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医学
安徽医学

高开焰

月刊

1000-0399

ahyxzz@163.com

0551-62827688;62811309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安徽医学/Journal Anhui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综合性医刊,主要介绍本省在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上取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全省医学发展水平,增进群众身体健康。读者对象是中、高级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对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

    罗正亮陈敏李国远张晓琪...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FCCA),并探讨FCCA对UKA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接受UKA手术治疗的59例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后FCCA大小将患者分为中立位组和可接受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围手术期各指标以及临床功能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ΔHb)、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效应(P<0.05),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效应(P<0.05),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FCCA分别为内翻1.1°(-1.7°,1.8°)、外翻-6.1°(-9.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股骨假体矢状面角、胫骨假体冠状面角以及胫骨假体矢状面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CCA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偏差对早期临床效果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并且不会影响假体其他角度,而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跟踪.

    活动平台单髁置换股骨假体冠状位角临床效果

    牛津活动平台mis-UKA股骨假体髓外定位技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林林黄威张贤祚徐泽...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牛津活动平台单髁股骨侧假体髓外定位技术的可行性和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采用股骨髓外定位法(EM)与股骨髓内定位法(IM)行牛津单髁置换术治疗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髓外手术组(EM组)和常规手术组(IM组),EM组患者采用股骨侧髓外定位技术,IM组患者采用常规髓内定位方法.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牛津膝关节(OKS)评分和遗忘关节评分(FJS-12).通过冠状面和矢状面假体的位置和对线来评估X线的准确性.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OKS评分和FJS-1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较IM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组患者髓外定位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下降值低于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股骨假体冠状位外翻角、矢状位俯仰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津单髁股骨髓外定位技术的影像学和临床结果 与常规技术相当,手术切口更小,无髓内中断、失血量少,技术可行.

    牛津活动平台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股骨髓外定位

    影像学检查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的研究进展

    柴浩卜朱晨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在KOA的阶梯化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在UKA的术前评估和术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影像学检查在UKA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影像学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2例

    刘应生张贤祚马锐祥黄威...
    15-16页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

    SIRI及SII指数在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博黄益洲方华蓥洪娜...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的19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ayo评分将UC患者分为轻度活动期组、中度活动期组及重度活动期组.选取同期79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UC患者住院期间相关检验指标和健康志愿者血常规结果 ,比较4组研究对象SIRI、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患者SIRI、SII、NL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期UC患者SIRI、SII、NLR水平大于中度活动期及轻度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活动期组UC患者SIRI、SII、NLR水平大于轻度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UC患者中SII、SIRI、NLR均与ESR、CR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与清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其中SII与血红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中重度活动期UC患者相对于轻度活动期,SII诊断效能大于SIRI、NLR(P<0.05),且与联合指标诊断效能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II、SIRI与UC患者疾病活动相关,同时对于不同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具有良好鉴别能力,且SII的预测价值优于SIRI.

    溃疡性结肠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全身炎症反应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COVID-19患者的价值

    朱华夏郭凯琦王显吴仲华...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66例终末期肾脏病行MHD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疫苗接种情况分为未接种组(接种0针)及接种组(接种≥2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住院及重症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66例MHD合并COVID-19患者中,未接种组91例(54.8%),接种组75例(45.2%).未接种组年龄与吸烟比例高于接种组(P<0.05).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发热(73.1%)、乏力(65.6%)、食欲减退(57.5%)最常见.接种组使用激素、中心吸氧、住院、重症比例明显减少,治愈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0.05).接种新冠疫苗可减少MHD患者住院(OR=0.364,95%CI:0.147~0.901)及重症(OR=0.182,95%CI:0.037~0.901)发生风险.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MHD合并COVID-19患者住院及重症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其重症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终末期肾脏病接受MHD合并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住院及重症风险均增加,年龄增加患者重症风险增加,接种新冠疫苗可减少住院及重症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终末期肾脏病

    LncRNA XIST和miR-101-3p在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

    赵琳倪成华李洁梁波...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XIST)和微小RNA-101-3p(miR-101-3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80例SLE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观察组分为稳定期组80例和活动期组10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LncRNA XIST、miR-101-3p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LncRNA XIST与miR-101-3p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对影响SLE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ncRNA XIST、miR-101-3p的表达对SLE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ncRNA XIST水平升高,miR-101-3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患者较稳定期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LncRNA XIST水平升高,miR-101-3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ncRNA XIST与miR-101-3p水平呈负相关(r=-0.410,P<0.05);LncRNA XIST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425,P<0.05),miR-101-3p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45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XIST是影响SLE的危险因素(P<0.05),miR-101-3p是影响SLE的保护因素(P<0.05);LncRNA XIST、miR-101-3p联合诊断SL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0,均优于其各自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Ln-cRNA XIST=3.268,P=0.001;Z二者联合-miR-101-3p=2.584,P=0.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ncRNA XIST水平升高,miR-101-3p水平降低,与SLE疾病活动性有关,对SLE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长链非编码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微小RNA-101-3p

    HPV感染相关CIN患者血清HLA-E和HLA-G表达与疾病进展及治疗后复发的相关性

    魏艳飞徐春燕魏玲刘勃...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6~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HPV感染相关CIN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HPV感染的CIN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LA-E和HLA-G表达水平,分析血清HLA-E和HLA-G表达与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HLA-E和HLA-G水平分别为(75.59±18.28)pg/mL和(30.20±9.92)ng/m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IN分级Ⅱ/Ⅲ级患者血清HLA-E和HLA-G分别为(83.33±13.90)pg/mL和(34.54±7.18)ng/mL,高于CIN分级Ⅰ级(P<0.05);观察组高危型HPV感染者血清HLA-E和HLA-G分别为(78.82±17.70)pg/mL和(32.23±9.43)ng/mL,高于低危型HPV感染者(P<0.05).观察组血清HLA-E和HLA-G表达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5).复发患者治疗后1周血清HLA-E和HLA-G分别为(68.32±8.73)pg/mL和(24.43±5.58)ng/mL,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结论 HPV感染相关CIN患者血清HLA-E和HLA-G表达与CIN分级呈正相关,同时与患者治疗后复发有一定关系.

    人乳头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人类白细胞抗原E人类白细胞抗原G治疗后复发

    倒置粘接下切牙托槽矫治骨性Ⅲ类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

    李俐陆兴龙刘昕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倒置粘接下切牙自锁托槽掩饰性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来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32例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粘接方式不同分为下切牙托槽倒置粘接组(观察组)和正常粘接组(对照组),每组16例.随访观察患者的矫正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硬组织、软组织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矫治前后SNB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的差值[1.00(-1.00,2.00)]小于对照组[1.50(1.00,2.50)],ANB角(由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的差值[2.50(1.00,3.00)]大于对照组[1.00(-1.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前后L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所成的交角)的差值-1.50(-3.50,2.50)]、L1-NB角差值[-2.30(-3.60,2.00)]均小于对照组[-6.50(-8.60,-2.50)、-3.50(-5.50,-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直丝弓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倒置粘接下切牙托槽的方法矫治骨性Ⅲ类错合畸形,能够减小下前牙代偿性舌向倾斜,有效解除患者前牙反合,改善患者侧貌美观.

    骨性Ⅲ类错合前牙反合自锁矫治器托槽倒置粘接

    骨化三醇联合碳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杨艳君何启胜刘君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化三醇联合碳酸钙胶囊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0例DO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 60),对照组给予碳酸钙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骨化三醇联合碳酸钙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半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骨密度、电解质代谢水平[血清钙(Ca)、磷(P)]及治疗期间用药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比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总发生率(3.33%比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后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股骨颈及腰椎L1~4部位骨密度差值和血Ca、P差值均较大(P<0.05).结论 骨化三醇联合碳酸钙胶囊可改善DOP患者疗效,增加骨密度,纠正电解质代谢水平,安全可靠.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骨化三醇碳酸钙胶囊骨密度电解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