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区低收入农户增收对策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郝媛媛
    25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收入农户大多分布在山区,选取北京市门头沟区这一纯山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山区自然条件和收入特点,提出低收入农户的增收对策.研究认为,在保障"输血"的前提下,更应因地制宜地"造血",在"扶志"的引领下,"扶智"才能更有效率.对于无劳动能力和因学致贫者,应纳入日常社保体系;对于有劳动能力者,应开展技能培训,深挖"扶智"潜力,确保增收的可持续性;同时,应结合本地区域功能和特色,选择适合的特色产业,发挥山区生态优势,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发展绿色产业,比如高端民宿等,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统筹协调各方帮扶力量,用好社会帮扶资源,形成帮扶合力,提高帮扶效率.

    低收入农户增收山区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耿红莉
    257-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乡村产业振兴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与其蓬勃发展态势相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人才整体供给不足,质量不高.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途径有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等,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创新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提升工程实施效果提供参考.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

    基于多元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机制创新思考

    郑晓云戚迪明毛维青
    260-262,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无人种地"难题和确保"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关键,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人力资源基础.需求分析是提高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前提,通过需求分析,总结职业农民需求内容及影响因素;同时,梳理现有职业农民培训供给现状和培训绩效,分析培训供给和绩效影响因素.在供需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民需求和供需匹配的视角,创新职业农民培训供给机制分析框架,构建职业农民培训供给保障和制度保障,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和因地施教,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培训供给机制创新

    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三教"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人人出彩"人才培养模式

    解振强颜志明郭正兵简祖平...
    263-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人出彩"的教育观为职业教育向内涵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内涵提升指明了方向.要做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职业院校必然要充分考虑到生源自身的差异性,创新"人人出彩"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服务其多元化发展.为了更好地达成人人皆可成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以深化教师、教材与教法改革为抓手,推动课堂革命.为进一步厘清"三教"改革思路,推动贯彻落实"三教"改革,从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出发,基于"人人出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涉农高等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实践路径,供同类院校参考借鉴.

    "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创新建设模式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为例

    陈艺晖林河通林艺芬王慧...
    268-269,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实践是全日制"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与优质企业、科研院所合力共建实践基地,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针对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现存问题,以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硕士为例,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创新建设模式,以期为提高全日制农业硕士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专业学位研究生食品加工与安全实践基地创新建设

    葡萄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李雅善南立军王艳君崔长伟...
    270-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葡萄栽培学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师队伍、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改革、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为同行提供经验借鉴.

    葡萄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大国工匠"背景下林业工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

    伍希志李贤军邓旻涯李科军...
    273-274,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国工匠"和"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联合行业知名企业,积极开展产教融合的"大国工匠"育人模式,在培养方案修订、产教融合实体平台、企业教师进课堂、"四维度"实践育人模式、资源与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改革,在产教融合建设新工科的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

    新工科林业工程产教融合大国工匠

    新农科背景下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余洋方安菲杨宇衡陈国康...
    275-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农科建设对农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涉农相关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植物保护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理解与掌握植物病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至关重要.针对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修订教学大纲、编纂实验教材、完善教学内容与材料、增加实践机会、加强过程考核等.通过以上措施的深入实施,不断提升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农科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电大系统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实践与探索

    董伟欣韩立杰
    278-279,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科类教育是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农科类专业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建设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形成爱农、知农、为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从调整背景、调整意义、调整要求和调整内容4个方面,在新时代教育的大背景下探讨了电大系统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实践.

    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思政教学改革

    新型职业农民班级特点分析与管理探索

    杨文雄
    280-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通常是农业生产经营或某一方面的专家、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和管理者,但由于其班级组成结构的复杂性、需求的多样性,给班级管理带来挑战.通过系统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学历班级的分布特点,对班级管理进行总结和实践探索,旨在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和班级管理带来有意义、有价值的参考.

    新型职业农民班级管理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