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株芽孢杆菌抗菌肽抑菌特性与抑菌谱研究

    余梦博谢志恒黎家明林昊烨...
    88-9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离筛选出有抑菌特性的芽孢杆菌,并研究其抑菌谱.[方法]从实验室分离鉴定的71 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性强的新种芽孢杆菌018株、贝莱斯芽孢杆菌F株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21株,建立比较3株芽孢杆菌的遗传进化树,并应用酸沉淀法提取抗菌肽,比较3种芽孢杆菌抗菌肽提取物对11株动物病原菌的抑菌谱.[结果]3 株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肽抑菌特性各有不同,其抑菌谱中3种芽孢杆菌抗菌肽提取物对试验菌株中的7 株病原菌的抑菌性符合对指示菌的抑菌特性,对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略有不同.[结论]芽孢杆菌可为开发应用抗菌肽的生物活性添加剂制剂或生物抗菌性药物提供参考.

    芽孢杆菌抗菌肽抑菌特性抑菌谱

    北京山区森林经营探讨——以门头沟区为例

    高永龙苑秋月杨景林孙艳丽...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状况和森林质量,更好地发挥首都绿色生态屏障作用,以门头沟区为例,基于北京市第9 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通过对实地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现场调查等方法与手段,系统分析与评价了门头沟区森林资源现状、资源变化及目前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功能定位、森林资源结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社会状况等特点,提出了森林经营分类、生态修复、森林保护、森林资源多功能利用4方面山区森林经营措施、建议与对策,为森林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山区森林生态屏障区域功能生态修复森林保护资源利用

    山东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刘鹏王宇华姜林赵遵田...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野外调查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分析植物的科属组成和区系成分,为该地区木本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1月至2023 年12月,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在结合野外调查和查阅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野生木本植物区系科、属的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区野生木本植物共计69科136 属282种,区系成分复杂,科的分布区类型有9个分布型和5个变型,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3个分布型和4个变型,综合科属的分布类型,该区域以北温带分布为主,泛热带成分也有明显渗入,这可能与该区域复杂的生态地理环境相关.[结论]蒙山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区系分析发现温带成分处于优势地位,但也有泛热带成分的渗入,这可能与该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

    蒙山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植物区系区系地理成分

    重庆市合川区消落带植被特征研究

    杜凯伟束承继姜子怡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分层取样法对合川区消落带植被进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合川区消落带植物有296 种,涵盖了77 科205 属,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草本植物占比82.77%,在调研植被中占主导地位;消落带人工干预相对较少,野生植物占比达85.81%,成为主要来源;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相对较小,仍需要加强监测和关注;双穗雀稗、棒头草、野古草等被确定为优势种,在不同高程带均有相应代表性的植物群落.最后,结合调研数据和分析,提出了消落带植物配置建议.

    消落带植被特征植物配置重庆市合川区

    新形势下安徽省林草碳汇工作探讨

    王晶晶黄士永
    104-10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新形势、新要求下,对社会面关注较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以正确引导安徽省林草碳汇的发展方向.根据新发布的政策文件,解读新的造林碳汇方法学和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开发流程,介绍了CCER登记、交易、审定与核查机构,分析了对林草碳汇工作的见解.应该冷静地看待林草碳汇工作,国家需要的是新增减排量和新增碳汇量,认清林草碳汇的战略地位,林草碳汇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补充和调节手段.林草碳汇可供开发和交易的资源份额很小,通过各种渠道切实达到安徽省森林资源扩面提质、林草碳汇能力全面提升,提前做好战略规划才是林草碳汇的工作重心.

    林草碳汇方法学自愿减排项目战略规划

    乡村振兴背景下黄陂区全域旅游"破题出圈"的实践路径探析

    王雯雯辛杰杨淑康全国...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域旅游的多维度目标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高度契合,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分析黄陂区全域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地理、交通、经济、旅游区位优势,识别黄陂区全域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3 个方面的障碍因素,最终总结出黄陂区全域旅游"破题出圈"、赋能乡村振兴的4条实践路径:"全域旅游+农业""全域旅游+工业""全域旅游+文化""全域旅游+康养".

    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实践路径黄陂区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IP创建探索

    郭又荣
    109-11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乡村旅游兴起的根基,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文旅融合新时代下,IP势必成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乡村旅游IP不仅是挖掘乡土文化内涵的新思路,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新动力,改造乡村生态景观的新举措,延续传统民俗文化的新途径,更能重塑乡村田园生活的新形象.介绍了旅游IP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乡村旅游IP创建的意义,提出了乡村旅游IP创建路径,即塑造特色主题IP,强化跨界联动IP,树立品质信任IP,打造乡村创客IP等.

    旅游IP乡村旅游文旅融合文化内涵

    乡村振兴视角下甘肃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王飞翟亚纤张婧华
    111-11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有着十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借此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分析了甘肃地区在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存在的问题:红色文化资源碎片化,空间联系不足,开发利用程度低,政策导向性不足,产业创新性不足以及宣传力度小,模式单一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整合碎片化资源,加强空间联系,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建设、政府主导,统筹谋划旅游业发展全局,创新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以及丰富宣传形式,扩大景区知名度等有效对策,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旅游对策

    4种生物制剂对玉米2种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亚丽唐艺婷张学峰王笑阳...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和玉米锈病,筛选有效防控的生物制剂,选用复合微生物菌剂(3 种有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20亿CFU/mL、微生物菌剂哈茨木霉粉剂5亿CFU/g、20%春雷霉素水分散粒剂和4%井冈霉素A水剂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菌剂(3种有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对玉米田 2种病害的田间防效最优,哈茨木霉粉剂5亿CFU/g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较好,20%春雷霉素水分散粒剂对玉米锈病的防效较理想.该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绿色生产提供参考.

    生物制剂玉米小斑病锈病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施肥模式研究

    杜二小赵沛义韩云飞高日平...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施肥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019年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旗县对215 户的1090.20 hm2 马铃薯施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单施化肥的农户占调查户数的63.8%,占调查面积的20.60%;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户数占20.9%,面积占53.9%.施肥模式主要受灌水条件和种植规模的影响,旱作区域有机肥施用量(实物干基量)以15.0~22.5 t/hm2 为主,化肥用量(纯养分合计量)集中在0~75 kg/hm2;灌溉农田的农户有机肥施用量以 45~60 t/hm2 为主,化肥用量均大于 750 kg/hm2.氮磷钾的配比相差较大,旱地上 N∶P2O5∶K2O=100.0∶82.20∶64.40(kg/hm2);灌溉条件下为 N∶P2O5∶K2O=300.40∶265.20∶236.30(kg/hm2).总体上,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施肥以单施化肥为主,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模式多样化,规范性较差,普遍存在有机肥施入不足、氮磷钾配比与马铃薯养分需求匹配度较差的问题,灌溉农田和种植大户还存在化肥施用量明显偏高的问题.

    马铃薯施肥模式内蒙古阴山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