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边疆经济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边疆经济与文化
边疆经济与文化

孙松滨

月刊

1672-5409

bjjjywh@vip.sina.com

0451-86373434 88067468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边疆经济与文化/Journal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适应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繁荣边疆经济,激活边疆文化的需要,荟萃百家睿智,让世人了解中国边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态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贺林波何家风王嘉怡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多样化,文旅产业融合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大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 1 042 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政府措施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搭建中介和调节效应模型,并进一步探讨农户参与度影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能路径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政府措施有助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政府措施以农户参与度为中介有助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政府通过实施相关措施,提升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农户参与度,对政府措施产生调节效应,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因此,为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引导性的政策措施亟须出台,并带动当地农民群众,提升农户的参与度,以此来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具身视角下游客体验品质提升对策研究——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例

    陈丽周丽文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红色旅游客群年轻化的趋势下,红色旅游更应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红色博物馆是红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例,从具身视角出发,运用社会网络文本分析法,对大数据视野下游客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红色旅游感知形象进行分析,在前人基础上,构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旅游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利用IPA分析法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具身体验要素的重要性和实际表现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体验品质的优化对策,以期提升游客的红色旅游体验品质,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具身理论红色博物馆旅游体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塔吉克族体育文化内涵研究

    王强卡的尔·买买提居马王新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采用文献资料法、口述历史、田野调查法,以新疆塔吉克族鹰舞、牦牛叼羊、打马球、赛牦牛等传统体育项目中所体现的独特文化形式及内容为研究对象,探讨民族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民族体育作为地域性身体文化符号,从自然环境孕育民族性格、传统体育展现民族风貌、卫国戍边体现民族精神、文旅融合彰显民族斗志、国强民富体现民族理想等五个方面,展现出新时代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的丰硕成果,体现出塔吉克民族卫国戍边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塔吉克族的家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充分体现,是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与荣耀。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身体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直过民族"双重跨越的深刻内涵与历史启示

    董学荣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不久,"直过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或阶级社会初期跨越若干历史发展阶段,通过"直接过渡"与全国同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跨越,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从设想变成现实;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直过民族"通过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生产力的跨越和各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直过民族"双重跨越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跨越的统一,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在"直过区"成功实践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直过民族"双重跨越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直过民族直接过渡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诺族

    以文旅深度融合助推畲族文化传承研究

    徐欣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旅融合视角下,以畲族文化为研究主题,在了解畲族文化资源及其价值的基础上,分析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源转化、产品同质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畲族以其独特的风俗习惯、祭祀仪式、神话传说吸引着人们,利用文旅深度融合不仅能促进畲族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促进畲族文化的传承。在新时代下,以文旅深度融合促进畲族文化传承,提出"完善区域基础设施,营造良好文化传承氛围""加强文旅人才培养,为文化传承提供智力支撑""理顺地区管理体系,打造生态民俗旅游"等促进畲族文化传承的路径与建议,为畲族旅游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畲族文旅融合文化传承

    饮食类非遗产业化传承的优化路径——以福建沙县小吃为例

    李菁菁刘淑兰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饮食类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化传承是其自身的生存诉求、传承人的发展需求、其满足人民丰富文化生活的追求以及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以福建沙县小吃产业化为例,饮食类非遗产业化传承在门店连锁化、推广国际化、平台数字化、产品品牌化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存在"泛产业化"较为严重、从业人员保护意识不够、产业品牌形象不佳、产业经营管理标准不健全的困境。发挥饮食类非遗传承精神的引导力,发挥政府护航作用,延长饮食类非遗产业链,打造饮食类非遗品牌,建立健全饮食类非遗产业各类标准,均是饮食类非遗产业化传承的优化路径。

    饮食类非遗传承产业化沙县小吃

    作为俄日侵略手段的俄文图书暨东北田野考察报告研究

    刘丽秋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文系列图书暨东北田野考察报告作为俄国侵略中国东北的重要文献,也成为日本侵略东北时期重点收集的资料之一。"满铁"图书馆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情报搜集与政策研究中心,也是 20 世纪前半期世界上最大情报文献资料库之一。"满铁"注重俄文图书的收集,其中,中国问题研究图书占比约三分之一,而在中国问题研究图书中尤以历史、地理类书籍为主,该类图书聚焦中国东北经济、地理、铁路等问题研究,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提供了重要信息来源。将当时俄国人对我国东北问题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外学界,对于学者研究东北被侵略的历史,以及中俄文化史、中俄关系史及中国东北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满铁"图书馆俄文中国学图书东北田野考察

    明代河南仓储述论

    王何芮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明一代,河南区域内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各类仓储共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仓储体系,保障了明代河南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明代河南的储粮来源经历了一个由官府籴买逐渐向民间捐纳转变、由单一注入向多元吸收转变的过程。在官方和民间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明代河南仓储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多元管理方式,在仓粮收缴、仓粮储存和储粮支取等仓储运行过程中形成了十分严格和详尽的规章制度。明代河南仓储所体现出的重视民间积储能力、严格仓储管理制度和多建广储的粮储思想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明代河南仓储仓政

    "文化润疆"的四维透析

    毕天良谭宇马凤强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关键一环,是构筑新疆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一步。实施"文化润疆"治疆方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从文化润疆的理论、内容、实践、价值等四个维度准确把握文化润疆的战略地位,用中华文化润疆,大力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增强新疆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展示新疆良好形象,从而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疆篇章。

    文化润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志愿服务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探析——基于青海格尔木田野考察

    刘毅杨赦坤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民族地区志愿服务活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社区的田野调查发现,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各民族群众"五个认同",凝聚社区力量,促进民族团结。由于志愿服务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的志愿者文化结构偏低、人员构成单一等原因,造成力度不强、广度有限、深度不足等现实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困境,最大限度发挥志愿服务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力量,需要通过建立有效宣传机制,进一步激发融媒体的治理效能,同时加强党员管理,组建专业队伍等措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挖掘志愿服务内在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志愿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