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术研究
武术研究

田文波

月刊

2096-1839

wskxshanxi@163.com

0351-7044201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大营盘寇庄北街3号

武术研究/Journal Wushu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练为战:云南邹家拳研究

    杨嘉怡马剑杨祥全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邹家拳由云南昭通人邹若衡创编而成,2013 年时与沙式武术、点苍派武术、傣族传统武术等一同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邹家拳带有典型的军事色彩,强调技击性,注重格斗,具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传承谱系,拳法短小精悍,技击因敌而变,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诸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邹家拳技击清拳

    新质生产力赋能云南省武术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吴南鑫顾世辉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武术资源信息化管理中的内在逻辑、现实阻碍及实践路径.通过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武术资源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新质生产力信息化管理云南省武术资源

    巫舞文化滋养下的纳西东巴武术

    旦史次尔罗海斌尹振源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巫舞文化相互交融,并产生了原始武术的萌芽,巫术、舞蹈、武术文化的融合是我国传统文化功能多元化的体现,其三者融合下的产物——"纳西东巴跳"被民族、体育、舞蹈三界学者们誉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巫舞文化熏陶下的纳西东巴武术展开研究,研究论证了巫舞文化对纳西东巴武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传承、发展的作用.

    巫舞文化纳西东巴武术

    媒介形象建构视角下峨眉武术的女性力量

    白一彤罗海斌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久以来,受传统思想和社会制度等影响,人们对习武者的认知更多局限于男性,如,少林派、武当派等,传统观念中的女性大多适合琴棋书画,做窈窕淑女,而事实上,《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峨眉派中的郭襄、周芷若等女性代表都是女性力量的写照,再到现如今"女排精神""女足精神"等,女性力量仍然是当今社会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旨在研究媒介形象建构视角下峨眉武术的女性力量,以峨眉派女子功夫团这一媒介形象为例,剖析女性媒介形象建构对峨眉武术传播、传承的重要意义,为在体育领域中女性形象的建构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期丰富体育性别研究.

    媒介形象峨眉派女子功夫团峨眉武术

    新质生产力赋能峨眉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困境与策略

    陈辛莉王航平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和理论分析法,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包括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并探讨这些要素如何促进峨眉武术产业的竞争力提升.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劳动资料和广泛的新型劳动对象,为峨眉武术产业的创新与传承提供了新智慧、新技术和新动力,但技术融合难题、数据采集与信息保护的双重挑战以及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峨眉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困境,并提出实践策略.

    新质生产力峨眉武术高质量发展

    西南地区民族武术共有共享文化符号解读——以板凳作武术器械为例

    殷丞嘉徐泉森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南地区民族武术文化底蕴深厚,众多世居于西南地区的民族各自都发展出了独特的武术拳械体系.经过对苗族、土家族、布依族等民族武术拳械的系统性研究,发现这些民族武术文化中存在诸多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其中板凳最具代表性.在西南多个民族的武术流派中,板凳被用作一种重要的武器,同时存在以板凳为核心元素的"板凳拳".尽管板凳是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的生活物品,但在西南各民族的武术文化中,板凳却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不仅体现了民族武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成为了各民族共有共享文化符号的实物例证.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应利用好各民族武术之中的共有共享文化符号,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西南地区民族武术共有共享板凳

    朝鲜半岛角抵戏考

    袁晓辉蔡艺刘骞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对角抵在朝鲜半岛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朝鲜半岛,角抵经历三国时代、高丽时代、朝鲜王朝的传播与嬗变,由传入到兴盛,对朝鲜半岛民俗武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武艺交流朝鲜半岛角抵戏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群众武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成因与对策研究

    周伟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人才梯队建设不全面,功能开发尚不健全,群众武术高质量发展需要转换现代化发展理念;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群众武术要生活化,让群众武术社区化和常态化,也要完善群众武术服务体系,强调新型政务理念,并明晰权责,以普及和提高为方针,以继承与创新、学习和赶超为态度,塑造群众武术良好形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之力.

    群众武术武术高质量发展短板与成因

    盘山北少林武术口述史研究——基于第四代传承人刘胜英的口述

    王磊刘雅媚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津武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当地三大武术拳种"迷踪拳""拦手拳""盘山北少林武术"同起源于少林,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演变出完整的技术体系与传承风格.文章通过对文献进行搜集和梳理,对口述材料进行整合、实际考察和专家访谈,经第四代传承人刘胜英的口述,梳理了盘山北少林武术的传承过程及技术体系,根据它自身特有的文化特点,提出其在新时代的发展途径.

    盘山北少林武术口述史传承技术体系

    "调身子":武术技能掌握与否的黄金分割点

    樊晓佳段丽梅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术是以破坏对方重心,使其失衡为主进行攻防技击的技能,能自主"调身子"是稳定重心的关键,是掌握武术技能的黄金分割点.习练武术时能利用身法协调手、脚等完成虚实动作便基本学会了武术.与学校武术不同,传统武术"调身子"强调脊椎的起落、进退等衔接转折,是身体虚实变化与一体化发劲的前提与基础.

    身法重心武术传承运动技能体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