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安徽中医学院

马宗华

双月刊

2095-7246

ahxbbjb@163.com

0551-65169048

230038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中医学院内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81年创刊。以提高为主,注重实用,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主要反映最新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成果与经验。辟有理论研究、中医基本概念论析、安徽近代名老中医学术精华、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可供广大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自学深造中医者参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万病验方》内外疗痹特色探微

    朱俊许霞刘君兰高徐源...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病验方》又名《订补简易备验方》,是明代新安医家胡正心、胡正言所辑的临证方书,汇集了二人所积验方简省者,充分体现其治病用药特色.该书论及内、外、妇、儿诸科,于痹证治疗经验丰富,善于内外同治,不论内治外治,用药皆以简便验廉为特色.于内治用药精简,辨治得当,善用苍术、白术理脾祛湿,久病及肾则重补益,喜用膏酒滋补,发挥药食同源之效.于外治灵活运用敷、洗、熨诸法,总以祛风除湿、活血行气止痛为纲.

    新安医籍方书万病验方痹证内治法外治法

    叶天士通补奇经法新释

    郭静怡王钊史运泽王培基...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安医家叶天士通补奇经法内涵丰富,"奇经"包含奇经八脉经络概念与精血层面两类含义;"通补"之意除方药配伍通补并用外,更是针对奇经冲任二脉"流通满盈,易虚易滞"的生理病理特点而采取的治疗方法.叶天士善用通补奇经法治疗月经不调、虚劳、癥瘕等多种奇经病证.通补奇经法即填补精血和流通药味组合并用之法,并可进一步细分为通补奇经之阳、通补奇经之阴及通补奇经气血三法.

    通补奇经法叶天士冲任奇经辨证络病理论

    基于文献与专家咨询的中医体质舌象特征研究

    陈泽杰郑燕飞周开林高源...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中医体质舌象特征条目池并评价其在体质辨识中的贡献度.方法 梳理现有文献中中医体质的舌象特征,构建特征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形成专家共识.结果 通过22篇文献构建了9种体质104项舌象特征条目池,在此基础上,专家对舌象特征在中医体质辨识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形成7种体质20项的专家共识条目,总体评价均值为8.13分,其中血瘀质(8.76分)、痰湿质(8.53分)、湿热质(8.42分)和阴虚质(8.39分)表现出较高的贡献度.结论 不同体质具有不同的舌象特征,舌象特征对体质辨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通过舌象区分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难度.

    中医体质舌象特征德尔菲法专家共识

    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高康丽王睿查安生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大肠息肉流行病学、中医证型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11例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 211例大肠息肉患者中,男女比例约3∶1;年龄为18~83岁,大于40岁患者大肠息肉检出率为88.6%;无蒂息肉占62.1%,多于有蒂息肉;多发性息肉占69.2%,多于单发息肉;直径小于1 cm息肉占75.8%;腺瘤性息肉占82.9%.常见中医证型包括脾胃虚弱证、肝气乘脾证、湿热伤中证、脾虚湿热证,其中脾胃虚弱证所占比例最高.在性别及是否有饮酒史分布上,中医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肠息肉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有饮酒史患者例数低于无饮酒史患者.在年龄、吸烟史、胆囊切除史方面,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息肉形态、息肉数目、息肉大小、息肉的病理类型上,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岁以上男性患者是大肠息肉的好发人群,腺瘤性息肉较常见,脾胃虚弱证是较常见的中医证型.

    大肠息肉泄泻中医证型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奥沙利铂致胃癌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刘磊郑磊张梅张家乐...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致胃癌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使用奥沙利铂的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奥沙利铂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共治疗4个月.治疗后采用Levi分级标准比较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同时比较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毒性、肝功能异常率和肿瘤标志物升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Levi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液毒性分级(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分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率和肿瘤标志物升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预防和缓解胃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和消化道不良反应,且安全可靠.

    黄芪桂枝五物汤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胃癌

    揿针治疗癌症相关性失眠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马天游陈潇煜刘畅朱俊琛...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揿针治疗癌症相关性失眠(cancer-related insomnia,CR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12月揿针治疗CRI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合分析.结果 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6篇,共计5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揿针治疗可显著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分[MD=-2.31,95%CI(-2.84,-1.78),P<0.00001].同时治疗组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揿针治疗CRI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RR=0.38,95%CI(0.26,0.57),P<0.00001],且在每日1~3次的中频次刺激下,可通过延长疗程来提高疗效[12 d:MD=-2.17,95%CI(-3.75,-0.59);28 d:MD=-2.41,95%CI(-3.15,-1.66)];在达到或超过15 d的较长疗程治疗下,每日1~3次的中频次刺激比低于每日1次的低频次刺激疗效显著[中频次:MD=-2.41,95%CI(-3.15,-1.66);低频次:MD=-1.50,95%CI(-3.38,0.38)].安全性方面,有2篇文献报道轻微不良反应,1篇文献报道不良反应不明,其余均未报道不良反应.结论 揿针治疗可显著改善CRI患者睡眠,在提高睡眠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安全性较高.

    揿针癌症相关性失眠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张建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朱民顺王玉文高天才张志强...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建华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以肾虚髓枯为本,风寒湿邪为标,证候乃本虚标实;治疗当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补肾祛邪、标本兼顾"为治则,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内服中药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外用手法以求力稳脊衡、筋骨并重;另外,患者需要进行腰腹肌肉的锻炼,及时调整情绪.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舒温肾通督汤内外兼治标本兼顾

    赵炳南荆防方治疗风热血热型瘙痒性皮肤病探析

    何治宏杨顶权张虹亚张慧丽...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荆防方是由赵炳南所创,常用于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经验方.瘙痒性皮肤病的病因主要有风、湿、热、虫、瘀等,风盛则痒,血热化燥,燥则生风,形成风热血热交互的证候,引起皮肤瘙痒.多种瘙痒性皮肤病存在风热血热的共同病机,荆防方具有祛风清热、凉血止痒之功,加减荆防方也可用于治疗其他风热血热型瘙痒性皮肤病.

    赵炳南荆防方瘙痒性皮肤病风热血热

    张梅基于"气阴两虚,药毒蕴热"病机论治多激酶抑制剂致Ⅱ级、Ⅲ级手足皮肤反应经验

    祝沈涛王明琦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梅认为多激酶抑制剂所致Ⅱ级、Ⅲ级手足皮肤反应的病机总属于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药毒郁积化热为标,其中"毒""热""虚"贯穿疾病的全过程.其推崇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配合,以解毒通络、凉血生肌、益气养阴为治疗大法,自拟益气养阴方内服和凉血解毒方外用,辅以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

    多激酶抑制剂手足皮肤反应气阴两虚药毒蕴热

    艾灸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外侧区c-fos的影响及c-fos与行为学的相关性分析

    王含笑张雪涛汪雅璐王震...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艾灸"内关""阳陵泉"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小鼠行为及小鼠下丘脑外侧区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6只.模型组、艾灸组采用改良的单次长时间应激和电刺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SPS&S)方法复制PTSD模型.艾灸组予艾灸"内关""阳陵泉"连续干预7d.利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条件性恐惧测试实验检测小鼠行为,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小鼠下丘脑外侧区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旷场实验中央场时间、中央场距离显著减少(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臂进入次数和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条件性恐惧测试实验中,背景恐惧和声音恐惧的冻结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小鼠下丘脑外侧区c-fo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小鼠体质量,旷场实验中央场时间、中央场距离显著增加(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臂进入次数和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条件性恐惧测试实验中,背景恐惧和声音恐惧的冻结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小鼠下丘脑外侧区c-fos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艾灸"内关""阳陵泉"穴能够显著改善PTSD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外侧区的c-fos表达有关.

    创伤后应激障碍艾灸c-fos下丘脑外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