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法触及艺术的情感与灵感——浅析人工智能的美学困境

    梁爽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的加快,人工智能(AI)的运用与探索已经广泛深入到生产与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在艺术创作领域有所延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领域取代人工劳作是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但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人的艺术创作与探索;人工智能的艺术产出是否能叫做艺术品,是人工智能面临的美学困境.本文以"情感"与"灵感"作为艺术产生的核心要素,并由此论述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实践方面的美学困境.

    人工智能美学困境情感灵感

    女性觉醒后英雄主义的异化与回归——简谈《庆余年》中范闲的共情与反抗

    奚敏洁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女性觉醒的过程中,曾经专属于男性的英雄主义特质也可以适用于女性,一直作为时代发展的男性开始丧失掌控感.庆帝作为父权制异托邦世界中最高权力掌控者,将传统的英雄主义精神异化为征服和强权,最终众叛亲离.而作为同样的既得利益集团,拥有平等思想的范闲,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经历对女性和弱者的共情共鸣,完成了对英雄主义精神本质的回归与升华.

    英雄主义共情道德

    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现探析

    吴姝娜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历经5000年的发展,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等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是中国民族特色的重要体现.民俗文化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对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激发读者意识,提高文学作品的大众接受度.在中国现当代的众多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在其中得到了重要的体现.本文以民俗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作品创造中的体现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民俗文化现当代文学创作

    从期待视野角度看《茵梦湖》在中国的接受

    王勇鹏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21年郭沫若与钱君胥合译的全译本在中国首次出版以来,《茵梦湖》就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赞誉和追捧.仅郭、钱译本就在10年间再版十余次,后期更有唐性天、朱偰、梁遇春、巴金、杨武能等多个译本,足见《茵梦湖》受欢迎之程度,这股"《茵梦湖》热"盛行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的时代和文化等背景因素.而接受美学注重接受者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其代表人物姚斯更是提出了"期待视野"这一核心概念,这为我们探究"《茵梦湖》热"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茵梦湖》接受美学期待视野

    茶与君子

    黄黎敏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有品性,作为国饮,被赋予"饮中君子"之名;人有品格,君子求诸己,自强不息.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倾心于绿茶的品性,以茶洁身自好,以茶养身心,以茶悦灵性.而这种由物质向精神的伟大飞跃,使得茶之品性与人之品格密切相关,"以君子之品格悟茶之品性,以茶之品性养君子之品格."

    品性君子品格

    汉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赏析

    罗英中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社会文明的建设工作愈来愈重视.而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的重要研究学科,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自身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宝,对其进行研究和赏析,能够有效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现代社会.其中,诗歌作为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内容,是汉语言文学的精髓,是汉语言文学学者研究的核心重点.基于这样的影响力,对其的赏析工作一直都是汉语言文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值得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对此,本文首先叙述汉语言文学中诗歌赏析存在的问题,随后详细阐释在汉语言文学中进行古今诗歌赏析的正确方法.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汉语言文学古今诗歌赏析

    《青铜葵花》中的声音翻译叙事探究

    易丽君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文学中各种声音的合奏,能够满足孩子的倾听渴望.对这些声音的翻译既是难点,也可成为亮点.本文从音景及其三个构成层次(主调音、信号音、标志音)对《青铜葵花》中的声音翻译进行叙事解析,探究不同层次声音翻译的叙事特点及技巧.

    《青铜葵花》声音翻译叙事研究

    谈英美文学翻译中的语境文化因素

    杨姝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学作品,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不同作者处于不同的语境文化之下.由于语境文化的差异,文学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导致译文内容与原作存在一定的出入.基于此,有必要加强对英美文学翻译中语境文化因素的研究.

    英美文学翻译语境文化

    从许渊冲《西厢记》英译本窥探其"三美"论的实施

    唐启红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渊冲被称为中国诗词英法韵译唯一人,他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西厢记》是我国元杂剧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许译本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将"三美"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了很大的贡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通过例证探析在《西厢记》英译本中许渊冲是如何践行其翻译理论,使译文兼具音美、意美和形美.

    《西厢记》许渊冲"三美"论

    创造性叛逆与文学经典的形成

    秘若琳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是影响文学经典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翻译过程中,创造性与叛逆性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认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在最近几年的翻译著作中越来越多的翻译者改掉以往百分之百尊崇原著和作者的常态,而是拥有了自己的创造自主新特点.翻译的过程不必太过于拘束,更不应该局限原作者.本文从正面的角度审视翻译中客观存在的创造性叛逆现象,针对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经典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影响展开具体论述.

    翻译创造性叛逆文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