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效氟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与降解特性研究

    张婧一彭清忠易浪波
    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降解高效氟氯氰菊酯(β-CF)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利用梯度压力驯化法,从曾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土壤中富集筛选降解β-CF的候选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菌株对β-CF的耐受性和降解特性.[结果]筛选获得1株以β-CF为唯一碳源生长、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细菌GM4,经鉴定该菌为嗜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oleivorans).菌株GM4对β-CF的耐受浓度可以达到600 mg/L,在初始浓度50 mg/L、pH 8.0、接菌量10%、温度28℃条件下培养48 h后,对β-CF降解率为99.44%.[结论]菌株GM4能高效降解β-CF,是环境中β-CF类农药残留生物修复的优良种质资源.

    高效氟氯氰菊酯降解菌分离耐受性降解特性

    一株蜡样芽孢杆菌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效果研究

    戴悦彭金菊张腾月谢星朋...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广谱抑菌效果的菌株蜡样芽孢杆菌M15,对菌株M15进行发酵培养条件优化,采用特定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控制单一变量,对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并对其抑菌活性物质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蛋白酶耐受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M15的发酵条件为装液量30 mL、接种量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20 h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佳,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和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均为17 mm,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5 mm;发酵培养基pH小于5.0或者大于6.0时,抑菌活性丧失;菌株M15的发酵液抑菌活性在30~60℃较稳定,但≥80℃时,发酵液抑菌物质失去活性;抑菌物质对胰蛋白酶不敏感,对木瓜蛋白酶、链霉蛋白酶E和蛋白酶K敏感.

    蜡样芽孢杆菌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抑菌效果

    作物中叶酸合成及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马云王虹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酸是四氢叶酸及其一碳单位取代衍生物的统称,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人类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本身不具备合成叶酸的能力,因此必须从膳食中获取.利用生物强化提高作物中叶酸含量是一种有效解决全球性叶酸缺乏的方法.介绍了叶酸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合成途径、叶酸的提取与检测方法,并重点阐述了不同作物中叶酸生物强化的现状,对全球叶酸强化做出展望.

    作物叶酸生物合成生物强化

    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梁慧李如美朱钰晓刘同金...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又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物炭作为来源广泛、制备简单,比表面积大、表面官能团丰富、孔隙结构发达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领域.从生物炭的来源与制备工艺、对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在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生物炭材料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为生物炭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生物炭重金属有机物土壤修复

    田间结构优化对湘烟7号产质量的影响

    吴磊周应兵蒲进平王克跃...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发挥湘烟7号的生产潜力,优化配套生产技术,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9种不同的田间结构对湘烟7号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打顶时留叶21片、下部叶优化4片和打顶时留叶22片、下部叶优化5片,这2种田间结构最有利于湘烟7号获得较高的烟叶产量和较好的烟叶质量.

    田间结构产质量湘烟7号

    谷子新品种及其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的综合评价

    刘猛李顺国赵文庆赵宇...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冀谷39是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期间的重大研发成果之一,其特点突出且实现了品种经营权转让,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播种不匀、产量不稳、收割损失以及种植户不认可等问题.为更好解释、澄清上述问题,进一步做好冀谷39及其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通过开展实地调研,采用STEM系统评价方法,从科学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模式可行性4方面,开展冀谷39及其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经济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品种及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属可行范畴,并且与其他谷子和玉米相比,在增产、增收以及生态效益方面表现优异.因此建议以政府、科研、经营主体及农户等多方共同协作,实现优质新品种的推广示范,使适应性优良的新品种及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谷子生产技术STEM系统综合评价

    不同遗传背景亲本及其杂交种对田间出苗率的影响

    孔德真聂迎彬崔凤娟桑伟...
    30-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细胞质不同亲本及其杂交种对田间出苗率的影响,以29个AL型不育系和25个恢复系为亲本材料配制了双列杂交组合,以"同母多父"和"同父多母"的方式,对杂交种和亲本的田间出苗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细胞质遗传背景不同的恢复系、保持系、杂交种之间田间出苗率差异不显著.杂交种与双亲的田间出苗率间呈显著正相关,田间出苗率高的亲本所配置杂交种田间出苗率表现出较高杂种优势.杂交种田间出苗率应该作为优异亲本的重要指标得到重视.

    杂交小麦田间出苗率细胞质背景杂种优势

    适宜荆门地区再生稻优质水稻品种筛选结果与评价

    罗冬玉韦巧侯玲林娇...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22个优质品种再生稻比较试验,从生育期、再生能力、抗倒性、整齐度、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隆晶优4456、泰两优华占和美香占2号3个品种宜作为荆门地区优质再生稻种植,邦两优香占、华浙优261作再生稻栽培时播种期需提前2 d,以确保安全齐穗.筛选出的优质再生稻新品种有望助推荆门再生稻产业提档升级,为再生稻米品牌打造提供支撑.

    水稻再生能力产量米质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对不同生长期冬瓜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沈国明
    38-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10叶期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植株为材料,移栽于DEHP浓度为0.33 g/kg土壤中进行培养,在5~25 d等时取样,研究4种内源植物激素在叶片内的变化.结果表明,在DEHP处理下,4种内源激素处理组除ABA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DEHP对冬瓜叶片IAA的增幅呈升—降—升—降而对ABA的降幅呈降—升—降—升;对GA3的增幅呈降—升—降而对ZR的增幅呈升—降—升的趋势,由此可知,在DEHP存在情况下,IAA与ZR、GA3与ABA存在拮抗作用.

    冬瓜植株生理指标内源激素DEHP

    东北高寒地区3个品系钙果生长及品质研究

    李阳张巍徐宜斌刘继云...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钙果在东北高寒地区的栽培表现,分别对引进的3个品系钙果生长性状和果实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在栽培后的生长性状存在差异,钙果4号株高、地径以及生长量明显优于其他2个品系.虽然钙果4号、6号品种总糖含量相同,但6号品种蛋白质、钙、钾含量也相对较高,总酸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品种,所以钙果6号为更适宜鲜食品种.3个品系钙果均有在东北高寒地区推广栽培的潜质,但钙果4号为东北高寒地区最适栽培品种.该研究为今后推广栽培及钙果深加工等方面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钙果生长性状营养成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