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档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档案
北京档案

月刊

1002-1051

bjdabjb@163.com

010-85194527

100005

北京市建国门内贡院西街8号

北京档案/Journal Beijing Archives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档案专业刊物,主要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探讨档案学理论与技术。内容涉及档案学、文秘学等方面,传播档案学、文书学知识,报道北京档案工作动态,开展学术研究。主要面向档案、文秘和史学工作者。有英文目次和提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长期主义

    徐拥军王兴广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主义本质上倡导为追求长远目标实现而开展决策实践或付诸行动,为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价值取向和方法指导.档案价值论、档案治理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和WSR系统方法论为长期主义应用于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廓定了理论框架.基于长期主义的核心要素,借鉴WSR系统方法论框架,提出综合档案馆在档案资源建设中应当践行长期价值主义,明晰档案资源建设应然目标;践行长期行动主义,谋求档案资源建设效能提升;践行长期激励主义,积极探寻人本价值精神彰显.

    长期主义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体系WSR系统方法论

    档案韧性治理:动因之问、理论之思和策略之析

    加小双王春蕾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治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时代变局和治理升级要求档案治理理论创新.引入韧性治理理论并提出"档案韧性治理"概念,论述其在发展韧性、参与韧性、结构韧性和能力韧性四重维度的特征.基于档案韧性治理,从提升档案治理韧性方面提出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形成动态机制,稳固持续发展韧性;完善保障机制,增强社会参与韧性;强化协调机制,联通体系结构韧性;落实聚合机制,夯实治理能力韧性.

    档案治理档案韧性治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数字时代的文化记忆:档案学视域下数字记忆的研究图景与展望

    曲春梅胡雯嘉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记忆是数字时代的记忆新形态,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载体.论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档案学视域下数字记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人工阅读,描绘数字记忆的研究图景与未来展望,以期为提升档案馆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提供借鉴.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字记忆的概念内涵、档案馆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功能定位、数字记忆资源建设、数字记忆项目建设以及对数字记忆的理论反思等五个方面.未来建议加强记忆资源聚合、多元协同机制、用户参与机制、典型创新案例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数字记忆数字人文数字文化遗产文化记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的时代意义、特点、内容及相关问题思考

    王英玮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定和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是新时代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必然要求.论文阐述了其时代意义、主要特点,说明了其主要内容,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制定"永久保管档案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与如何理解和施行"任何内设机构和个人不得拒绝归档或者据为己有"之规定等问题.

    档案法实施条例档案法档案行政法规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进路

    刘露金波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成为档案事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目前,各级综合档案馆仍面临开放率不足、文化创新性不足和数字技术应用不足等短板,需从整合文化资源保障开放供给、建构用户画像提升服务品质、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服务形式三个维度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文化数字化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

    基于风险管理的民国地契档案修复研究——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藏民国地契档案为例

    付晓玥陈燃燃蔡梦玲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契档案是反映房屋土地交易的重要证据,价值极高.部分民国时期的地契档案损毁严重,修复时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在开展修复工作前对修复过程中蕴含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工作.论文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所藏一批民国地契档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批民国地契档案的破损现状,利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修复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并评估其风险威胁等级,为全方位开展民国地契档案的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民国地契档案修复风险管理

    书信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路径探析

    姚明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信档案是重要的学术研究资源,具有多重价值.论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阐释书信档案三种研究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馆藏书信索引集""馆藏集外书信集""馆藏互致书信集"三种书信档案整理方式,并进一步提出了从"三权"辨析入手实现书信档案分级管理、积极推介"集外佚简"推动书信档案深度编研、立足书信特色推进数字化展示的书信档案资源开发路径,以期为各级各类馆藏书信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书信档案书信研究史料挖掘

    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的人民储蓄与社会生活

    丁芮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平抑物价、安定民众生活,北京陆续举办了折实储蓄、保本保值储蓄等,并以此为基础走上了人民币储蓄的新阶段,开创了新中国的人民储蓄.人民储蓄的创建,平抑了物价,稳固了币值,引导民众养成了储蓄的好习惯,使民众不担心物价上涨,保障了民众生活的安定,更使民众初步体会到了新中国生活的幸福感.

    新中国储蓄物价生活

    以"水"为线索看丰台中部地区发展的前世今生

    张嘉雯
    74-76页

    动态简报

    77-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