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严羽的"妙悟"说

    曾萍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妙悟"是严羽《沧浪诗话》中的一个重要诗学概念和美学概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诗学价值。严羽将其与"吟咏情性"、"兴趣"、"识"、"熟参"、"入神"等诗学概念相联系,形成了极具系统性的妙悟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严羽《沧浪诗话》"妙悟"

    浅谈西方文论中人物的异化现象

    邓楠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化的概念最早源于拉丁文。异化不仅是现代主义文学中重要的题旨,同时也是西方文论中重要的一枝。本文旨在从西方文学理论角度分析异化的概念,并且聚焦于群体、个体间的异化及其表现形式,论述异化的疏离性,提出双向异化和女性异化的概念。

    异化双向异化排外性女性异化

    浅论"孝"的核心内涵

    任延东赵志勇白宝彦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孝"字意蕴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核心要义。文字是人类文化初成、发展、传承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和精神标识。象形文字彰显着中国文化、文明雄踞东方、岿然屹立世界之林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智慧精华、民族思维意识和民族集体行为习惯。对"孝"字解形释义训诂疏理是深化、丰富"孝"文化研究内容、实现"孝"文化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作。

    解形释义训诂"孝"文化

    日本儒学家荻生徂徕的"孔子观"

    昝贵军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是圣人——这本来是无可争议的命题,在荻生徂徕那里变得模棱两可。作为徂徕研究中的一大公案,孔子的"圣人性"至今仍然笼罩着一层迷雾。"制作与否"为判定圣人的首要基准,"述而不作"的孔子自然非为圣人。从内在德行方面来看,孔子的"智"乃为"经验之知",并非圣人之"至知",这也使得孔子脱离圣人标准。职是之故,孔子实际上不具备"圣人性",但为了提高自身的权威而"姑且"称孔子为圣人,徂徕学自身也显出理论弱点。

    荻生徂徕圣人孔子

    浅谈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影响

    刘琦王丛民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俄罗斯文化其本身就是东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混合体,一方面与我国东北的一些民风、民俗、乡土文化有着很多巧妙的契合点,容易被东北人所理解;另一方面,由于其涵盖部分西方文化的原因,同我国本土的东北文化存在很多的相异之处,可以为我们所学所用。本文将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讨论俄罗斯文化对东北文化的渗透以及影响。

    俄罗斯文化:东北地区发展文化渗透

    淮安城市变迁中关于淮海戏"再民间化"的讨论

    孙静坤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海戏是中国民间戏曲之一,是典型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淮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的绝妙展现,需传承保护开发使用。本文从生活习俗出发,从城市变迁的角度,揭示民俗变迁的本质。并通过淮海戏"再民间化"这一问题,对其未来提出新的看法与对策。

    淮安城市变迁民俗文化淮海戏再民间化

    从翻译手法比较郑振铎和冯唐译《飞鸟集》

    张君文李珈逸吴若瑜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历来为国内外文人推崇,国内也陆续出现了很多译本。各个译本之间的区别可谓判若云泥,良莠各现。产生的原因有文化差异的关系,也有译者的背景和角度问题,还有翻译手法的不同。本文尝试从翻译手法(归化、异化)入手,从多个翻译角度对郑振铎译本和冯唐译本进行比较,以期在不同的情况下找到相对适合的翻译手法。

    飞鸟集郑振铎冯唐归化异化

    翻译活动中译者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肖飒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有关译者在翻译中主体意识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突出了译者的文化创造者身份和翻译主体地位。但实际上,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作者和读者皆为翻译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译作是这三者智慧的结晶。在翻译的实践过程中,各主体之间存在着主体间性的关系。为保证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翻译研究应从主体性研究延伸到主体间性研究。本文主要探讨翻译主体的几种争议及译者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译者翻译主体主体性主体间性

    从跨文化角度谈中文元素的翻译技巧

    王修文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的输出也越来越频繁。中国文化的输出也自然离不开翻译。中国文化有着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也给翻译带来了诸多的难题。跨文化交际需要翻译不仅注重本民族的文化,还要照顾到文化输入地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译者需要在翻译中灵巧的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因此,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探讨中文元素的翻译技巧。

    跨文化交际中文元素翻译技巧

    探究"再创造"中的和谐准则

    张珉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谐说"是郑海凌提出的文学翻译标准,这个标准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实现译作和原作的和谐,让译作在整体上达到和谐的审美效果。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抗译性,促使译者在矛盾隔膜中发挥其主体性,进行"再创造"。"和谐说"应用于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再创造",有助于译者从"信美""风格"和"整体"三个角度去把控"再创作"的"度",实现文学翻译"再创造"的自然和谐。

    和谐说再创造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