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安徽中医学院

马宗华

双月刊

2095-7246

ahxbbjb@163.com

0551-65169048

230038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中医学院内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81年创刊。以提高为主,注重实用,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主要反映最新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成果与经验。辟有理论研究、中医基本概念论析、安徽近代名老中医学术精华、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可供广大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自学深造中医者参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肾脑相济"理论探讨艾灸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琳朱才丰王丽贾玉梅...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艾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相关递质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32只,采取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25-35的方法建立大鼠AD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艾灸组,每组8只.艾灸组大鼠用艾条灸"百会""肾俞""三阴交",每次15 min,同时按3 mg/kg灌胃蒸馏水;药物组大鼠按3 mg/kg灌胃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按3 mg/kg灌胃蒸馏水.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病理组织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p70,P70S6K)、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 gene 5,ATG5)、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B,LC3B)-Ⅱ/LC3B-Ⅰ的表达水平.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海马神经元萎缩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艾灸组海马神经元形态及分化程度均有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mTOR及P70S6K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TG5、LC3B-Ⅱ/LC3B-Ⅰ、p-AMPK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艾灸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p-mTOR及P70S6K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ATG5、LC3B-Ⅱ/LC3B-Ⅰ、p-AMPK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与药物组比较,艾灸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mTOR及P70S6K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TG5、LC3B-Ⅱ/LC3B-Ⅰ、p-AMPK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艾灸能够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自噬,阻断脑内Aβ表达,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艾灸自噬海马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

    华佗《内照图》灸法"灸贵调脏"思路与临床应用

    王娜娜周美启吴生兵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灸贵调脏"是华佗《内照图》灸治要诀之一,即候脉识病,辨证施灸,选择五脏背俞穴为主制定灸方,根据病情轻重灸药并用,采用综合灸法,注重调脏为先,兼药治六腑,调整五脏六腑平衡.

    内照图灸法调脏背俞穴

    基于Hippo/AMPK/AKT信号通路探究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防治胆固醇结石的机制

    陶倩倩彭辉张琦齐伟...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Twelve-Flavor Shugan Lidan Granule,TSLG)降低胆固醇累积预防结石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药理学数据分析获取TSLG的活性成分与靶点;从Genebass数据库获取与胆囊结石疾病相关的基因,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TSLG调控网络并进行核心基因鉴定;采用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TSLG调控网络中的核心基因及肝组织转录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功能与通路注释;利用分子对接方法模拟关键生物标志物与TSLG核心成分的对接模式.采用油酸构建胆固醇累积的细胞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法、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肝脏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sα,LXRα)、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ABCG)5、ABCG8、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SREBP2)、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化叉头盒蛋白O1 a(phosphorylated forkhead box O1 a,p-FOXO1 A)的表达水平;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耗氧率和细胞外酸化率;RT-qPCR检测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关键酶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了41个TSLG调控疾病的相关靶点.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TSLG抑制p-AMPK、LXRα、ABCG5、ABCG8、SREBP2的表达,增强p-AKT、p-FOXO1 A的表达,TSLG抑制糖酵解并增强氧化磷酸化,TSLG抑制TAC循环酶活性,改善肝脏糖脂代谢,从而预防胆固醇结石的生成.结论 TSLG中主要成分可能通过靶向AMPK、AKT及Hippo信号通路调节肝脏代谢,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累积、预防结石生成的作用.

    胆固醇结石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脏代谢Hippo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蛋白激酶B

    平喘宁调节TRPM8通道相关蛋白干预寒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

    查君君方文凯袁亚美方向明...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冷刺激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以及平喘宁对寒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2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卵清蛋白(ovalbumin,OVA)组,模型组(OVA+冷刺激),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桂龙咳喘宁组以及地塞米松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OVA或OVA联合冷刺激建立哮喘及寒性哮喘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完成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对应药液灌胃21 d.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行为学情况;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瞬时受体电位美拉塔素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subtype 8,TRPM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TSL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OVA组、模型组大鼠均出现呼吸急促、腹部收缩明显等行为学表现;病理结果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肺组织及支气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BALF中IL-1β、IL-6、TSLP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TRPM8、GM-CSF、TSL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平喘宁可改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减轻支气管管壁增厚、肺组织及支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显著降低大鼠BALF中IL-1β、IL-6、TSLP水平(P<0.05),显著降低肺组织TRPM8、GM-CSF、TSLP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冷刺激会加重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平喘宁可能通过调控寒性哮喘大鼠TRPM8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减轻寒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进而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哮喘冷刺激平喘宁TRPM8气道炎症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肉桂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魏科东吴婉婉丁芮任涵...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外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肉桂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在线数据库预测肉桂酸靶点及CHF靶点,取交集靶点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肉桂酸治疗CHF的作用机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及体外实验验证上述结果.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发现,肉桂酸潜在靶点187个,与6094个CHF疾病靶点相交,得到132个交集靶点,涉及CASP3、JUN、PTGS2、MMP9、TLR4等10个核心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肉桂酸治疗CHF的作用主要与细胞对活性氧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有关,涉及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肉桂酸与10个核心靶点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肉桂酸能显著降低心肌细胞H9c2凋亡率及活性氧水平(P<0.05),降低c-Jun、PTGS2、MMP9、TLR4 mRNA表达水平(P<0.05)和caspase-9、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P<0.05),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后,细胞凋亡率、活性氧水平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肉桂酸作用一致.结论 肉桂酸能够调节多个信号靶点、抑制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发挥治疗CHF的作用,肉桂酸是苓桂术甘汤防治CHF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肉桂酸慢性心力衰竭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经鼻给药沉香精油对单次长时间应激小鼠PTSD样行为及海马GluN2A、GluN2B表达的影响

    胡佳敏李海鹏王子圣丁宗妙...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经鼻给药沉香精油对单次长时间应激(single-prolonged stress,SPS)诱导的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样行为的作用,并从突触的角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分析沉香精油主要成分;将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沉香精油低剂量组、沉香精油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罗利普兰(Rolipram,ROL)],每组8只.采用行为学实验评价SPS小鼠的PTSD样行为:分别通过恐惧记忆测试实验检测小鼠恐惧凝滞时间,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焦虑样行为.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2A亚单位(GluN2A)、2B亚单位(GluN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沉香精油样品中共检测到117种挥发性成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样行为及恐惧记忆消退异常(P<0.05),而沉香精油及阳性药ROL可明显改善SPS小鼠的异常行为(P<0.05),并逆转GluN2 A、GluN2 B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 经鼻给药沉香精油对SPS诱导的小鼠PTSD样行为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GluN2A、GluN2B蛋白表达有关.

    沉香精油单次长时间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GluN2AGluN2B

    加减薯蓣丸抑制EphA4/RhoA/Rock信号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伴抑郁小鼠髓鞘再生及抑郁行为

    鄢文静谭子虎杨琼刘亚林...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伴抑郁小鼠的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法结合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刺激复制VD伴抑郁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加减薯蓣丸组以及氟西汀组.采用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抑郁行为,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胼胝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α)、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BP、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 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酪氨酸蛋白激酶EPH受体A4(Ephrin receptor A4,EphA4)、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gene family,member A,RhoA)、轴突生长抑制因子-A(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A,Nogo-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Rock)、Nogo受体(Nogo receptor,NgR)的蛋白表达水平,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ue,LFB)染色法观察胼胝体髓鞘结构,超微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髓鞘超微结构.结果 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加减薯蓣丸组及氟西汀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活动总路程显著增加(P<0.05),糖水偏好率显著升高(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加减薯蓣丸、氟西汀均可增加PDGFRα、MBP荧光强度;LFB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LFB髓鞘染色缺失,存在脱髓鞘改变,加减薯蓣丸能改善VD抑郁小鼠髓鞘着色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胼胝体中MBP、MOG、MAG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加减薯蓣丸组小鼠MBP、MOG、MAG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加减薯蓣丸组小鼠胼胝体中EphA4、RhoA、Rock、No-go-A、Ng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减薯蓣丸可能通过抑制EphA4/RhoA/Rock通路促进髓鞘再生,改善VD小鼠的抑郁状态.

    血管性痴呆抑郁加减薯蓣丸信号通路髓鞘

    雄黄主要成分As2S2通过"ANP32A-INHAT-H3乙酰化"轴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孙杰杰张素峰王曼曼李庆林...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雄黄主要成分二硫化二砷(As2S2)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作用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和细胞划痕实验探究As2S2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TNB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4D-label 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挖掘As2S2抗TNBC的潜在干预靶点酸性核磷蛋白家族成员32A(acidic nuclear phosphoprotein family member 32A,ANP32A);慢病毒感染法构建ANP32A过表达敲低细胞株,探究潜在靶点ANP32A对As2S2抗TNBC作用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实验探究As2S2是否通过ANP32A调控TNBC细胞H3乙酰化.结果 As2S2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影响甚微,但显著抑制TNBC细胞增殖和迁移,且呈剂量依赖性;4D-lable 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促癌因子ANP32A被As2S2显著下调,且ANP32A表达影响As2S2在TNBC中的抗增殖和迁移效果.As2S2能下调ANP32A的蛋白水平,抑制乙酰转移酶抑制剂复合物亚基的招募,增加H3乙酰化水平.结论 As2S2通过下调ANP32A蛋白调控TNBC细胞中H3乙酰化,抑制TNBC细胞增殖和迁移.

    雄黄二硫化二砷酸性核磷蛋白家族成员32AH3乙酰化表观遗传三阴性乳腺癌

    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BP神经网络优化黑胡椒脐贴处方研究

    程索婷黄莉邹纯才鄢海燕...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BP神经网络优化黑胡椒脐贴处方.方法 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以载药量、促渗剂用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与微粉硅胶的比例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结合体外透皮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椒碱的含量,对胡椒碱峰面积、指纹图谱的总峰面积和脐贴的成型性、剥离残留度和基质填充情况赋以权重,所得结果为综合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BP神经网络优化脐贴处方.结果 黑胡椒脐贴的最佳处方为载药量7%、氮酮4.5%、PEG6000与微粉硅胶的质量比为43∶1.结论 黑胡椒脐贴的处方合理,可为后续贴剂的药效学研究提供基础.

    黑胡椒脐贴Box-Behnken响应面法BP神经网络

    红花的本草考证

    梁从莲陈文彬杨然刘谦...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历代中医药古籍中相关记载为依据,对红花名称、来源、产地、用途、采收炮制等内容进行系统考证,以期为红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红花以"红蓝花"之名首载于《金匮要略》,红花一名首见于《开宝本草》,历史上红花还有"黄蓝"之称.红花主流品种为菊科红花属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其栽培历史悠久,种植范围广泛,目前中国的主要产区有新疆、四川、云南等地.红花的花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作染料,或入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红花的苗、种子或加工成的胭脂在历史上也曾有药用记载.历史上酒制红花曾为主流炮制方法,现在红花多以生品入药.

    红花名称来源产地用途采收炮制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