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全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全与环境学报
安全与环境学报

冯长根

双月刊

1009-6094

aqyhjxb@263.net;aqyhjxb@bit.edu.cn

010-68913997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双月刊,主要刊载石油、化工、生态、环境、矿业、信息、网络、冶金、建筑、交通、勘探、国防等领域的相关论文。本刊的办刊宗旨:交流安全与环境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发展安全与环境科学技术,培育安全与环境科研队伍,为中国和全球的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服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相关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相关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及决策者,厂矿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本刊特别注重为博士生、硕士生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毛细驱动诱发的尾矿强度劣化演化规律及机制

    刘迪李泽宇卢才武杨辉...
    503-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毛细作用对尾矿坝工程性质的影响规律及机制,以陕西某铜矿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直剪试验对自然含水状态下、毛细饱和状态下、重力饱和状态下堆积坝外坡和沉积滩面不同距离处的尾矿进行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尾矿黏聚力随粒径减小逐渐增大,内摩擦角随粒径减小逐渐减小,二者共同作用影响其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尾矿强度逐渐下降;浸润线以上毛细饱和带中尾矿含水率与浸润线以下尾矿含水率相等;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引入毛细饱和带概念,提出了基于毛细作用影响的尾矿坝真实浸润线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修正了浸润线高度计算公式。

    安全工程尾矿库安全毛细作用抗剪强度浸润线

    尾矿坝位移分级预警阈值研究及规律分析

    胡少华曹思佳袁友翠
    51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尾矿坝在线监测重建设、轻利用的现状,基于尾矿坝位移在线监测时间序列,通过多步逆向云变换算法(Multi-step Backward Cloud Transfor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ampling with Replacement,MBCT-SR)改进云模型,根据"3En原则"和内外包络曲线确定在线监测位移的正常运行值,从而建立尾矿坝位移分级预警阈值模型,并利用某尾矿坝全球导航卫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技术表面位移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尾矿坝水平方向位移的黄、橙、红预警阈值分别为8。41 mm/d、12。94 mm/d、19。41 mm/d,呈现出坝体中间预警阈值最大、并由中间向两侧减小的空间变化规律;尾矿坝垂直方向位移的黄、橙、红预警阈值分别为16。56 mm/d、25。48 mm/d、38。22 mm/d,且随着子坝的堆积,预警阈值逐渐增大。

    安全工程尾矿坝分级预警多步逆向云变换算法(MBCT-SR)阈值空间分布

    低甲烷气氛下褐煤的低温氧化特性研究

    张玉涛路旭李亚清张园勃...
    517-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褐煤在低CH4气氛下的低温氧化特性,采用X 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试验和热重-差 示 扫描量热(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DSC)试验分析了 CH4体积分数为0、1%、2%、3%和4%的煤样的特征参数,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探究了 5种不同CH4体积分数对煤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H4体积分数4%下氧化后煤样中羟基和羧基的含量均高于体积分数为0的条件下,CH4对煤中羟基和羰基向羧基的转化及芳香烃和脂肪烃的反应活性有抑制作用;煤低温氧化活化能随CH4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放热量呈降低趋势,表明低体积分数CH4抑制煤的低温氧化进程;与02相比,CH4具有更高的沸点和气体临界温度,煤对CH4的吸附能力大于02,因此在不同CH4体积分数下的低温氧化过程中,CH4会占据正常空气气氛中02的部分吸附空位,减少煤与氧的物理化学吸附,进而抑制煤自燃的发生。

    安全工程煤自燃甲烷气氛官能团吸附竞争

    火源位置和风口尺寸对点式排烟烟气控制协同影响研究

    赵鹏
    525-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非着火列车处于无烟区,长大隧道通常设置中间风井。然而随着城市空间规划日趋严格和跨江越海隧道越来越多,有时难以设置中间风井,点式排烟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采用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研究火源位置和风口尺寸对烟气控制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当风口长度小于等于0。10 m时,临界排烟量为靠近火源风口所需的排烟量;当风口长度大于0。10 m时,临界排烟量为远离火源风口所需的排烟量。火源逐渐偏离隧道中心时,风口长度的增加先有利于烟气控制,而后对烟气控制具有反作用,风口长度临界值为0。15 m,这是排烟惯性力与由热压引起的水平惯性力竞争的结果。此外,当风口长度小于0。15 m时,最不利火灾位置在C处;当风口长度大于0。15 m时,最不利火灾位置在D处。

    安全工程隧道火灾点式排烟最不利火灾位置风口临界长度

    飞机撞击安全壳燃油泄漏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王友刚孙运轮张君鸿
    530-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飞机撞击核电厂安全壳后引发燃烧对安全壳的影响,采用Fluent模拟了航空煤油替代燃料在安全壳内部和外部的燃烧过程,分析了安全壳不同位置处的火焰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开始阶段,燃油泄漏时间比较短,燃油缓慢蒸发汽化,燃烧发展过程以扩散蔓延为主,高温区域主要分布在安全壳侧壁面和底面。随着时间推移,液面蒸发速度加快,火焰高度呈现纵向发展的态势,最后在顶部形成较为均匀的温度场。安全壳内部燃烧最高温度可以达到2 229 K,外部燃烧最高温度为1 308 K。此外,撞击位置越高,安全壳顶部会越早出现高温区域,而较低位置处由于液池的堆积缓慢,燃油蒸发速率低,温度上升相对较慢。区别于内部燃烧,外部燃烧火焰不会波及安全壳顶部中心位置。

    安全工程飞机撞击安全壳航空煤油数值模拟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飞机货舱火警探测技术

    刘全义韩冬艾洪舟王海斌...
    538-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飞机货舱火警误报率高及人工特征提取适应性差的问题,使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建立了多模态融合火警预测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开展模型的评估与验证,将特征提取与分类进行整合,实现了端到端的火警预测任务,提高了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采用双波长烟雾探测技术,探测悬浮颗粒物的索特平均粒径、温度、红外光和蓝光的接收光与发射光功率比值。相较于传统火警探测算法将特征提取和分类分开处理策略,按照无火、阴燃、有火3种类别,进行火警信息的分类预测。结果表明,多模态融合的火警探测模型相对于单模态火警探测模型可以达到更高的探测精度,精度可达0。95以上。

    安全工程多模态融合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双波长烟雾探测飞机货舱火警探测

    低压环境下RP-3航空煤油自燃特性研究

    张沛王学辉王娟王丹...
    545-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了低压环境下RP-3航空煤油的自燃特性研究,测试了 101 kPa、80 kPa、60 kPa、40 kPa、20 kPa 五种压力环境下航空煤油自燃点及着火延迟时间数据。结果表明,随着环境压力降低,自燃点升高,并基于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建立了耦合压力参数的自燃点预测模型。分析了环境压力对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机制,建立了不同环境压力下的着火延迟时间预测模型。分析了 GB/T 5332-2007标准在低压环境下测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方法。

    安全工程RP-3航空煤油低压环境自燃点着火延迟时间

    基于电化学-热-力耦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

    张赛汪振毅胡世旺
    551-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减少由热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分析电池温升的原因并有效降低其温度,依据电化学反应中浓度、电势与热模型中温度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电化学-热-力耦合模型。通过模拟单电池和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实时情况,分析单电池温度不均匀分布和电池组温度正态分布情况的原因,探讨换热面积和流通量对散热量的影响,研究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位置分布及不同传热介质的散热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和相对高温环境下,欧姆热、极化热及电化学反应热产热占比不同,但产热最高温度未达到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分解反应的临界温度420 K;高温环境下,电池温度持续升高接近临界温度,出现热失控趋势,对流换热系数对电池影响较大。电池组间隙为10 mm和20 mm时,整体温度比间隙为0时分别降低了 1。1%和1。8%;与无间隙电池组相比,以铜板和铝板为传热介质的电池组温度分别降低了 2。0%和1。6%。

    安全工程电化学-热-力耦合间隙电池组对流换热系数热失控

    基于杯式燃烧器测试系统的灭火性能评价研究进展

    韩志跃杨军杜志明李昊阳...
    560-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杯式燃烧器试验是消防领域用于测定气体灭火剂最小灭火浓度的经典方法。自哈龙灭火剂被淘汰以来,哈龙替代物经历了不同相态的发展,促使杯式燃烧器测试系统进行相应的改进,同时基于杯式燃烧器测试系统的灭火性能评价研究也在不断拓展。综述了国内外杯式燃烧器测试系统的使用和改进研究,重点介绍了适用于气相、液相、固相和复合相灭火剂的杯式燃烧器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分别对气相、液相、含添加剂细水雾、干粉、复合灭火剂的灭火效率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综述了各相态灭火剂灭火性能评价研究。未来,杯式燃烧器测试系统仍将不断被改善,在灭火剂筛选和灭火性能评价等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安全工程杯式燃烧器测试系统灭火剂最小灭火浓度(MEC)灭火性能

    扎根理论视角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功能发挥研究

    王飞跃王心雨
    569-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安全生产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设计之一,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借助社会专业力量防范化解事故风险,是安全生产工作理念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重要推手。为解决现阶段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推行过程中事故预防功能发挥不显著这一问题,采用扎根理论探究了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落实不到位的成因机制,包括参与主体内生动力不足、服务覆盖范围不全面、联动协调机制不健全、监管反馈工作未闭环以及规范性文件保障不坚实5个相互关联的主范畴,并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验证了主范畴的提炼效果。最后,提出深化宣传、拓宽范围、加强联动、定期评价、严格奖惩与完善标准6项措施建议,旨在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从被动事后赔付向主动风险防控转变。

    安全社会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扎根理论安全生产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