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园艺
北方园艺

毕洪文

半月刊

1001-0009

bfyybjb@163.com

0451-86674276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北方园艺/Journal Northern Horticul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园艺学专业刊物。主要刊登果树、 蔬菜、 瓜类、 花卉 、食用菌类等栽培方面的科研成果,普及生产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读者对象为园艺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专业户。有英文目次。继承《黑龙江园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改良措施对重茬和非重茬果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杜康武卢幸蓉贺军强豆鑫...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苹果为试验材料,采用对照(CK)、单施生物菌肥(F)、单施土壤调理剂(M)及二者配施(FM)4种改良措施对重茬和非重茬果园进行改良,研究了重茬和非重茬果园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EC值、pH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当地重茬和非重茬果园新品种苹果树苗移栽和提升果园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M处理可显著提高重茬果园0~20 cm土壤pH(8.25),F处理显著降低非重茬果园土壤pH,土壤EC值与pH呈相反趋势;M处理显著提高重茬果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32.53%;非重茬果园各土层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F处理显著提高78.23%~167.11%、13.79%~20.68%、99.53%~156.33%,在M处理提高14.76%~84.40%、9.31%~40.35%、19.45%~158.43%.重茬和非重茬果园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均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EC值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建议重茬和非重茬果园分别采用单施1500 kg·hm-2土壤调理剂和单施1500 kg·hm-2生物菌肥土壤改良效果较佳,不建议将土壤调理剂与生物菌肥混合施用.

    土壤调理剂生物菌肥土壤酶土壤pH土壤EC值

    微生物菌肥与土壤调理剂配合施用对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

    李辉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瓜为试材,采用设施栽培的方法,研究了由于多年连续种植等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盐分过高、微生物活性降低等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以期通过微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配合施用,找到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方法.结果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同时添加微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能改善土壤板结状况,降低土壤容重;降低表层土壤中的水溶性盐离子Ca2+、Na+、K+、HCO-3、Cl-含量;同时,Ca2+和Na+向深层迁移,在20~40 cm的土层出现累积;能改变土壤微生物菌落结构,增加厚壁菌群、放线菌群等有益微生物的比例,增加土壤环境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

    土壤次生盐渍化微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物种多样性水溶性盐离子

    沙棘叶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降脂活性研究

    张瑞刚王超越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沙棘叶茶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乙醇浓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及沙棘叶茶多糖在体外的降脂功能,以期为沙棘叶茶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沙棘叶茶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 g·mL-1,超声时间60 min,超声温度60℃,乙醇浓度85%,在此条件下,沙棘叶茶多糖的提取率为(5.277±0.149)mg·g-1.并且,沙棘叶茶多糖对胆固醇酯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率分别可达到70%和60%,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说明沙棘叶茶多糖具有一定降脂效果.

    沙棘叶茶多糖超声波提取体外降脂

    金线莲ArLBD1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林江波黄惠明邹晖李和平...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叶片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克隆到了金线莲ArLBD1转录因子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原核表达、Western blot、亚细胞定位及qPCR等方法对该基因功能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ArLBD1基因CDS长度86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ArLBD1蛋白分子量为30.62 kD,理论等电点为6.25,不稳定系数55.55,属于不稳定蛋白.ArLBD1蛋白含有LOB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第7~28氨基酸为C基序,第36~84氨基酸为GAS基序,第89~107氨基酸为类亮氨酸拉链基序,具有完整的类亮氨酸拉链基序,属于Class Ⅰ.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rLBD1与拟南芥AtLBD36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AtLBD6.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LBD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ArLBD1蛋白定位在细胞核.qPCR分析结果表明,ArLBD1基因在金线莲叶、茎和根中都能检测到表达,在叶片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根,茎的表达量最低,推测Ar-LBD1基因主要在金线莲叶片发育中发挥功能.

    金线莲ArLBD1亚细胞定位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光强对不同品种五味子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许培磊王月舒楠严一平...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五味子品种(品系)'白果'金五味1号'和'妍脂红'为试材,采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JIP-Test分析方法,研究了500μmol·m-2·s-1和300μmol·m-2·s-1光强条件对五味子一年生苗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在弱光条件下栽培的五味子品种,为五味子引种试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白果'是较耐弱光品种,500μmol·m-2·s-1会使其发生光抑制,300μmol·m-2·s-1光照下能够增强其光能吸收、提高光化学效率、传递效率和量子产量,提高了光能的吸收、转换和传递.

    五味子品种光强叶绿素荧光

    '唐半夏'无菌繁殖体系建立

    陈桂芝腊贵晓郭军旗苏秀红...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唐半夏'块茎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以及电流刺激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以期为'唐半夏'无性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16-BA+0.1 mg·L-1 NAA,平均每个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最多(9.38个)且诱导率为93.75%;采用电流刺激不仅提高不定芽的增殖倍数,且对'唐半夏'植株的生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20 mA、5 min处理下,不定芽增殖倍数最大(13.31倍),组培苗生长健壮且出现生根的现象.最适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NAA,生根率为100%,生根数为23.75条.

    '唐半夏'植物生长调节剂电流刺激不定芽生根

    工厂化栽培海鲜菇菌包的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特征

    杨球普徐明魏珊张健...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工厂化栽培海鲜菇菌包为试材,采用韦恩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等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的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的代谢产物,以期为阐明海鲜菇代谢调控机制和优化海鲜菇菌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共鉴定出3205种代谢产物,其中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中均共有代谢产物1844种(87.4%),主要包含羧酸及其衍生物、脂肪酰基、有机氧化合物、异戊醇脂质等物质.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氨基酸类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等途径占据主导地位.通过与对照(未接种菌包)相比,筛选出121种差异代谢物,隶属于15条代谢途径,其中赖氨酸生物合成,辅因子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硫胺素代谢等6条代谢途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它们主要属于氨基酸类和B族维生素类代谢产物,而且这些代谢途径对海鲜菇子实体、营养物质和鲜味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代谢产物表现出明显差异,表现出培养早期(Hm2)和出菇期(Hm5)特有代谢物变化较大,培养中期(Hm4)代谢物变化则相对较少.该研究从代谢组学角度揭示了海鲜菇菌包培养过程中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合成的潜在机制.

    海鲜菇非靶向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

    红肉猕猴桃育种研究进展

    郑晓琴何利钦张茜庄启国...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肉猕猴桃是中国特色猕猴桃资源,具有较高市场价值.从红肉猕猴桃资源特点、现有品种特性及分布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红肉猕猴桃品种选育研究现状,并结合目前红肉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情况,对今后红肉猕猴桃品种选育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

    红肉猕猴桃育种研究进展

    产业链视角下河北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

    薛萌赵梦瑶赵君彦韩璐...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北省栽培历史悠久,区域优势明显,是我国葡萄主产区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基于葡萄全产业链,对河北省葡萄生产、区域分布与品种结构、成本效益、葡萄酒加工、旅游、消费等各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判断.基于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剖析河北省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人工成本高、主栽品种单一、精深加工技术落后、"葡萄+"产业融合度不高、优质葡萄的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最后,从葡萄品种、品牌、数字化、产业融合等角度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葡萄产业产业链河北省

    我国食用菌标准体系分析与思考

    刘启燕徐泽群周洪英孙波...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阐述了我国食用菌标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食用菌标准存在的问题,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标准体系框架,以期为深入研究、制定食用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食用菌标准体系发展现状标龄标准废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