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康学院学报
安康学院学报

向纪明

双月刊

1674-0092

xb@aku.net.cn

0915-3288130;3288061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育才路92号

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季刊,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胡妍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论述源发于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学说,承继于党的百年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经验,立足于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要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涵盖内涵论、价值论、功能论、路径论,是一个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激发文化遗产理论"生命力",激活经济"发展力",释放民族复兴"文化力",扩大国际"影响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自信核心要义时代价值

    权利保护、民族团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三重逻辑

    罗东孙婧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为民族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民族地区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劳动权、文化权和经济权利的有效保护。在民族地区施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能够实现将少数民族群众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目标,进而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民族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

    民族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建设

    从投射到超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运思

    赵继龙张啸鹏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内涵从"类主体本体""实践本体"到"社会关系本体"的哲学转向,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核与根本价值诉求。探赜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的"中间地带"与逻辑延展,可以发现马克思向黑格尔法哲学的思想统摄发起了挑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初步勾勒了"人之解放"的逻辑运思,即揭示"宗教问题"所指向的意识形态斗争与教会代理人对人民的宰制,阐明现实批判的重点在于以"真正的哲学"和无产阶级力量捍卫人的最高本质,最终走向"普遍的人的解放"。这一逻辑线路的生成不仅内切宗教批判与现实批判的实质,更在理论层面澄明了"人之解放"思想的必然性,构成了政治哲学视域下"人的解放"理论的重要借鉴。

    人的解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宗教批判尘世批判哲学转向

    从"人民民主"到"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回答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内在逻辑与话语变迁

    汪庆春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救亡图存是近代史主旋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事业胜利的同时,也在思考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和习近平分别对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其一为"人民民主",其一为"自我革命",二者存在话语表述差异,然其内在逻辑具有深刻的一致性,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不二法宝与战略选择。"人民民主"与"自我革命"话语表述的差异性,反映了党的领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及社会形势下,对中共争取执政并实现长期执政的探索,均与时代发展之需求契合,而其话语变迁既折射出中共应对不同形势的施政方针,也蕴含了其对"人民至上"理念的与时俱进的思考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历史周期率人民民主自我革命话语变迁

    习近平新时代书信交往的内涵要义与实践方略

    边景景
    29-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信往来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传递关怀、寄语希望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新时代书信交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家国人民情怀、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文化自信自强的期盼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嘱托,蕴含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作和实践方法,深刻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书信交往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新时代要善于在回顾过去中总结经验,在观照时代中展望未来;在典型教育中发挥榜样力量,在崇德修身中涵育中国精神;在互利合作中求真务实,在薪火相传中守正创新;在殷切期盼中团结奋斗,在强国复兴中建功立业。

    习近平书信选集治国理政人民情怀内涵要义实践方略

    论孤本《春秋要解》"以礼解经"特色

    秦跃宇李彤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学者严自完所著《春秋要解》为孤本文献,具有鲜明的"以礼解经"的特点。"以礼解经"治学方法受清代学者推崇,严自完"以礼解经"的研究理路在当时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创新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明时期《春秋》研究的常见范式。就礼学思想而言,严自完的礼观与朱熹存在诸多同质性的联系。深入剖析《春秋要解》对"礼"的诠释策略,可将其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重视制度、以礼观史与据实论礼。

    《春秋要解》严自完以礼解经朱熹

    近十年来王审知研究述论

    李志坚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年来,王审知及相关问题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在历史事实叙述、地理考证以及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多维探索,取得了诸多新的认识。未来需要从拓展研究领域、聚焦研究、更新研究方法等方面推动王审知研究向纵深发展。

    王审知闽国闽王信仰文献综述

    建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组织宣传研究(1950-1952)——以南郑专区为例

    李港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党和政府既要恢复国内经济建设,稳定社会秩序,还要应对国际挑战,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基于此,党中央决定开展一场增产节约运动。南郑专区增产节约运动肇始于应对灾情的生产自救运动,后融为一体,不分彼此。自运动开展以来,南郑专区增产节约委员会、南郑专区抗美援朝分会、南郑专区总工会等机构负责组织事宜,发挥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政治优势,同时积极构建宣传网络,利用黑板报、漫画、业余剧团以及劳动英模等方式开展宣传动员,夯实群众根基。

    建国初期南郑专区增产节约组织宣传

    初唐四杰的"文原五经"观

    崔德全任竞泽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唐四杰是活跃于唐高宗、武后时期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作家群体。初唐四杰虽年辈略有不同,但其生活道路与思想观念却十分相似,其文章本源论也大略相同。初唐四杰所说的"文章",既包含篇制短小的诗、赋、论、记等单篇作品,也包含篇幅较大的经、史、子等类著作。在文章本源这个问题上,初唐四杰一致认为"文本于经",即后世文章皆起源于儒家"五经"。初唐四杰"文本于经"的观念,是由他们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所决定的。在初唐四杰的引领下,初唐文风始变,大唐之气象风格始见。

    初唐四杰文章文本于经儒家思想

    刘宋文学传播群体考论

    李鹏
    61-6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宋时期,文学创作与传播表现出鲜明的群体化特征,与其特殊的时代与文化因素有关。文化权力与文学创作的交织,推动了以帝王为中心的官僚群体、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群体和以志趣为导向的文人交游群体的形成。三个群体自觉不自觉地提出各自的文学创作主张,并在创作题材、创作主题、审美风格上形成趋同性特点,表现出一定的流派意识,共同促进了南朝文学的繁荣。

    刘宋文学官僚群体家族群体文人交游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