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全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全与环境学报
安全与环境学报

冯长根

双月刊

1009-6094

aqyhjxb@263.net;aqyhjxb@bit.edu.cn

010-68913997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双月刊,主要刊载石油、化工、生态、环境、矿业、信息、网络、冶金、建筑、交通、勘探、国防等领域的相关论文。本刊的办刊宗旨:交流安全与环境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发展安全与环境科学技术,培育安全与环境科研队伍,为中国和全球的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服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相关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相关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及决策者,厂矿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本刊特别注重为博士生、硕士生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行人过街行为分析与建模

    何明卫蒋银凤肖海承李博...
    3897-3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人过街违章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过街行为建模对行人过街安全和行人违章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多层次交叉联列表方法分析了影响行人过马路违章行为的因素,并建立了多元Logistic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存在共线性问题,通过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10个显著影响行人违章行为的因素。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影响行人违章过马路的多种因素中,年龄、是否携带东西、结伴情况、受教育程度、等待过街人数、信号灯了解程度、视力情况、路口类型、有无机非护栏和过街位置都对违章行为有显著影响。年轻人和结伴行人更可能违章,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违章概率较低;对信号灯和路况了解不足、视力不佳的行人违章概率较高;路口类型和是否有护栏也会影响违章行为,远离车辆过街的行人违章概率更大。

    安全社会工程行人违章步行交通多元Logistic模型影响因素

    驾驶情绪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其识别与调节策略综述

    李博孙莉辰
    3909-3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驾驶人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和决策失误,增加交通安全隐患。为降低由负面驾驶情绪造成的交通安全影响,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与诱发机制、驾驶情绪识别方法相关的理论基础,并聚焦驾驶情绪调节策略,探讨各方向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现有研究大多是分析某个特定离散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复合情绪对驾驶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性格特征、天气影响及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对驾驶情绪的诱发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驾驶情绪的识别主要基于面部表情、语音文本、驾驶行为和生理信号,由于单一特征的情绪识别结果鲁棒性较差、精度较低,当前的研究趋势逐渐向多模态特征耦合识别方向倾斜,其中,特征层融合策略由于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多源异构信号,应用最为广泛;驾驶人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调节情绪状态,触觉和嗅觉调节方法能减少驾驶人的注意力分散,调节作用效果明显,可应用于智能座舱的驾驶辅助系统。未来需研究复合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机制,重视驾驶风格等多因素协同作用对驾驶情绪的诱发机制,特别关注性格及智能车载设备的影响;根据驾驶人行为数据、交通状况和道路信息建立精准的驾驶风险预测模型;深入考虑多源信息融合的人机共驾情绪识别,实现实时监测;研发情感交互的智能汽车座舱,依据驾驶人的驾驶偏好、习惯和行为模式个性化调节驾驶负面情绪。

    安全人体学交通安全情绪驾驶行为安全驾驶辅助系统

    民航飞行教员合作能力测评方法研究

    汪磊李丹凤
    3924-3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民航飞行教员合作能力的量化评价,基于合作问题解决(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CPS)框架提出了一种飞行教员合作能力测评方法并进行实例验证。首先,结合飞行教员工作情境及任务需求,采用21世纪能力的教学与评价(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 Century Skills,ATC21S)项目开发的CPS框架,以情景问答形式设计合作能力测评方案;通过实施专家问卷,证实了CPS框架在飞行教员应对极端飞行情景下的适用性及测试设计合理性;最后,开发了民航飞行教员合作能力测评系统模块,应用该模块采集了飞行教员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PS框架可以用于民航飞行教员的合作能力评估;同时,社会技能(参与、观点采纳和社交管理),尤其是适应性响应是影响飞行教员合作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基于CPS框架的民航飞行教员合作能力测评方法具有适用性和推广价值,为下一步开展飞行教员能力测评、选拔及训练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安全工程飞行教员合作能力合作问题解决(CPS)飞行安全

    多层次人为因素耦合关联挖掘量化方法

    王菲茵刘笑辰汪磊
    3931-3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多层次人为因素耦合关联挖掘量化方法,以民航领域不安全事件为例进行验证,旨在弥补人为因素分析过程中缺少层次间耦合关联定量分析的不足。首先,融合人的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HFACS)模型和飞行专家访谈对不安全事件多层次耦合原因进行细化;然后,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理论量化事件深层影响因素与多类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联;最后,挖掘导致多类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为验证模型的适用性与解释性,以民航不安全事件为例,结果表明:个人准备及机组资源管理、操作者状态、监督不充分对技能差错、习惯性违规、偶然性违规产生重大影响,以上因素主要通过直接影响整体差错和违规,形成不安全行为,致使民航不安全事件发生;未纠正已有问题、资源管理、监督违规对知觉差错产生重要影响,组织过程、环境因素、监督不充分对决策差错产生关键影响,多数现有措施并未针对知觉差错和决策差错的防控。研究探索了民航不安全事件致因机理,可为制定更加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提供客观定量的理论参考。

    安全工程人为因素耦合关联不安全事件致因机理民航安全

    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分类研究

    田水承王钧钰李红霞冯帅...
    3939-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合理配置安全资源以及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以近3 a来的45起典型事故案例对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提取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5个特征;运用Hayashi数量化理论Ⅲ构建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判断矩阵,并采用SPSS 26。0软件对5个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MATLAB R2018a软件制散点图,并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量化分类。结果显示:提取的5个变量相互独立;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可分为有意内因型(第一类)、偏有意外因型(第二类)和无意外因型(第三类);三类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综合危险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对于分类中每个事故中人的不安全状态的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分级管控。

    安全社会工程不安全状态一线矿工Hayashi数量化理论Ⅲ分类

    知识图谱和表示学习在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于德新彭万里吴新程陈云结...
    3950-3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安全领域数据量庞大且蕴含丰富的语义信息,从海量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中挖掘潜在的价值信息可为交通事故预防和智能研判提供支撑。然而,传统的事故分析方法在处理复杂且多语义交叉的事故数据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和知识表示学习的事故数据挖掘方法。通过翻译距离嵌入(Translating Embedding,TransE)模型对道路交通事故知识图谱进行表示学习,将事故实体和致因关系映射到向量空间,并在向量匹配运算中捕捉向量之间的语义信息,进而挖掘潜在的交通事故信息。研究采用真实的事故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强的语义解析性能,可为道路交通事故碎片化信息的最大化利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安全工程交通安全道路交通事故知识图谱表示学习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基于频数统计和相关性检验的船舶修造事故特征分析

    李显焦宇史旦达吴建军...
    3959-3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船舶修造事故特征,选取我国某著名造船集团下事故数据库中1 353份事故调查报告,结合频数统计和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克莱姆V系数(Cramer's V coefficient)、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等相关性检验方法,从事故严重性、时间、空间、事故涉及人员、事故类别和事故致因六个维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船舶修造事故低危事件频发而重大事故较少,工作受限事故和损失工作日事故的数量相对较多;事故集中在第二季度,但9月的每起事故伤亡率最高;近年来,工作日平均事故率大于非工作日事故率;船体车间、机电车间、分段车间和涂装车间为事故的主要发生地;事故涉及人员中初中教育水平的人员占比超过2/3;装配工、辅助工和电焊工是涉事最多的工种;腕及手、踝及脚是最易受到伤害的部位;船舶修造事故类型与特定的作业类型密切相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高处坠落事故常发生人员伤害;事故原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比超过77%,其中7。0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7。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和7。0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是主要人为因素。事故严重程度维度中的国标与国际标准两个特征之间呈现最强的显著相关关系,在事故严重程度与其他维度的特征相关性分析中,国标与事故类别、伤害方式关联性相对较强。事故部门、事故类别和肇事人员的教育水平与事故严重程度中的国标、国际标准、直接经济损失和实际损失工时四个特征均显示出相关关系,且肇事人员和受伤人员的教育水平与直接经济损失呈现负相关关系,肇事人员的教育水平与实际损失工时也是负相关。

    安全工程船舶修造事故特征卡方检验克莱姆V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融合LDA和CNN的施工触电事故原因识别和预判

    李珏潘悦吴畅
    3973-3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施工触电事故具有突发性强、致死率高的特点,为了有效辅助事故原因的调查,首先,对318份施工触电事故进行预处理,运用词频-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关键词处理算法和可视化技术提取关键信息。其次,通过狄利克雷主题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提取原因主题词条,并根据关键信息构建相应的原因主题标签。随后,运用Word2Vec模型将"事故经过"和"主题标签"转化为词向量矩阵,并输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中,利用CNN模型数据预测的特征,实现事故原因的预判。最后,对比分析CNN模型与其他两种经典模型的预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事故调查完成前,较准确地预判事故可能原因。该模型构建的事故原因库,可以为事故预防提供一定参考,模型可以作为辅助事故实际调查的有效手段。

    安全工程施工触电事故事故原因狄利克雷主题模型(LDA)Word2Vec模型卷积神经网络(CNN)

    考虑大五人格特质的应急救援人员派遣模型

    王喆王志况星园李墨潇...
    3982-3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应急救援人员任务分配的科学性,针对应急救援人员性格特征对履行救援任务的关键作用,提出了考虑大五人格特质的应急救援人员派遣模型。构建应急救援人员大五人格特质与任务的匹配模型,进而描述其救援能力,运用证据理论结合最佳-最差方法(Best Worst Method,BWM)定量化地评估应急救援人员与救援任务的匹配性。以知识累积函数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效应预估应急救援人员紧急培训的最佳时间。以人员与任务匹配度最大和救援人员培训和派遣时间最短建立应急救援人员派遣优化模型。通过算例验证表明,该模型能使人员与任务的匹配性达到最佳,有效提升应急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

    安全社会工程人员派遣大五人格应急救援优化模型

    耦合结伴行为的航站楼人员疏散信息传递模型构建与分析

    程明陈霄
    3992-4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航站楼火灾情景下引导设施可用数量和结伴行为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使用AnyLogic仿真软件搭建人员疏散信息传递模型和结伴行为模型的组合模型(IC模型)。设定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规则及人员携带信息后的决策方式,设计四种试验方案,使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有无结伴行为下引导设施折损率、人员结伴比例和人流密度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导设施可用数量一定时,有结伴行为下的人员疏散效率相较于无结伴行为更低。有结伴行为下引导设施折损率在90%时疏散时间最长,为1 092。9 s。当引导设施可用数量一定时,行人结伴比例为20%、人流密度在0。2 人/m2时人员疏散效率最高。IC模型能够展示航站楼火灾情景下的信息传递现象及对疏散过程的影响,具有可靠性,可为机场应对此类事件的推演提供数据参考和支撑。

    安全工程信息传递结伴行为引导设施航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