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暴雨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大豆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林英杰赵平于晓娟葛海玲...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大豆播种后遇雨出苗不齐或者不出苗导致大豆产量降低的问题,以豆丰10号为材料,分别设置稻草(草苫)覆盖(T1处理)、单层遮阳网覆盖(T2处理)、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地膜覆盖(T4处理)和无覆盖(CK)5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覆盖措施的处理均提升了大豆的出苗率,增幅59.00%~107.69%,极显著增加了大豆的出苗密度,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投入成本最高,地膜覆盖(T4)处理次之.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的投入产出比最高,达到了1.00:4.41,单层遮阳网覆盖(T2)处理次之,地膜覆盖(T4)处理最低,仅有1.00:2.41.综合来看,暴雨条件下,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增加了大豆的出苗密度,提高了大豆的产量,获得了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在生产中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暴雨大豆不同覆盖方式出苗投入产出比

    丽江烟区烤烟高可用性上部叶适宜采收期研究

    和翌辉张文先范幸龙骆海明...
    47-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丽江市玉龙县烟区烤烟上部叶最佳采收期,优化烟叶供需结构,为卷烟原料高质量供给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烤烟上部叶采收期(提前8 d、正常和延迟8 d)对鲜烟叶成熟采收特征及叶绿素含量、烟株农艺性状、气候性斑点病和普通花叶病发生、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延迟采收上部叶,其茎叶夹角由锐角逐渐变成钝角,叶面落黄和叶脉变白程度明显加剧,绒毛脱落和成熟斑增多;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上部烟叶中SPAD值逐渐降低,由高到低依次为T1(未熟)处理、T2(成熟)处理、T3(过熟)处理;田间气候斑点病、普通花叶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由高到低均表现为T3处理、T2处理、T1处理.适当延迟采收上部叶能提高烟草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可改善上部叶品质,使烟叶各化学成分更适中,不同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由高到低表现为T3处理、T2处理、T1处理.丽江市玉龙县烟区上部烟叶应适当延迟4~6 d,以获得较好质量且可用性高的优质上部烟叶.

    烤烟SPAD值农艺性状成熟度烟叶质量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

    曾林宋云飞单艳万卫东...
    51-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适宜云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22年选用玉米云瑞668和大豆台湾75-3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同模式下不同处理对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机械化作业的田块应优先选用玉米大豆行比4:4和4:3模式,山区或半山区推广玉米大豆行比2:2模式.该研究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云南省保山市及气候类似地区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行比产量产量构成因素

    河西地区加工型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朱珍花濮丹殷尧翥李维芳...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当地主栽品种"红源6号"为对照,对7个优异辣椒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在河西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加工型品种.结果表明,"镇研红8号"色价、鲜椒产量和干椒产量在7个品种中排名均为第一,分别为14.42、29178.0 kg/hm2、10727.4 kg/hm2,晒干率最小,为36.77%,说明该品种色价高、丰产、含水量高、不易干制,适合采收鲜椒作为酱制原料或提取辣椒红素."21SGP-41"鲜椒和干椒产量分别为18289.05和8262.90 kg/hm2,辣度最高,为20274.49 SHU,色价排名第二,为13.42,晒干率最大,为45.18%,说明该品种风味好,含水量低,易干制,适合干制后作为普通辣椒制品加工原料或提取辣椒素.该研究筛选出"镇研红8号"和"21SGP-41"2个品种进一步在河西地区推广种植.

    加工辣椒品种比较产量辣度色价

    峡山水库流域表层土壤氮磷淋溶特征及释放预测

    王晴孙增兵钱淑君杨丽原...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峡山水库流域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法模拟不同淋溶量下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的淋出情况,并预测氮磷释放量.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该区域的TN、TP、NH3-N含量总体上来说耕地大于林地,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TN、TP、NH3-N淋溶浓度与其在土壤中总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淋溶液中TN浓度随淋溶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表明土壤对TN的吸附能力较差,易随降雨渗透发生损失;TP和NH3-N浓度随淋溶量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且其淋溶强度均小于TN.在一定淋溶量条件下,氮磷淋出浓度与淋溶液体积呈指数相关,氮磷淋溶浓度随淋溶量的增加经过拟合得到峡山水库流域表层土壤营养盐的淋溶函数C=C0eKV.通过确定性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出采样点TN、TP、NH3-N的年均释放浓度均值分别为23.00、4.33、4.49 mg/L,其中TN和TP年均释放浓度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超过水体重度富营养化标准,很可能通过径流等过程导致水体中氮磷富集.

    峡山水库表层土壤氮磷淋溶特征释放预测

    生物炭-壳聚糖复合材料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杨克俭李忠徽姜凌闫江涛...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炭-壳聚糖复合材料(CBC)对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以黑麦草为供试植物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向酸性低镉土壤、中性高镉土壤和碱性高镉土壤中分别添加0、0.5%、1.0% 和3.0%(W/W)的CBC时,土壤pH、全镉含量、有效态镉含量、黑麦草根和茎叶的生物量以及其中的全镉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施用CBC可以提高酸性和中性土壤的pH.随着CBC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降低,当施加量至3.0%时达到显著水平.CBC可以钝化土壤中的镉活性,其钝化效果与土壤污染程度、酸碱性密切相关.随着CBC施加量的增加,黑麦草根和茎叶中镉含量降低,尤其植物地上部分降低效果明显,也证明了CBC对土壤中镉具有钝化作用;黑麦草的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随CBC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施用CBC能够减弱土壤中的镉向植株体内的迁移,从而达到缓解镉毒害的作用.[结论]CBC可以用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尤其是在污染程度严重的酸性土壤中效果更加显著.

    生物炭-壳聚糖复合材料土壤酸碱性钝化修复镉污染土壤黑麦草

    城镇生活污泥有机栽培基质对一串红和非洲凤仙生长的影响

    白家云董爱香崔超马富亮...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级厌氧消化(热水解+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产品为研究对象,设置污泥产品不同比例(体积比30%、40%、50%、60%、70%)与椰糠、珍珠岩、原土复配制得5种有机栽培基质,研究5种栽培基质对一串红和非洲凤仙植物株高、冠幅、生物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种类原料何种配比组合下研发的有机栽培基质最有利于一串红和非洲凤仙植物的生长.结果显示:S3处理(污泥∶椰糠∶珍珠岩∶原土=5∶3∶1∶1)的一串红和非洲凤仙植株在生长时期的冠幅、株高、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表明S3处理的配比基质最有利于这2种草花的生长.

    污泥产品有机栽培基质一串红非洲凤仙

    广西县域景观格局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汪昊清汪丹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ESDA-GWR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了2020年广西全部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与区域差异,并定量研究了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广西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一般,各地区差异显著,地级市内中心地区的效率相对于周边地区普遍更高,北部湾经济区效率较高而西江经济带效率较低;广西各地类景观指数的空间正相关性强烈,西南部和北部的土地利用方式较为集约,而中部和东南部则较为粗放;规整连片的耕地、节约集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和"一核多元"的城镇建设用地能够显著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其中达到较大规模且具有明显中心城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方式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正面影响尤为明显.

    景观格局土地利用效率ESDA-GWR广西

    不同有机物料对滩涂盐碱地有机碳损失·重金属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汪帆彭昊李文平陈超...
    83-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照CK、鸡粪T1、羊粪T2、菌菇渣T3、生物腐植酸T4)在等有机碳投入量下滩涂盐碱地中有机碳损失、土壤各类有机质分布及其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施入土壤后,T1、T2、T3、T4有机碳损失率分别为64.52%、58.69%、47.04%和29.56%;未损失部分转化为土壤有机质,虽然T3处理有机碳损失率较低,但土壤中的活性有机质占比低于其他处理.T3、T4能降低滩涂盐碱地土壤中的有效态汞、砷、镉、铅、铬含量,其中以T4效果最好,T1、T2处理能降低汞、镉、铬有效态含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增加有效态砷、有效态铅含量.T1~T4对水稻有效穗、穗粒数有显著提高作用,较对照分别增产10.17%、14.03%、6.65%和24.52%,其中T4能显著增加水稻穗粒数.由此可见,在滩涂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中,生物腐植酸在有机碳损失率、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提高水稻产量方面具有较显著优势,是滩涂盐碱地改良的优良有机物料投入品.

    滩涂盐碱地有机碳损失率有机物料重金属含量水稻产量

    酸处理·酶制剂对杏鲍菇菌渣还原糖和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王岩于洪敏李娟刘艳...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酸处理(酸浓度、时间、温度)、酶制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对杏鲍菇菌渣的影响,以河北采集的杏鲍菇菌渣为原料,以总还原糖含量为研究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影响杏鲍菇菌渣酸处理的因素;以中性洗涤纤维减少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减少量为响应值,开展正交试验,分析酶制剂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40℃条件下,2%和3%酸浓度处理随时间的延长会降解总还原糖;60℃条件下,酸浓度的增加可以减缓总还原糖的降解;80℃条件下,1%和2%酸浓度处理可以促进多糖的降解,提高总还原糖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温度与总还原糖含量呈正相关,是影响杏鲍菇菌渣多糖降解的最主要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添加量和纤维素酶添加量是影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的最主要因素,最优酶解配方为纤维素酶85 U/mL、木聚糖酶220 U/mL、葡聚糖酶40 U/mL,说明菌渣经酸、酶处理后可作为反刍饲料.

    杏鲍菇菌渣酸处理酶制剂还原糖纤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