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论丛
北方论丛

傅道彬

双月刊

1000-3541

bflc@vip.163.com

0451-88060078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北方论丛/Journal The Northern Foru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重视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重视黑龙江省历史和现状的理论研究,以文学、历史、教育研究为重点。主要内容有《红楼梦》研究、古典文学研究、东北现代文学研究、黑龙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东北地方史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教育理论研究等。本刊是首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黑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对列宁政党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政党政治文化与思想文化视角

    王世龙马冬秋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灵魂,其演进发展事关政党的存续发展。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文化重要的理论源头与早期建设者,列宁政党文化思想较为系统完整。作为当今时代潮头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峰,习近平关于政党文化方面的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成员的理论宝典与根本依循。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习近平对列宁政党政治文化思想、政党思想文化理念都进行了因应时代要求的坚持开拓、总结提高。在立场、纲领章程、政治纪律规矩、指导思想、宗旨思想与阶段性目标思想等方面与列宁相比都取得了相应进展。

    政党文化习近平列宁政党政治文化政党思想文化

    "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及哲学意蕴

    张雪徐晓风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理清"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和哲学意蕴,是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守正创新的根本前提。"两个结合"坚持历史总体性立场,以主客体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的方式,在内在关系上逐层推进。从内在逻辑来说,"第一个结合"是"两个结合"的基础,内在包含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在原来"一个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主体创造性补充和线性延伸。同时,"两个结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观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从学理层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规律,是新征程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论。

    "两个结合"内在逻辑哲学意蕴

    施存统早期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与局限

    陈悦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施存统以厘清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为前提,以译介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唯物史观为起点,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革命与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为关键,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尝试与努力。施存统的早期探索,彰显了他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捍卫、译介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显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先进性认识,同时暴露了没有把握中国实践真实情况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无法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性局限。施存统的早期探索经历对于当今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把握、对中国实践具体要求的掌握、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指导实践的运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施存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农民的自我认同危机:形成与纾解

    刘达培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进程中,一部分农民受自身因素限制而无法向现代农民转型或跨行就业,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传统农民。现代化改变了传统农民所面对的世界及其与世界的关系,使得他们原先在农业生产中建立起来的自我认同逐渐消解。传统农民自我认同危机根源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落后性,形成过程包括传统农民在商品交换中失利、在社会比较中失衡、在公共交往中失语、在自我反思中失望等基本环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给予传统农民更多关注、尊重和帮扶,从保障生存—发展生产—丰富生活层面探寻纾解危机的策略。

    传统农民现代化自我认同自我认同危机

    "第二轨道外交"如何促进国家间互信——基于三种不同信任观的分析

    唐凯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二轨道外交"是介于官方外交与民间交流之间的外交形式,对于国家间信任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理性选择,两国通过"信号机制"展开双向博弈,在相互妥协中达成共识,产生基于利益的彼此信任;在社会心理层面,"第二轨道外交"的双方代表通过交往、交流增进彼此感情,并带动两国领导人、决策者以及广大民众建立"情感链接",推动信任的生成;在文化互动方面,"第二轨道外交"通过学术研讨和人文交流,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并推动"认知共同体"的构建,促进信任的生成。在当今"信任赤字"以及国家间矛盾频发的国际背景下,"第二轨道外交"有利于增进彼此互信,维护良好国际秩序,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第二轨道外交信任利益情感文化

    论人才社会性流动的司法保障——以事业单位辞聘难为例

    钱叶芳韩桂君
    4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顶层设计到法律构建,以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和 《劳动合同法》 为标志,我国人才社会性流动规则已成体系,但司法保障问题依旧严重。以事业单位人员单方解除聘用合同的争议处理为例,《劳动合同法》第96条在司法实践中几乎沦为僵尸条款,特别是聘用制人员被迫辞职的法律适用被忽视。加强人才社会性流动的司法保障是实现人才强国目标和自由择业权的必经之路,亟待清理妨碍人才流动从而影响司法裁判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司法解释。同时,应当确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法律适用原则,要求裁审人员从整体上把握由人事立法、劳动立法、单行职业立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构成的人才流动规则体系,提高职业素质和法律适用能力。

    人才社会性流动人事立法劳动立法辞聘难司法保障

    下级法院报请提级管辖机制之司法现状审视及完善路径——以"动态管辖调整"与"法定管辖例外"为理论基点

    石魏王伟娜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级法院报请是当前提级管辖案件的主要来源。探讨下级法院报请提级管辖机制,其表层意义在于阐释"动态管辖调整"与"法定管辖例外"的发生机理,即为何需要在法定管辖及静态管辖之外,设置"动态"及"弹性"等更具灵活性的规则;其深层意义在于通过我国审级架构中"平行式柱型结构"向"金字塔体系布局"调整的路径,让各级法院深入理解裁判文书所具有的规则意义、政策效应及利益衡量价值。但实践中,受认知受限、规定抽象原则、配套机制阙如三方面因素制约,下级法院报请提级管辖面临适用标准宽严无序、裁判文书格式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影响提级管辖机制适用性、有效性。对此,为充分发挥提级管辖机制效能,首先,要结合案件要素对提级管辖案件适用标准予以明确;其次,从关键环节入手,细化提级管辖运行流程;最后,以考核激励机制为导向,充分发挥提级管辖案件的示范价值。

    提级管辖动态调整流程设置"三景"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早期探索:对工农产品剪刀差的一种解释

    李国镇胡怀国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早期探索中,工农产品剪刀差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及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继续探索提供了物质基础。英国通过工业化走出英国现代化道路,李嘉图对此作出理论回应,揭示了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李嘉图认为,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工业增长需具备资本积累和工资调节两个条件,这为中国工农产品剪刀差提供了理论解释。中英现代化实践共同表明,农业积累和非市场化手段对工业起步是必要而有效的。

    中国式现代化工农产品剪刀差英国现代化李嘉图经济理论

    论长篇小说《白鹿原》与中国式现代化体验的书写

    张文诺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忠实的长篇小说 《白鹿原》 以白鹿原上的白鹿两个家族的矛盾与纠葛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五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形态、社会组织与思想意识的转变、解体与式微的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政治、社会、经济与思想逐渐滋长的时期。长篇小说《白鹿原》通过白鹿原上人们的生活变化与思想变迁呈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现代性体验,传达了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换过程中丰富的时代症候。

    《白鹿原》中国式现代化体验书写

    元文学的滥觞、流变与美学共性研究

    赵晓彬张珉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文学现象的出现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历经数千年之久的创作积淀,直至20世纪下半叶,"元文学"这一概念才被真正地提出和思考。当今,随着人文科学的日益发展,文学界迫切需要对元文学及其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和系统研究。通过对元文学的起源与发展追本溯源,对元文学的概念进行释义,阐明元小说、元戏剧、元诗和元批评这四种文学样式所具有的自我指涉、自我解构与反思现实等美学共性,以此深化理解元文学内部理论规律。

    元文学自我指涉自我解构反思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