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巴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巴楚医学
三峡大学
巴楚医学

三峡大学

季刊

2096-6113

bachuyixue@126.com

0717-6488231

443003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183号

巴楚医学/Journal Bachu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巴楚医学》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三峡大学主办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加强医学科技的传播与交流,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准医疗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基因变异与治疗策略的展望

    王红阳陈磊姚汝铖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它仍然是全球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肝细胞癌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基于分子特征的个性化精准治疗,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分子分类与亚型、靶向免疫治疗现状及临床前模型开发四个方面,阐述精准医疗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实践应用与未来发展前景.

    肝细胞癌基因变异靶向免疫治疗精准医疗

    蜱及蜱传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湖北省中毒与职业病救治联盟湖北省基层医学联盟湖北省毒虫螯伤救治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众多报道揭示多种病原体通过蜱虫传播,然而有关病原体在蜱虫和人体内作用机制的研究却相对有限,只有部分数据可以为感染者提供治疗建议.作为人畜共患病,人们对蜱及蜱传病原体的认识有待大幅度提高.本文通过探讨蜱虫、巴贝虫病、弓形虫病、莱姆病、无形体病、埃立克病、落基山斑疹热、蜱传回归热、土拉菌病、科罗拉多蜱热、蜱传脑炎、蜱传出血热、蜱传班达病毒病、半乳糖综合征、蜱致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达成专家共识,为提高蜱传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蜱传疾病人畜共患病

    先天性锁骨假关节的诊疗过程

    鄢飞寿康全鲍同柱王河洲...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锁骨假关节(CPC)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机制倾向于"胚胎学"论,即两个锁骨骨化中心融合失败所致.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包块,易误诊为肿瘤或锁骨骨折后骨不连,甚至误认为产伤所致.本文详细介绍一例双侧CPC患者的诊疗过程,结合最新文献,讨论CPC的鉴别诊断、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旨在为临床医生在诊治此类疾病时提供经验参考.

    先天性锁骨假关节胸廓出口综合征植骨接骨板

    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的诊疗过程

    刘正强贾思宇周振宇唐磊...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脊柱和骶髂关节.晚期患者会出现进行性髋关节挛缩、强直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椎体截骨术(VCR)在治疗严重的脊柱后凸畸形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效果.本文详细介绍VCR的手术步骤,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椎体截骨术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京尼平苷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胡雨蝶杨阳田维毅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深入剖析京尼平苷(Gen)在抗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权威数据库,精准预测并筛选出Gen的活性靶点.同时,借助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全面收集AS疾病的相关靶点.随后,通过Venny在线工具,高效地找出AS与Gen之间的交集靶点.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些关系,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活性成分与靶点的网络图.进一步利用STRING数据库和Metascape数据库,深入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以及靶点的富集情况.最后,通过SYBYL-X 2.0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模拟分子对接.结果:预测出Gen的活性靶点171个,AS的靶点则多达5 646个.在这两者之中,发现了 118个交集基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Gen在治疗AS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影响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Gen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JUN和PTEN等靶点具有优异的结合能力.结论:本研究表明,Gen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影响MAPK14、JUN和PTEN等基因,从而在AS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发现不仅为A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京尼平苷动脉粥样硬化分子对接

    心通制剂"异病同治"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申凤霞唐云峰赵利枝严琴琴...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以中医"异病同治"理念为指导,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心通制剂在治疗冠心病和糖尿病过程中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和文献检索心通制剂组方药物化学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得到药物靶点,在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冠心病、糖尿病的靶点,运用Cytoscape 3.9.1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心通制剂治疗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潜在活性成分90个,对应121个靶点.分析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筛选出主要的活性成分:槲皮素、黄芪甲苷、大黄素、淫羊藿苷、阿魏酸.PPI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肿瘤蛋白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心通制剂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异病同治"冠心病和与糖尿病的作用,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异病同治心通制剂冠心病糖尿病网络药理学

    常规超声联合S-Detect在BI-RADS 4类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邢博缘付承辉顾晨陈红敏...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S-Detect技术对不同大小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乳腺BI-RADS 4类结节的412例患者(共456个结节),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通过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敏感度(SE)、特异度(SP)、准确度(ACC)、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评价常规超声、S-Detect、常规超声+S-Detect对乳腺BI-RADS 4类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456个BI-RADS 4类结节,经病理证实恶性结节200个,良性结节256个.与常规超声和S-Detect相比,常规超声+S-Detect的诊断效能明显提高(均P<0.05).对于最大直径≤20 mm的乳腺BI-RADS 4类结节,常规超声+S-Detect 联合检测的 SE、SP、ACC、PPV、NPV、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1.96%、95.12%、94.01%、91.15%、95.59%、0.935;对于最大直径>20 mm的乳腺BI-RADS 4类结节,常规超声+S-Detect 联合检测的 SE、SP、ACC、PPV、NPV、AUC 分别为:98.86%、90.20%、96.40%、94.57%、97.87%、0.94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S-Detect对不同大小BI-RADS 4类乳腺结节良恶性判断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S-Detect常规超声乳腺结节BI-RADS4类结节

    一碳代谢相关维生素B与食管癌因果关系: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叶侠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研究一碳代谢相关维生素B含量与食管癌(EC)发生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分别以血清中一碳代谢相关维生素B含量和食管癌为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选择与维生素B6、B9和B12含量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IVs),进行两者因果关联的MR分析.采用Cochran's Q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采用MR-Egger回归法和MR-PRESS O检验水平多效性,留一法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维生素B6、B9和B12分别有24个、18个、25个SNPs纳入为IVs.逆方差加权优势比(OR)值分别为1.001、0.972、1.000(均P>0.017).Cochran's Q检验均显示不存在异质性(均P>0.05).MR-Egger回归法和MR-PRESSO检验均未发现水平多效性(均P>0.05).留一法敏感性分析提示所得结果稳健.结论:一碳代谢相关维生素B含量与食管癌发病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食管癌一碳代谢维生素B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系

    儿童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及预后分析

    谢莹莹芦伟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系统疾病患儿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筛查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4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的484例患儿,根据T-SPOT.TB检查情况分为T-SPOT阳性组(n=27)和T-SPOT阴性组(n=457),对纳入患儿进行随访观察.结果:484例行LTBI筛查的患儿中有27例阳性,总阳性率5.58%;两组患儿在不同系统疾病及是否为结核病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儿中占比最高的均为呼吸系统疾病(59.26%和79.65%);在不同系统疾病中,T-SPOT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23.81%)、淋巴系统(14.29%)、神经系统(7.69%)、消化系统(6.67%)、呼吸系统(4.21%)和风湿免疫系统(3.70%).9例患儿确诊为结核病,结核病患儿和非结核病患儿在是否密接及相关查血指标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LTBI检出率较呼吸系统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儿更高,这类患儿更需积极进行LTBI筛查.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无创吸痰技术在婴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高飞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吸痰技术在婴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就诊于淮北市妇幼保健院的4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负压吸痰法(n=21),观察组患儿采用无创吸痰技术(n=24).比较两组患儿的吸痰效果、吸痰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儿配合程度.结果:两组患儿吸痰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吸痰并发症发生率(4.17%vs 33.33%)明显降低且配合满意率(100.00%vs 76.19%)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无创吸痰技术应用于婴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支气管肺炎无创吸痰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