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郭旭东

双月刊

1671-5330

xb@aynu.edu.cn

0372-2900111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黄河大道东段安阳师院新校区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意外与反意外看"哪有"反问句的使用动因

    石林燕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哪有"反问句表达否定,是一种隐性否定,具有不同于显性否定的使用动因。对话语体中"哪有"反问句的使用受到说话人意外心理的影响,非对话语体中"哪有"反问句的使用是叙述者出于反意外的考虑,强化共有认识的方式。意外与反意外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都是汉语"对话性"的体现。

    "哪有"反问句使用动因意外反意外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高频动词"make"使用特征研究

    康菁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make"一词的二语习得特征,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学习者和母语者语言使用的不同,探究中国学习者是否过度使用或未充分使用"make";通过比较中国、日本和泰国学习者的语言特征,观察中国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时是否有独具的语言特征。通过相关二语习得语料的语料库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学习者的二语习得特点,为英语教学提供帮助。

    高频动词语料库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

    语言景观视角下洛阳古都形象宣传策略研究

    裴丽华陈少峰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语言景观视角出发,对洛阳古都的形象宣传策略进行深入探讨。首先,对洛阳古都的语言景观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揭示其作为城市形象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其次,结合洛阳古都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强、具有创新性的宣传策略。这些策略旨在通过语言景观这一独特视角,更好地展示洛阳古都的多元文化、历史底蕴和地域特色,为洛阳古都的形象塑造和推广提供有力的实践指导。

    语言景观洛阳古都形象宣传策略

    新文科建设视域下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胡光杨景云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应当以服务第四次科技革命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智慧型、涉外型的高水平法学人才。而传统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复合路径不清晰、轻视实践教学、智能化升级迟延、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根据"新法科"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大力扩宽实习渠道,形成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法学人才产学研培养机制;顺应"智慧+"趋势,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教学手段,促进专业课程与新兴技术"互涉";围绕"走出去"和"引进来"搭建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双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兼具跨学科知识与实务背景的复合型法学人才,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教育生态。

    新文科法学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理念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韩啸苗红果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培养社会主义传媒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的重要阵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课程思政的提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思政理念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可以通过以地域文化为依托,课程设计思政化;以专业课堂为核心,主渠道春风化雨;以实践教学为依托,全方位协同育人;以专业竞赛为支撑,新范式提升成效等途径开展课程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

    "实践育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雷宁孔令晴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日益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实践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如何深入挖掘实践活动所蕴含的丰富心理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文章以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探讨基于"实践育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并提出实施路径,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实践育人实践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下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与学业成绩相关关系研究

    苏海霞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下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英语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其英语语言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相关性低;英语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两者之间呈中等正相关关系。英语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其英语阅读能力与学业成绩呈高相关关系,翻译和写作能力与学业成绩呈中等相关关系,而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与学业成绩呈低相关关系。

    双语教学英语语言能力学业成绩相关关系

    "融媒+文化":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文化传播新路径

    侯巧红刘俊娟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作为文化媒介的新场域,正在深刻重构世界文化传播格局。以传播效果为导向,透视汉语国际教育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困境,考察融媒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传播的全过程,基于"融媒+文化"融合范式给出传播新路径,将中国文化精髓嵌入当前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体系中,助力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融媒体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传播

    美育何以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本的视角

    田聪王继峰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通过何种中介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处于"迷箱"状态。以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基础,推论美育文化资本是美育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具体、客观、制度化美育文化资本分别通过人、器物、制度的运行机制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从该机制出发,探究积累习性、创新器物、权威认定在美育文化资本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美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本

    甲骨文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吴庆利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其字形错落有致、方圆结合,具有结构的对称美、一字多形的变化美、象形图像的稳定艺术格局。甲骨文艺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能促进美术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完善既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又具有文化艺术美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汉字演变历史的了解,进而潜移默化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传承弘扬甲骨文艺术可以让学生切实认识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瑰宝。

    甲骨文艺术中小学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