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素质农民培育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实证

    郑立张倩姚志
    242-248,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输送可用的乡村人才,农业强国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与农业现代化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否有助于农民增收一直未得到严谨证实,基于2023年对湖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调查数据和2016-2022年培育的职业农民数据,采用O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农民的身份属性或者个体属性如何,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培训时限的增加均有利于带动农户收入提增;②高素质农民培育推进农户收入增主要通过技能改善、丰富理论、人脉拓展这3个中间渠道变量实现,均存在完全的中介效应;③培育高素质农民进行规模经营生产也需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据此,提出了强化资金支出、扩大培育规模,深化培育课程改革、提升专业性和建立健全培训后增收考核机制等建议.

    人才振兴农业强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增收影响机制

    数字赋能西南边境地区返乡创业帮扶:修复机制的实证分析

    廖东声庄定鹏胡恬恬覃林珠...
    249-25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渗透,其在多个领域中所起到的赋能作用日益明显.尤其是在中国的西南边境地区,数字赋能为推动返乡创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动力.着重探讨了数字赋能如何修复该地区的返乡创业,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结合实证数据深入剖析了其中的修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在该地区的政府机构和关联企业的帮扶中,对修复创业信息流通和通达性产生了积极效果.同时,当数字赋能与地区的关联企业和投资机构相结合时,其对于修复和促进创业项目的实施和运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该地区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在数字赋能的加持下,对创业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修复.

    数字赋能西南边境地区返乡创业修复机制结构方程模型

    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作用——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肖青奕侯娇柳溪陆世东...
    25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根据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非期望的超效率-Malmquist生产指数(SBM-Malmquist)、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实证检验耕地轮作休耕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绿色生产以及促进粮食绿色生产的粮食绿色生产技术进步与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效率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显著促进了粮食绿色生产,主要表现为粮食生产绿色技术效率的持续改善以推动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粮食绿色生产视角准确客观评估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政策绩效,对于当前试点地区调整或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政策举措,推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常态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政策蕴含,也为当前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提供路径参考.

    耕地轮作休耕粮食绿色生产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双重差分法

    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及异质性分析

    陈红梅杨俊方薛珍李青...
    26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新疆13个地州(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从农业发展、环境、资源、经济4个维度构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聚类分析对其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水平可分为3个阶段——快速增长期(2011-2013年)、发展下滑期(2013-2014年)、稳定增长期(2014-2020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北疆>南疆>东疆的态势.

    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异质性新疆

    研究生精品课程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

    黄敏陶睿泽刘英超李育川...
    265-267,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案例教学不仅可巩固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教学模式,但近年来在中国农业专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少有应用.笔者在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就教学方式的完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农业硕士研究生相关专业课程案例分析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硕士研究生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精品课程案例教学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索——以宜春学院为例

    林连男陈纪鹏王婷玉
    268-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宜春学院农学专业校地合作服务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农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明确农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设、强化专业实践基地运行机制建设、优化农学专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指标等措施,提高农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制定农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农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能力农学专业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

    张惠敏李庚飞谢荣董蓉...
    271-274,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读教育作为加强高校农学相关专业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和知农爱农的情怀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园林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宿迁学院园林系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制度建设,开展园林专业"1+1+3+3"耕读教育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共建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等举措强化了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成效.基于宿迁学院园林专业耕读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出了其耕读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创新,主要包括:依托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打造"跨界整合"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依托宿迁学院的产业学院(苏花学院),实施专业特色发展;推动耕读教育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依托"苏北"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打造"沉浸式"育人格局.这些举措建构和创新了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也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其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提供了借鉴.

    新时代耕读教育卓越农科人才实用技能型"三农"

    新文科引领下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

    兰剑安慧吴江
    275-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秉持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遵循需求为本、技术赋能、协调联动的基本原则,对于促进高校加强培养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乡村问题日益复杂化,新时期所需的乡村治理人才应是具备多元化知识体系、综合实践能力、活跃思维能力和强大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要在新文科建设的引领下构建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新型课程体系、专业教材、复合型师资队伍、数字化教学平台,多主体协同培养符合乡村治理需求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新文科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

    葡萄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与实践

    鞠延仑常凇瀚房玉林
    280-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葡萄生态学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改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课程发展方向.从教师团队建设、制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教学评价改革4个建设路径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内容,以期为培养有理想、有信念、勇担当、懂技术的葡萄与葡萄酒行业人才助力.

    课程思政葡萄生态学教学改革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