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普惠金融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袁桂红
    221-225,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普惠金融和农业生产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BCC模型对该经济带各省(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之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普惠金融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整体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未达到整体有效,且表现出曲折发展的趋势.各省(市)中,上海市、浙江省各年均达到了完全有效,安徽省、江苏省效率均值要明显低于其余省(市).②普惠金融总指数对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覆盖广度指数对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使用深度指数对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规模效率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普惠金融农业生产效率BCC模型Tobit模型长江经济带

    新疆典型覆膜地区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及贡献分析

    乔迪鲍龙龙林涛汤秋香...
    226-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明确新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及贡献情况.[方法]查询2000—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1990—2021年的相关文献.[结果]地膜覆盖在新疆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贡献,2000—2018年间,地膜的使用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地膜覆盖变化率与主要作物单位面积变化率呈正相关,覆膜变化率从2002年的0.127增加到2018年的1.893,相应的单产变化率从0.270增加到2.112.此外,地膜覆盖面积同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面积相比,对产量的贡献率达到了0.5348,仅次于化学除草面积,表明地膜覆盖对产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在农资投入方面,与众多农资投入指标相比,地膜投入费用与主要作物产量的关联度位居第二,达到了0.4264.[结论]综上所述,地膜覆盖对新疆作物生产的贡献明显,研究其具体贡献状况有助于对新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地膜使用量覆盖面积灰色关联法产量贡献率

    基于GIS的数字河网特征信息提取研究

    钟国雄朱正平
    23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网水系是重要的地形特征要素,数字河网的提取则是DEM数据一个重要的应用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水文信息参数计算,对于水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九江市为研究区域,基于DEM数据,运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对研究区进行小尺度的河网特征信息提取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DEM提取数字河网的精度和效率能够达到使用要求,河网密度等参数的计算结果能反映实际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进一步应用于水文研究.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河网ArcGIS

    农地"三权分置"与农村发展机制:政策演变与趋势

    梁青青
    235-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与变革,包括土地制度以及和土地制度相关的诸多农业政策对于我国"三农"的发展相当关键,"三权分置"是结合我国的国情,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又一次创新.从"三权分置"的政策背景着手,探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重大意义及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包括农村长久不变以后人地矛盾怎么解决、土地承包期限和起点的问题以及包括抵押权、入股权和继承权在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问题,结果表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期限和权能上都在发生变化.重点阐述土地流转问题,尤其是其中的退出机制问题.最后从统一经营的层次探讨如何去完善和发展农村发展体制.统一经营主要是2个转变:家庭经营到集约化发展的转变,统一经营到提高组织化程度的转变.

    土地制度三权分置发展体制土地流转

    共同富裕背景下推进宁波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的对策研究

    施志权王凯李佳丹詹柴...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又一伟大目标."三农"是共同富裕的短板,低收入农户是农村中的低收入群体,应是实现共同富裕所必须重点关注的对象.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宁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宁波低收入农户的收支现状、增收困境,并在对有关单位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的对策建议,包括不断强化制度保障、持续增加4项收入、深化创新4项举措、复制推广4种产业帮扶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对于以宁波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城市推进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等具备重要参考价值.

    共同富裕低收入精准帮扶对策

    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范颖张振宇
    244-246,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党中央和国务院长期以来都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出台部署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工程.为了加强山西省乡村治理人才队伍,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背景,探讨山西省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采用现场调研、文献查阅等方法,结合当前山西省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分析,认为应从树立科学人才观念、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长效激励机制三方面来促进山西省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山西省

    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

    王太清
    247-250,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加入相关控制变量且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且互联网使用通过信息渠道效应这一作用机制来影响农户家庭收入.因此,进一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与运用,对于农户家庭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使用农户收入农村经济

    "后申遗时代"的花山文化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唐华清黄红涛
    251-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山申遗的成功,为广西左江流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新的机遇,把花山文化的传承、开发、保护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对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巩固边疆安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纵向历史分析法作对比分析,探讨"后申遗时代"的花山文化在传承、保护与开发中怎样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阐明继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实现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

    花山文化传承保护乡村振兴

    涉农高校思政力量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

    张见
    256-258,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涵,当前要找准乡村治理的关键短板,厘清影响乡村治理质效的主客因,发挥涉农高校的思政力量优势,补齐基层治理现代化短板,校地共同探索"党组联建、思政助力、双送下乡、双元共育"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之路,助力乡村尽快走出发展瓶颈.

    乡村治理现代化党组联建思政助力双送工程双元共育

    共同富裕视角下天津市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模式与方向

    张付蝶
    259-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可以体现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只有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更加扎实地推动共同富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天津市水稻产业要想实现转型行升级增强内生动力,构建高端优质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要全力推进水稻产业振兴融入高质量发展.以共同富裕为视角,对天津市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化等运行模式来支撑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对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其他地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参考.

    共同富裕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