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毅

双月刊

1009-5101

bhdxxb@sina.com

0432-64682622

132033

吉林市吉林大街15号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北华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它以反映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成果、培养人才、推动科学发展为使命。所发表的学术成果力争带有创见性、前沿性和现实性。本刊由学校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组成编委会,对学报的办刊方向、宗旨与质量进行审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语发展和中国语言现代化——语言学家马庆株教授访谈录

    彭泽润粟碧琴
    1-11页

    马庆株中国语言现代化汉语发展汉语研究

    苏培成的语文规范化思想

    关彦庆关亦淳王莉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规范化工作是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兴于 20世纪80 年代.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苏培成一直关注并研究语文规范问题,深耕不辍,取得了卓越成就,其学术成果丰富了中国语文规划理论,对公民的语文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发现,苏培成语文规范化之核心思想是解决语文应用问题,服务社会语文生活,进一步可分解为:语文知识精确化、语文辞书规范化、语文理念现代化.研究苏培成语文规范化思想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培成语文观语文生活语文规范化语文现代化

    初中语文语言能力培养的历史演进(1949—现今)——基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分析

    孙园园
    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能力培养是初中语文教育的核心重任.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综合考察,可以理清初中语文教育语言能力培养的演进脉络:在培养内容上,由读、写到读、写、听、说全面培养,语言技能的方法逐渐丰富,越发重视思维能力培养,语言知识地位起伏不定;在培养方式上,越发重视语言实践,语文要素间的关联程度逐步提升,语言能力培养梯度序列安排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语言能力培养上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一些理念和主张,能够为当下乃至未来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发.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理念与实践之间,一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落差,许多原本科学合理的主张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值得当下思考.

    初中语文教育语言能力培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培养内容与方式演变与启示

    百年小学语文阅读知识演变历程及启示

    何致文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20 世纪20 年代至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发展史,百年来小学语文阅读知识演变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雏形期(20 世纪 20-40 年代)、强化期(20 世纪 50-90 年代)、重构期(20 世纪末至今).本研究在考察分析这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知识呈现的特点及得失基础上,尝试从阅读主体、阅读客体和阅读本体三个维度,建构符合时代发展与学生需求的小学语文阅读知识体系,并探索通过整合、重构和细化以进一步完善相关知识体系的路径.

    小学语文课程阅读知识演变历程特点与得失

    吉林省地域文化传播力提升进路

    任树民丁木子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林省地域文化的传播对于外树吉林省形象,提升吉林省知名度,进而促进吉林省旅游、文化、商贸等特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吉林省地域文化特色挖掘不够,特色不彰,传播方式手段不够丰富.应利用融媒体和AI智能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挖掘特色文化,打造吉林省独有IP和品牌;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大力培养文化、传播专业人才,以提升地域文化传播力,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

    吉林省地域文化传播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原创性贡献

    丁立卿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反思与觉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唯物史观的时代性原创贡献.就思想问题维度的原创性贡献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民族性与人类性的双重视域洞察与发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真问题;就思维能力维度的原创性贡献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通过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对文化思想所关涉的复杂思想关系进行了原创性的文化思考;就思想机理维度的原创性贡献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凝练的"第二个结合"确立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思想主题与文化主体性、思想功能与文化价值性;就价值诉求维度的原创性贡献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蕴含了批判性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物的文化"及其现代文明形态的价值诉求,并为建构"人的文化"及其现代文明形态进行了中国式的理论探索.

    习近平文化思想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理论旨趣与价值意蕴

    华章琳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与新时代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具备独有的生成逻辑、深刻的理论旨趣、丰厚的价值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现代化理论的理论逻辑、对国内外已有现代化道路经验教训总结升华的历史逻辑,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突破的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特色、重大原则、若干重大关系等方面凸显着其理论实质,在对西方资本逻辑的情怀超越、对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中国贡献、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力量、书写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样板等方面闪耀着价值光芒.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哲理阐释

    吴星儒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是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探索与尝试,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从严治党定位为持续的战略任务.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从唯物论逻辑、辩证法逻辑、认识论逻辑、历史观逻辑四个维度探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内在逻辑,对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科学内涵以及精神实质、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进一步提升党内自觉以及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唯物论辩证法认证论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自信的深层逻辑

    徐邵祎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治自信是习近平提出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它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设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自信的高度凝练和深刻阐释.坚定法治自信为我们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新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我们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中国特色法学体系指明了正确方向与路径,也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

    法治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法治中国建设

    农业绿色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张秀娥李伊婧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绿色发展是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三重底线"的一种综合性发展模式,有助于激发"产业兴旺"活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赋能"乡风文明"建设、加强"治理有效"保障及实现"生活富裕"目标.因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当前阶段,农业绿色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方面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为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机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夯实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农业绿色发展有效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建设农业强国.

    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农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