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英语影视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

    刘欢闵璐嘉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视文学同样是一种语言类文化形式,对其进行翻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为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艺术创作,通过翻译这种手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进行英语影视文学翻译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考虑其艺术性,翻译者应忠于作者、忠于艺术创作,从根本上保障英语影视文学翻译的质量。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忠实原文意图、尊重时代背景、确保通顺流畅、注重语言美感等一系列原则为基础,对艺术语言进行有效准确地处理。

    英语影视文学翻译艺术语言处理原则

    从文化转向的视角看《中国文化常识(中阿对照)》的翻译策略

    尹小凤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文化因素的翻译一直是学者热议的焦点。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社会的彰显,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并阐释中国的国际新形象愈显重要,而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效果。翻译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使之从语言层面扩展至文化层面,同时也使翻译策略的选择变得更为灵活。本文以《中国文化常识(中阿对照)》一书为研究对象,以翻译的"文化转向"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书中涉及中国文化因素的词和词组阿译进行归纳,分析译者倾向于使用的翻译原则和方法,通过对中国文化因素阿译的具体实例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文化作品的阿译提供一定借鉴,实现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

    文化转向翻译《中国文化常识》策略

    科勒等值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胡宗锋英译《白夜》为例

    秦子惠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陕西地域文学的创作,显然深受三秦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贾平凹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当代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一位极具叛逆性的作家,其作品中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彰显着乡情风物的淳朴,更造就了其创作的独特性。本文从科勒等值理论中的外延等值出发,探究译者采用哪些翻译方法来填补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空缺,使译本在保持原文风采的同时将陕西特色文化介绍给外国读者,并使其理解和接受。

    外延等值《白夜》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网络语言给汉语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探讨

    徐玲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信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让人们体会到网络时代之下信息交流的便捷性。网络语言的出现扩充了汉语言文学的词汇范围,提高了人们的语言表达自由性。在此基础之上,网络语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使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使用网络语言进行生活交流,由于语言的实用性特征,网络语言已经给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应当对此进行分析。

    网络语言汉语文学影响

    语义学在古汉语词汇研究中的作用探究

    曹娜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倡导,古汉语也渐渐地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其历史文化非常值得继承学习,而古汉语便是历史考究环节中重要的信息来源。21世纪以来,我国古汉语词汇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古汉语的研究思路以及相关文献的校核勘查和字、词典编撰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面对浩瀚的古汉语词汇的研究工作,语义学也在发挥其自身强大的作用。对古汉语词汇的研究离不开对词汇意义的具体考究,本文首先对语义学的含义、内容进行阐述,然后根据语义学在古汉语词汇研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研究。

    语义学古汉语词汇研究作用探究

    从称谓语窥探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以话剧《四世同堂》中"冠晓荷"的称谓语为例

    刘丽丽
    10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称谓语的选择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际目的是选择称谓语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采用整理归纳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以话剧《四世同堂》里的"冠晓荷"在不同动机、不同语境、不同情感心理下所使用的不同"称谓语"为研究对象,来窥探称谓语所折射出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人物心理、性格等),进而揭示称谓语对戏剧冲突所起的作用,感受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

    称谓语动机语境情感心理

    议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饶斌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网络语言的发展会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为促使网络语言以及汉语言文学都可以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需要对网络语言发展特点、汉语文文学发展现状有正确认识,做好网络语言使用的规范工作,实现网络语言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机结合。

    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汉语言

    类型学视角下的衡阳方言指示词研究

    蒋雯申佳李振中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衡阳方言的指示系统是距离定位系统,表现出相对的空间距离,以谈话者为中心,指示词可以分为:近指[ko33],和远指[na213]。文章从类型学、语法化的角度来探究衡阳方言指示词,对衡阳方言指示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语用特征及语法化作了详细分析,有助于丰富衡阳方言语法研究的内容,加深对衡阳方言的认识。

    衡阳方言类型学指示词语法化

    日语与汉语的"非语言交流表现"对比

    阮若愚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每天都是在各种交流中度过。按照方式,交流分为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其中语言交流占35%,非语言交流占65%。可见非语言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非语言交流中,中国人与日本人对于肢体动作赋予的意义又不尽相同。本文通过日语与汉语小说中的非语言交流表现的典型对比,加深了对异文化非语言交流表现的理解。

    非语言交流肢体动作动作比喻

    造词法之谐音词现象及其影响初探

    陶荣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些新型词语得以普及推广并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所谓谐音造词法是指利用语言中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条件,用同音词字或者近音词字来代替本字,由此达到不同的艺术表达效果的现象。对于新型的造词法的调查和研究,作为词汇学研究的新领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新型造词法的分类、特征,对于新型造词法的使用使得交际更加形象化、简洁化、趣味化、直观化,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入手,研究新型造词法谐音词现象的成因,同时指出谐音词造词法的流行对我们的语言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从国家、社会和公民的角度出发,对未来规范使用新型词语给出启发性建议。

    造词法谐音词语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