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王键

月刊

1672-7134

cjtcm@163.com

0551-2821750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中医药临床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查安生从阴常不足论治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吴子函查安生金春春段莹莹...
    438-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年患者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针对CAG的治疗,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查安生提出,老年患者阴常不足,再因肝郁、湿热、血瘀等,致使胃阴耗伤.胃阴者,胃之津液也,乃胃腑之根本,胃之受纳腐熟必依赖于胃阴的濡养,胃阴日久不复,胃体失养,通降不能,发为萎缩.在治疗上查师提出以甘凉濡润之药,补胃阴之不足,使胃络得养,再配以疏肝泄热、化湿清热、活血和络等法,荡涤胃腑邪气,阴复则胃得养,邪去则胃体安,最终使通降恢复,萎缩复原.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阴常不足名医经验查安生

    易维真辨治粉刺性乳痈经验撷要

    李洋易维真
    442-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刺性乳痈多发生于非哺乳期及非妊娠期妇女,因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该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困扰.易维真主任基于粉刺性乳痈"痰瘀"的基本病机,确立以"消痰散结、活血化瘀"为中心的治疗原则,肿块期佐以疏肝清热、温阳散结;成脓期佐以托毒外出;溃疡期注重生肌敛疮;恢复期注重扶正固本.根据患者临床病情变化,灵活化裁,使肿块渐消,创面渐愈,效果优于单纯分期辨治.

    粉刺性乳痈易维真痰瘀临床经验

    戴宁治疗早泄经验

    陈钰戴宁
    446-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戴宁教授认为早泄与肾、脾、肝、心密切相关,尤以肾为重,以精关不固、精液封藏失职为病机.戴宁教授根据临床观察将早泄分为肾精不固、阴虚火旺、脾肾亏虚、肝郁肾虚、心神不安、肝经湿热六种证型,分别予以桑螵蛸散、知三颗粒、起痿11号方、健脾养精汤、安神定志丸、柴胡胜湿汤.其中知三颗粒与起痿11号方为戴宁教授多年临证经验的总结,两方对于临床常见的阴虚火旺型、肝郁肾虚型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戴教授注重针药结合辨治疾病,作者总结跟师临床经验及典型验案,分析其辨治特色,以供临床参考.

    早泄分型论治临床经验戴宁

    孙秀萍使用三才布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经验

    刘梦嘉孙秀萍冶尕西倪江涛...
    450-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性耳鸣是指患者在无外界声源刺激下自觉耳内鸣响的一种临床症状.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等严重心理疾病.神经性耳鸣的病机复杂繁多,孙秀萍主任认为该病的发生多因耳窍失养、实邪侵犯导致,并基于经络理创新性的使用"三才布针法"针刺治疗,即将人体分头颈、胸腹腰背、四肢三部取穴行针,使本病的诊疗兼具普适性及个性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文章旨在记录孙秀萍主任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神经性耳鸣耳虚邪乘三才布针法

    程红亮基于"辨经论治"理论治疗血管性痴呆探析

    吴燕玲程红亮胡培佳李婉莹...
    45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程红亮教授认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与督、任、心、肾密切相关,明确提出"督-任-脑-心-肾"五位一体元神论.程红亮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为"元阳虚衰、痰瘀阻窍",以元阳虚衰、相关脏腑阳气不足为本,痰浊、瘀血闭阻气血经络神窍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主张应在"督、任、脑、心、肾"五者的紧密联系基础上辨经论治血管性痴呆,总结并提出"百会、风府、神庭、大椎""关元、气海""内关、神门"和"中冲、涌泉"4对核心组穴及其他组穴,在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血管性痴呆五位一体元神论辨经论治核心组穴名医经验程红亮

    基于"龙虎回环"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刘石罗生坪吴趋荟李妲...
    459-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其中医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肺气虚损为本,以痰、瘀为标.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痹阻肺络."龙虎回环"依靠肝升肺降、中气斡旋作用,左路升发,右路敛降,以中土脾胃为枢轴,则全身气机周流运转,若肝肺气机升降失常,中气斡旋失司,则肺叶失于濡养,痰瘀痹阻,终致肺叶痿废不用.因此,基于"龙虎回环"理论,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时要重视恢复气机之升降,采用调肝理肺、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之法,配伍化痰祛瘀、活血通络,以复中气斡旋,肝升肺降,使坎离交媾,龙虎回环.

    特发性肺纤维化龙虎回环肝升肺降中气斡旋

    浅析鬼门十三针

    胡会敏苏莉
    463-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三鬼穴是古代医家总结出用于医治精神情志类疾患的经验效穴,这些穴位是临床中治疗癫狂痫等精神疾病的常用处方,即现代医学中所说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针刺鬼门十三穴可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和气血,起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作用.临床中应用鬼门十三针的疗效颇佳,但对于此针法的系统性总结较少.作者通过阐述鬼门十三针的起源发展、组穴内涵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究其治疗精神疾病的神奇之处,提供更好的临床指导.临床中可将鬼门十三针与其他疗法相结合运用,为今后的医学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鬼穴针刺鬼门十三针精神类疾病急症综述

    从脾论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及验案举隅

    刘穗琦明淑萍董欢欢刘玲...
    467-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为缺血性中风急性发病后的2周至6个月内,是由急性期向后遗症期过渡的中间时期,也是言语、认知、运动等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其中医病机以虚中夹实为主,与脾的关系尤为密切.文章论述从脾诊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为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脑梗死中医药疗法

    从肝肾论治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

    方鸽曾晖
    471-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经手法复位治疗后,大多数患者会改善症状,位置性眩晕及眼震消失,却依旧残余头晕、走路不稳、头昏沉不清等症状,且多伴有情志障碍.中医认为该病主要发病机制为肝气郁结,气机上逆,上扰头目;或气郁化火,风阳易动;或年老体亏,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故治则从调理气机、填精益髓、滋水涵木而治.文章主要探讨从肝肾论治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

    耳石症从肝肾论治经验

    从"溪谷属骨"理论探析创伤性异位骨化

    纪金斗于波
    475-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溪谷"的概念首见于《黄帝内经》,定位于筋骨肉间,深入及骨并与其相连属."溪谷属骨"理论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该理论明确指出"溪谷"作为筋骨肌肉的间隙,从结构和生理上与附属肌肉和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创伤性异位骨化为创伤后骨外成骨,中医学属于"瘀血痹"的范畴.文章梳理挖掘和深入研究古籍中对"溪谷"及"溪谷属骨"理论的论述,从溪谷的解剖学定位与溪谷间"血气凝结,积聚成痕"的角度阐释创伤性异位骨化的病因病机,丰富"溪谷属骨"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为中医药防治创伤性异位骨化提供理论依据.

    溪谷溪谷属骨创伤性异位骨化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