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丹江口库区土著Pediococcus pentosaceus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潘中闪史红玲李莹李中洋...
    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良好适应库区环境的土著戊糖片球菌菌株,再通过对戊糖片球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条件优化,降低戊糖片球菌的发酵成本.[方法]采用MRS培养基从库区的青贮饲料中分离目的菌株,并进行16S rRNA的分子鉴定,再分别对戊糖片球菌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种类、碳源浓度、氮源种类、氮源浓度、无机盐离子及离子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获得了1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著Pediococcus pentosaceus菌株,命名为Pediococcus pentosaceus NY001;优化得到较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0 g/L、酵母粉40 g/L、MgSO4·7H2 O 1.0 g/L,在此条件下,戊糖片球菌的最大发酵活菌数可达2.2×109 CFU/mL,显著高于初始发酵水平(2.5×107 CFU/mL)的88倍.[结论]该研究为肠道益生菌的发酵培养及后续畜禽无抗健康养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戊糖片球菌乳酸菌菌种分离培养基发酵条件优化

    沼泽红假单胞菌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永迪汪春蕾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沼泽红假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由于其独特生理特性,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对沼泽红假单胞菌在农业、养殖业、环境治理和化工4个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沼泽红假单胞菌在与植物互作、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水质净化、生产清洁能源方面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沼泽红假单胞菌农业养殖业环境治理化工

    天然生物保鲜剂应用于海鲜保鲜的研究进展

    陈晶晶吕敏阮志德荣文秀...
    9-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鲜因营养价值高和味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海鲜的品质与加工贮藏过程中的酶、微生物和化学致腐作用有关.虽然化学合成防腐剂能有效遏制海产在低温贮藏过程中腐败,阻止质地和颜色劣变,抑制异味和酸败产生,降低营养物流失,但是接触到或食用这类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危害.鉴于此,寻找和筛选具有良好抑菌和抗氧化功能的天然生物保鲜剂作为海鲜防腐剂的安全替代品,延长其货架期,是当前海鲜保鲜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常用天然生物保鲜剂有植物活性提取物和精油、壳聚糖和壳寡糖、细菌素、生物活性肽等,对这些天然生物保鲜剂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海鲜的保鲜提供参考依据.

    海鲜抗菌天然生物保鲜剂抗氧化保质期

    麻仁蛋白及其水解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孙鑫孙尧李瑶吴琼...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麻仁中含有20%~25% 的蛋白,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相比于大豆蛋白,麻仁蛋白不含有过敏源、更易消化且具有更好的营养结构,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麻仁蛋白及其水解产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生物活性,可以作为生物功能蛋白和活性肽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对麻仁蛋白的提取、理化性质以及活性肽的功能研究进行综述,为麻仁蛋白及其水解产物活性肽相关的功能性食品和医药相关生物制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汉麻麻仁蛋白活性肽

    红耳鹎对城市绿地植物果实的取食和传播研究

    汪国海韦丽娟牙彩珍钟应东...
    21-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9月底至2021年1月采用焦点动物扫描法对红耳鹎的取食行为进行观察,详细记录其取食的植物种类、取食频次、取食时间、取食数量和取食方式等信息,探讨红耳鹎在城市绿地中植物果实传播及种群更新中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on)共取食秋枫(Bischofia javanic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雅榕(Ficus concinn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及苦楝(Melia a-zedarach)5种植物的果实.红耳鹎对不同植物果实的取食频次、平均取食只数、平均取食时间和平均取食量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红耳鹎对秋枫果实的取食频次和雅榕果实的取食数量最高,对于香樟、雅榕、海桐和秋枫4种植物红耳鹎属于潜在传播者,而对于苦楝则属于种子捕食者.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的长度、宽度和重量都与果实平均取食量间均呈负相关.在鸟类取食后停歇的树木下方地面上常散落着较多表面洁净、无果肉包裹的裸露种子,且有部分植物的幼苗成功更新,说明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可以借助红耳鹎的取食和传播来实现其种群的更新.

    城市绿地红耳鹎种子传播果实特征

    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研究现状

    杨霞荆常亮余佳敏杜秀春...
    24-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如农药残留引发的污染问题.现阶段降解农药残留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如应用洗涤、超声波技术、电离辐射和夹带法等;化学方法如应用水解、氧化分解和光化学降解等;生物方法如微生物降解、酶降解和工程菌降解等.微生物降解作为现阶段的热门技术,可为农药残留降解技术提供支撑,为解决农产品和环境中农药污染奠定基础.

    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污染

    不同抗性青稞材料接种大麦黄矮病毒后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

    羊海珍顿珠加布旺姆巴桑玉珍...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抗性青稞材料感染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黄矮病高抗品系C280、高感品种康青3号为材料,测定接种BYDV后不同时间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接种BYDV后,2个青稞材料的SOD、POD、CAT、PAL、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SOD、PAL活性呈上升趋势,POD、CAT、PPO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抗病材料酶活性增幅高于感病材料;大部分时间点,抗病材料的5种防御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材料.[结论]SOD、POD、CAT、PAL、PPO活性变化可作为反映青稞黄矮病抗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大麦黄矮病毒青稞抗病性防御酶

    氮肥和密度对江西晚粳申优26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忠平刘凯丽文喜贤孙明珠...
    30-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申优26是江西通过"籼改粳"专项引进的双季晚粳稻品种,为了摸索其高效栽培技术,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究施氮量、氮肥运筹和抛秧盘量对其产量及构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申优26在江西中等肥力田块做双季晚稻种植时,随着施氮量和分蘖肥施用比例的增加,其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适宜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比例分别为270 kg/hm2和基蘖穗比例4:5:1.随着抛秧盘数量的增加,申优26的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也相应等比例增加,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从产量及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来看,申优26在江西做双季晚稻种植,适应的施氮量水平为270 kg/hm2,基蘖穗的氮肥运筹比例为4:5:1,同时增加20%的抛秧盘以增加基本苗.

    申优26江西晚稻氮肥运筹栽培密度氮肥利用效率

    兴安盟地区28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研究

    毕盛楠温丽候伟峰徐兴健...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兴安盟地区旱作条件下适宜引进栽培的优良苜蓿品种,以国内外引进的28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兴安盟地区开展种植试验,测定各参试品种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计算其相对饲用价值,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参试的28个紫花苜蓿品种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差异.经过综合评价,表现良好的品种为大银河、佰苜401、标靶,可在兴安盟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紫花苜蓿营养价值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适宜毕节烤烟的打叶留茎技术筛选与研究

    赵二卫何轶彭华伟王荣林...
    37-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筛选适宜毕节烟区最优的打叶留茎技术.[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比较分析不同留叶数水平下打叶留茎打顶方式与常规方式的烟叶产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差异.[结果]第10叶位叶面积以留叶数14片常规打顶(A1)最优,留叶数18片打叶留4个节位茎秆(C3)最差.产量以留叶数18片打叶留4个节位茎秆(C3)最高,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则以留叶数16片打叶留2节位茎秆(B2)最优,以留叶数14片常规打顶(A1)最差.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以留叶数16片打叶留2节位茎秆(B2)最好,以留叶数14片常规打顶(A1)最差.感官质量评吸得分以留叶数16片打叶留2节位、4节位茎秆(B2、B3)最好,以留叶数14片常规打顶(A1)最差.[结论]留叶数16片打叶留2个节位茎秆和4节位秸秆组合较好.

    毕节烤烟打叶留茎留叶数产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