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溶性半乳糖苷结合凝集素1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黄丽媛王曼冯菊芬杨开炎...
    465-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溶性半乳糖苷结合凝集素1(LGALS1)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调节细胞增殖的自分泌负生长因子,通过调节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c-Jun氨基端激酶(JNK)/p38信号通路、激活蛋白质酪氨酸激酶2(FA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等参与肿瘤细胞增殖、黏附、迁移、聚集以及新生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同时,LGALS1还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有关.LGALS1调节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不同过程,在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多项证据表明其与癌变有关,与肿瘤的发生、分期、转移、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将其作为预后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但目前对LGALS1与疾病免疫调节的机制研究仍较为不足.本文对LGALS1的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与肿瘤的关系、对免疫调节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可溶性半乳糖苷结合凝集素1恶性肿瘤信号通路

    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调节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贺艳容王琳
    470-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病死率居首位.卵巢癌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内分泌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基因是继p53后发现的新的抑癌基因,已有研究表明,PTEN基因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EN基因的表达影响了卵巢癌的病理类型、预后情况并参与卵巢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等.本文主要综述PTE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以及治疗等的相关研究进展.

    卵巢癌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信号通路化疗耐药

    M2型丙酮酸激酶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邱逸凡王雅轩谢文亮臧晋...
    474-476,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在不同组织器官及有大量核酸合成的细胞中均表达.PKM2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发生糖酵解,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肾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PKM2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对PKM2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M2型丙酮酸激酶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ATP合成酶F1β亚基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

    郭子杰王小林
    47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ATP合成酶F1β亚基(ATP5B)基因编码合成线粒体ATP合成酶F1单位上的β亚基,通过电子传递产生的质子梯度催化ADP合成ATP.ATP5B在乳腺癌、胃癌、肺癌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既往研究认为,ATP5B仅在线粒体内膜上表达,但有研究表明,ATP5B也可以在细胞膜上异位表达,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作为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因此,探讨ATP5B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TP5B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ATP合成酶F1β亚基肿瘤异位表达增殖迁移侵袭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朱远飞林华鹏
    481-484,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病死率高、侵袭转移能力强的特点.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TIM)3是TIM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其与机体免疫反应和肿瘤进展之间的关系是临床研究的热点.TIM3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可能通过免疫抑制、促进血管生成等方式来促进肝癌的进展,对于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对TIM3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IM3在肝癌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肝癌免疫抑制血管生成

    乳腺佩吉特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朱亚琦张正奎叶京明
    485-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佩吉特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71例乳腺佩吉特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对乳腺佩吉特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1例乳腺佩吉特病患者,诊断时平均年龄56.42岁(32~89岁).7例患者为单纯佩吉特病,36例患者伴有浸润癌,28例患者伴有原位癌.71例乳腺佩吉特病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8个月(24~245个月),2、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1.5%(65/71)和62.0%(44/71).T分期晚、N分期晚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均为乳腺佩吉特病合并浸润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N分期晚为乳腺佩吉特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分期是乳腺佩吉特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T、N分期及PR状态是乳腺佩吉特病合并浸润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乳腺癌乳腺佩吉特病临床特征预后

    肌肉减少症对肺癌患者生存期影响的Meta分析

    张小艺裴晓莉庞冰洁李淑杏...
    490-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肌肉减少症对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MEDLINE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关于肌肉减少症对肺癌患者生存期影响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5.0软件进行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最终纳入14篇队列研究文献,共19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肌肉减少症是肺癌患者OS的危险因素(HR=1.47,95%CI:1.20~1.81,P=0.0003),不是肺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HR=0.88,95%CI:0.39~1.96,P=0.75).根据样本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肌肉减少症是肺癌患者OS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肿瘤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肌肉减少症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OS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欧美国家中,肌肉减少症是肺癌患者O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肌肉减少症是肺癌患者OS的危险因素,肌肉减少症可以作为预测肺癌患者OS的指标,而对PFS的影响未来仍需更多研究进一步证实.

    肌肉减少症肺癌生存期预后Meta分析

    手术室优质干预在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梦尚震月齐宇
    497-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优质干预在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2例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优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aO2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优质干预应用于早期食管癌患者,有利于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食管癌手术室优质干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微小RNA-21抑制剂联合基于石墨烯量子点负载顺铂纳米药物系统对黑色素瘤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游小龙周正宇陈雯魏小勇...
    501-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21抑制剂联合基于石墨烯量子点负载顺铂纳米药物系统(GPt)对黑色素瘤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分为对照组、纳米药24h组、纳米药48h组、纳米药72h组,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筛选出合适的给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然后再分为miRNA-21抑制剂组、纳米药组、miRNA-21抑制剂+纳米药组.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NA-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p53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情况.再通过皮下注射B16F10细胞制备裸鼠黑色素瘤模型,检测各组肿瘤重量.结果 筛选出用药作用时间与剂量分别为72h和5.0 μl,miRNA-21抑制剂具有明显的干扰效果,可用于后期实验.与对照组相比,纳米药组和miRNA-21抑制剂组细胞的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均下降,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凋亡增多,两者联用后效果更明显.miRNA-21抑制剂组和纳米药组的Bcl-2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两者联用后下降更加明显,p53、BAX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两者联用后升高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小鼠肿瘤重量均下降,并且miRNA-21抑制剂+纳米药组下降最明显.对照组的肿瘤组织中血管分布丰富,肿瘤细胞排列紧密,肿瘤细胞生长活跃,大小相对一致,其他各组肿瘤细胞排列疏松,细胞生长不活跃.结论 GPt联合miRNA-21抑制剂能够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发生凋亡,并能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黑色素瘤微小RNA-21基于石墨烯量子点负载顺铂纳米药物系统机制

    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干预对脑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弹性、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宋冬丁艮晓段冉魏丽莎...
    507-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干预对脑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弹性、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93例脑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癌因性疲乏程度[癌症疲乏量表(CFS)]和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CD-RISC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行为、感知、认知、情感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行为、感知、认知、情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干预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及不良情绪,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脑胶质瘤术后化疗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干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