净光合速率下降、蒸腾速率下降.白芨对铝毒有一定的抗性,但铝胁迫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白芨的铝胁迫阈值为 600 μmol/L,当Al3+浓度大于600 μmol/L时会对白芨植株产生伤害.

    铝胁迫白芨光合参数生理特性

    石蝉草总木脂素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及提取工艺优选

    李福森黄媛恒黄晓亮李映新...
    183-184,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石蝉草总木脂素含量测定的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石蝉草总木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五味子乙素为对照品绘制标准曲线,采用变色酸-硫酸显色体系,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石蝉草乙醇提取物中总木脂素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总木脂素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石蝉草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结果]五味子乙素在 4.00~24.0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 0.9961),平均回收率为97.68%,RSD为1.11%,石蝉草总木脂素优化的提取工艺为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 次,每次2h.[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经济,适用于石蝉草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可为石蝉草总木脂素的提取提供参考.

    石蝉草总木脂素含量测定提取工艺正交试验

    鸽肉贮藏品质变化和货架期预测模型

    王辉庄子通曾晓房陈海光...
    185-188,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准确地预测鸽肉在冷藏条件下的货架期,研究了鸽肉在贮藏温度为0、4、8、12℃下鸽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色度值和菌落总数的变化情况,再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TVB-N值为指标建立一级动力学模型,并通过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对货架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选择TVB-N作为关键因子所得预测模型方程为A=A0exp(2.4026×1023 e-128061 RTt),鸽肉在低温冷藏条件下的预测货架期与实测货架期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由此可见,所得预测模型方程可用于预测鸽肉在贮藏温度0~12℃下的货架期.

    冷藏鸽肉货架期挥发性盐基氮色度值预测模型

    基于核酸适配体检测赭曲霉毒素A方法与酶联免疫法的对比研究

    邓昌良李泳宁叶雅沁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基于核酸适配体检测赭曲霉毒素A(OTA)方法与酶联免疫法.[方法]建立核酸适配体检测OTA标准曲线,进行样品加标回收率试验,并与酶联免疫法进行比较.[结果]核酸适配体法检测OTA在0.05~10.00 ng/mL具有较好的线性,饲料样品中添加OTA的回收率为92.0%~93.5%,与酶联免疫法相比,2种方法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基于核酸适配体检测OTA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为研究饲料中OTA的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核酸适配体赭曲霉毒素A检测酶联免疫法饲料

    蒜头果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

    袁燕宋鹏飞菅博书崔穆峰...
    192-19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酸水解法测定蒜头果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结果发现,蒜头果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丰富,含有 17 种氨基酸.根据其精确分子量推算,得出每个蒜头果蛋白分子的各氨基酸残基数约为503个.其中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残基含量分别为23.06%和13.32%,说明蒜头果蛋白是一种酸性蛋白质;亲水作用较强的氨基酸残基占总氨基酸残基数的 50.3%,说明该蛋白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比较好,便于用0.9%生理盐水溶解其干粉样品,为蒜头果蛋白作为药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蒜头果蛋白酸水解氨基酸组成

    灭幼脲在茶树菇上的残留研究及风险评估

    尹硕吴迪罗雪婷李秋梅...
    194-196,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灭幼脲在茶树菇及其菌棒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规律.[方法]以25%灭幼脲悬浮剂为供药试剂开展田间试验,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检测分析方法,对茶树菇及其菌棒上灭幼脲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0.010~0.500和0.004~0.200 mg/L,灭幼脲在茶树菇和菌棒中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 为0.999.灭幼脲在茶树菇和菌棒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0%~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9.7%,其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半衰期为2.39 d.以25%灭幼脲悬浮剂300、450 g/hm2 间隔7d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3d,初步推荐灭幼脲最大残留限量(MRL)为0.2 mg/kg.[结论]根据试验中灭幼脲最高残留量(HR)计算出普通人群灭幼脲每日摄入量占日允许摄入量的4.7%左右,认为该农药残留对一般人群健康的风险是可接受的.

    灭幼脲茶树菇残留消解动态风险评估

    安徽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宝春
    197-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对2012-2021年安徽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测算,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1年安徽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现逐年增大趋势,但较全国水平而言,仍处于较低水平;节水灌溉工程投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 2 个因素对安徽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较大,且均属于积极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加大节水灌溉工程投资、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优化灌区的管理水平等措施,有效提高安徽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安徽省

    星云湖流域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工艺研究

    李丽吴星杰张先斌廖江...
    201-204,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星云湖流域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工艺,2021年对星云湖流域乡镇及自然村开展了农村污染物调研,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地"湖泊革命"及"厕所革命"展开基础设施调查及评估.提出了将农村生活污水黑水、规模化养殖、散养畜禽污染物及种植废弃物秸秆合并处理并制成生物有机肥的设想,并在当地咨询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民,一致认为在该流域开展生物有机肥生产及施用是可行的,且前景广阔.

    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黑水合并处理生物有机肥

    农业生产服务·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魏一曼
    205-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30省市2010-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探究农业生产服务、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服务、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具有经济惯性,能够实现自我促进.长期来看,农业生产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相互促进作用.鉴如此,为应对农业发展难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要建立并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形成促进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而且要发挥地方农业发展相对优势,加大农业投入,促进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发展与壮大,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动力.

    农业产业集聚农业生产服务农业劳动生产率PVAR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