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档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档案
北京档案

月刊

1002-1051

bjdabjb@163.com

010-85194527

100005

北京市建国门内贡院西街8号

北京档案/Journal Beijing Archives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档案专业刊物,主要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探讨档案学理论与技术。内容涉及档案学、文秘学等方面,传播档案学、文书学知识,报道北京档案工作动态,开展学术研究。主要面向档案、文秘和史学工作者。有英文目次和提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首语

    董凤凤
    1页

    中华文化影响力视域下档案资源开发模式与实现路径

    宫平陈方元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挖掘利用档案资源,打造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论文立足于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内涵,辨析其与档案资源的内在关联,探究档案资源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中的作用.论文聚焦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从开发主体、开发对象、开发技术三个层面构建中华文化影响力视域下的档案资源开发模式,认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需要发挥不同主体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通过档案资源的创意化、精准化、叙事化开发,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华文化影响力档案资源开发开发模式

    档案部门增强气候应对力的国际政策态势与中国政策制定进路

    黄霄羽吴彦洁潘雨婷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造成的威胁使得档案部门增强气候应对力刻不容缓.梳理并总结档案部门增强气候应对力的国际政策态势,提取可供我国参考的经验,可为我国档案部门制定体系化气候应对策略提供思路指引.首先,调研我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已有档案政策及实践现状,明确我国档案部门具备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定需求;其次,细析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四个发达国家涉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档案政策,凝练并总结其政策着力点;最后,立足政策框架与实践环境,从针对性引导增强气候适应力和前瞻性鼓励气候变化减缓行动两方面提出既符合国际先进理念,又贴合我国国情的档案气候政策制定进路.

    气候应对力气候适应减缓气候变化档案政策

    科学数据归档格式管理现状分析与启示

    罗瑞云单嵩岩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机构对科学数据进行归档格式管理是实现科学数据长期保存的关键.本研究在广泛应用的《数字信息保存手册》和《数据管护手册》基础上,总结出战略规划、长期保存格式指南、技术工具、保存策略的格式管理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调研国内外七个主要档案管理机构/平台和科学数据管理机构/平台并进行案例分析,对比提出我国科研档案管理规划未包含科学数据归档格式管理内容、科学数据归档和长期保存格式标准规范有待完善、档案领域科学数据格式管理工具与方法应用不足的问题.从科研档案管理的角度提出我国档案机构应将科学数据归档格式管理纳入科研档案管理规划、制定科学数据归档和长期保存格式指南以及加强格式管理技术工具应用的启示.

    科学数据格式管理科研档案归档长期保存档案管理

    基于5GAP模型的档案馆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叶然·吐尔逊江王兴广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档案利用服务领域引入5GAP模型,对档案馆审视服务质量、高质量推进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对档案馆应用5GAP模型提升服务质量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为基础,从感知差距、标准差距、执行差距、宣传差距、期望差距五个维度阐释档案馆服务质量5GAP模型的主要内容.立足于档案利用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总结提出缩减档案馆档案服务质量差距的实践策略:以用户为中心、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服务支撑、创新宣传方式、主动改进服务.

    档案馆服务质量5GAP模型档案利用服务

    全面保障电子档案管理纵深发展——《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解读

    钱毅潘洁敏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档案局第22号令《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的首部统领性法规,它在电子档案管理规范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协同作用,为深化我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具有探索"标准入法"、强调全过程管理、重视档案安全等亮点.本文从完善电子档案管理规范体系、构建可信电子档案管理空间和统领核心业务等角度分析、解读《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对于推动单套管理和数字转型纵深发展的关键作用.

    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全过程管理纵深发展

    20世纪中叶民族调查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研究

    郭丹丹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中叶形成的民族调查档案直观呈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开展民族工作的政策、过程与成果,是促进边疆治理、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凭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论文提出通过强化制度保障、夯实资源基础、设立数字全宗的方式构建起民族调查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解决此类档案存在的保管分散、总量不明、开放利用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方面的作用.

    20世纪中叶民族调查档案数据库

    科技名人档案专题库建设现状、困境与突破路径

    刘雅静孔祥盛董晨李晓静...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科技名人档案专题库,有助于保存科技历史、传承科学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论文遴选出五个国内外典型科技名人档案专题库,从资源维度(遴选原则、采集渠道、维护机制)和服务维度(检索服务、交互服务)调查科技名人档案专题库现状,并从收集、管理、开发、利用四个方面总结建设困境,提出创新资源建设机制、完善平台功能建设、加强档案数据组织和强化数据标准化建设与协作共享的突破路径.

    科技名人档案专题库名人档案

    档案修复资源禀赋模式研究

    杨一璇王凯梁磊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修复是保护档案实体资源的重要手段.论文选取古籍修复专家、档案修复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使用编码分析进行模型归纳,以扎根理论视角,从人员配备、知识储备、人才培养、场馆设施及外部环境5个维度构建档案修复资源禀赋模式,为全域开展档案修复工作提供理论基石.

    扎根理论档案修复资源质性研究

    数字化时代下红色档案活化与传承路径研究

    刘洪杨成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档案作为承载深厚历史记忆与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中的价值愈发凸显.论文首先回顾了数字化技术赋能红色档案研究现状,接着探索了数字化技术在红色档案活化与传承中的应用,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活化与传承的路径,以促进红色档案在数字化时代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数字化时代红色档案活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