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庆师范学院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庆师范学院

汪祚民

双月刊

1003-4730

xuxiufang@aqtc.edu.cn

0556-5500129

246133

安庆市菱湖南路128号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庆师范学院主办的、刊登科学研究论文的学术理论刊物,分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两种。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10月,1985年公开发行,199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该刊面向高校文科师生、社会科学工作者和中学文科教师;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文艺学、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重点栏目和特色栏目有"邓小平理论研究"、"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陈独秀研究"、"皖江文化研究"等。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10月,1995年公开发行。该刊面向高校理科师生、自然科学工作者和中学理科教师;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出版87期,被国内有影响的文摘报刊转摘294篇(不完全统计),2001年被转摘21篇,在全国高师院校学报中排名第31位,居本省同类院校学报第一位。自然科学版已出版48期,多篇文章被《化学文摘》、《物理学文摘》摘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房地产调控的消费挤出效应:基于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调查

    彭长生黄兴宇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民消费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房地产市场又与微观居民家庭密切相关,住房政策的调整会通过家庭支出结构,进而对消费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和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定量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的效应和机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去库存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城市的影响更大,对非生存类商品消费产生了更明显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这一结果源于家庭住房支出增加产生的挤出效应,房价上升的财富效应不够明显.为破解稳房价、促销费和去库存的"不可能三角"和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在坚持"房住不炒"基本方针不动摇的前提下,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降低房地产行业对宏观经济的负面效应.

    房地产去库存居民消费挤出效应财富效应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皖南古村落旅游商业化符号表征研究——以西递、宏村为例

    余菲菲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宏村、西递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ROSTCM6.0软件,选取猫途鹰、去哪儿、携程三家旅游网站5 538条旅游评论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从游客体验视角识别和解读皖南古村落旅游商业化的符号表征.研究表明:皖南古村落商业化符号表征主要表现为旅游商业环境符号、旅游空间环境符号、旅游产品符号、旅游经营管理符号及旅游群体认知符号五类;游客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对旅游目的地的景观特色和氛围感知方面,旅游过程中更加关注对目的地的旅游产品的体验.同时,旅游业的商业化程度也影响旅游者对于皖南古村落的感受和评价.应挖掘特色旅游符号,平衡村落保护与商业化建设,加强景区管理和提升游客获得感.

    旅游商业化商业化符号皖南古村落内容分析法

    合肥"输会"城市地位的形成及其历史变迁

    张亮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汉时期是合肥城市发展史上的质变阶段,具有鲜明的特点,"合肥"作为地名开始出现并且书写了"一输会"的历史.从区域的视角看,战国时期楚文化的东渐,促成了合肥设县,使之进入郡县时代;寿春城的营建凸显了合肥交通的优势,标志着其"输会"地位的正式形成.由于区域整体发展的限制,秦汉时期合肥城市经济功能不宜评价过高和过度解读,并未出现"都会型"城市或"寿春一合肥"双中心城市的现象.合肥是"一输会"而非"一都会",合肥从属于寿春的发展,"输会"地位的形成得益于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输会"的兴衰与水系变迁关系密切.

    秦汉时期合肥"输会"变迁

    精英动员视角下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区"革命下乡"路径探析(1921-1927)

    俞鹏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下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动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途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不同的"革命下乡"动员方式.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大别山区本土革命知识分子党员通过地缘、亲缘和学缘关系,在城市中"串党、串团",为后期"革命下乡"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基础和人员力量.在北伐前,知识分子"革命下乡"多利用假期回乡时间,以开学办社的方式宣传革命,动员对象主要是知识精英.北伐时期,知识分子"革命下乡"则通过开展枪会运动和夺取地方政权的方式动员革命,动员对象主要是地方精英.大别山区革命知识分子党员的动员路径转变,契合了中国基层传统社会体制的结构特征,亦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

    "革命下乡"精英动员大别山区知识精英地方精英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探索

    刘燕汪磊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引领,坚持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对标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过程贯穿、全方位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形态,探索思想政治课程"主渠道"、课程思想政治"主引擎"、思想政治载体"主阵地"、支持服务"主战场"、思想政治队伍"主力军"五维协同的育人路径.

    继续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

    角色理论视野下名师领导力的内涵、价值与提升路径

    彭庚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以来,各省市推进的"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成为区域高质量教师资源供给的重要途径.角色理论视野下,名师肩负立德树人行为示范的角色使命,亦是教师共同体专业引领的角色担当及高质量教育教学辐射的角色指向.名师领导力是影响名师角色功能实现及名师培养工程社会效益提升的关键因素,其提升路径是:响应名师领导力优势聚集的专业、情感和资源需求,助力名师领导角色获得;构建名师领导力培养的课程、实践和评价体系,实现名师领导角色赋能;创设名师领导力提升的互动情境,优化名师培养"土壤"、平台以及机制,提供名师领导角色支撑.

    名师培养工程领导力角色理论高质量教育

    《集韵》注音校读札记

    刘华江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韵》作为宋代继《广韵》之后成书的一部兼具字书性质的重要韵书,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字形、字音和字义,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研究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利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校勘学等知识对《集韵》中23个韵字的读音进行考辨,指出这些韵字在注音方面存在的错误,并重点分析导致这些错误注音的原因,对《集韵》的正确使用和语文辞书的编纂修订具有启发作用.

    《集韵》注音考辨

    人体部位量词构式中"一""满"不平行性的认知识解

    孙宝新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主体对意象图式不同成分或关系的突显,导致"一""满"进入构式后呈现为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形式变体.联系体现为两者基于同一概括的语法义;区别体现为两者形式与语义上的不平行性.这种不平行性主要通过图式化过程的突显差异进行认知识解."一"从整体上突显数量信息,提供概量,具体表现为极限程度的不充分性和极限程度的充分性."满"突显充盈度的饱和,提供全量,具体表现为概括程度的充分性.

    "一""满"不平行性意象图式认知识解

    会话中评价项间的关联及评价者认知状态的协商

    任小华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汉语会话中一次和二次评价者的评价项在词汇方面的关联进行了考察,发现二次评价者很少完全重复一次评价者的评价项.为表达同意一次评价者评价的同时,突显他们对评价对象在认知上的独立性或权威性,二次评价者在回应时,会使用间接表述,或在一次评价者评价项前增加修饰语,或省略一次评价者评价项后面的语气词、修饰语,或改变一次评价者评价项的修饰语.研究还发现,如二次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认知不及一次评价者,他们往往会重复一次评价者的评价项,或在二次评价中使用模棱语或起弱化作用的话语作标记.如二次评价者和一次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认知程度相似或高于一次评价者,二次评价者在回应时会通过增加修饰语凸显对评价对象在认知上的独立性,通过省略语气词或改变修饰语的方式与一次评价者争夺对评价对象在认知上的权威.

    评价词汇关联认知状态认知权威会话分析

    校长彭凤莲应邀参加首届纪检监察学科建设高端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成立大会

    朱培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