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边疆经济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边疆经济与文化
边疆经济与文化

孙松滨

月刊

1672-5409

bjjjywh@vip.sina.com

0451-86373434 88067468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边疆经济与文化/Journal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适应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繁荣边疆经济,激活边疆文化的需要,荟萃百家睿智,让世人了解中国边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态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冯飞鹏韦琼华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已成为现实需求,深入探讨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和提升路径,契合当下时代发展之需要。通过考察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及其发展的阻碍因素,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提升路径,以期为广西农村义务教育的改善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发现,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存在教师素质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制度落后等阻碍因素。为提升广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通过加强教师培养、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等提升路径,对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阻碍因素

    驻村帮扶助推南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机制研究

    古丽娜·朱马汗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南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影响乡村振兴、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驻村帮扶在助推南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的因果机制需进一步厘清。本文通过对驻村工作队和南疆基层"两委"异质性特征、组织学习和公共服务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之后,提出"异质性-组织学习-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整合分析框架。提出驻村工作队和基层"两委"异质性的维度划分,包括知识异质性、关系异质性,以此作为研究经验分析的理论支持。继而通过南疆S乡所辖村"厕所革命"案例阐述驻村帮扶助推南疆农村公共服务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驻村工作队、基层"两委"的知识异质性、关系异质性分别对南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存在正向和负向影响,组织学习对驻村工作队和基层"两委"异质性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存在中介作用。异质性和组织学习的解释视角丰富和拓展了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的理论范畴,同时对实务部门利用驻村工作队助推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驻村帮扶乡村公共服务异质性组织学习

    红色文化认同下新疆红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胡可杨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旅游资源价值是决定游客在实践过程中红色认同的重要因素,研究游客感知对红色文化认同的作用机制,有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再生产,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功能。本文以新疆红色旅游景点为案例,以调查问卷和访谈文本为基础资料,运用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和应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新疆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游客感知对红色认同的作用机制,探索提出了新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文化认同红色旅游资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游客感知

    红色纪念馆游客情感体验研究——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例

    陈丽黄新宇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纪念馆作为承载红色记忆的特殊场所,馆内的互动仪式是游客获得红色情感的重要方式。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辽沈战役纪念馆网络样本进行分析,探讨游客的情感体验过程。研究发现在互动准备、互动进行、互动结果等三阶段游客的情感能量均有所不同,随着互动的深入情感能量不断变化。分析纪念馆在互动仪式中的不足,为纪念馆良好互动仪式的构建提出建议,期望为红色纪念馆的发展提供现实指导。

    红色旅游旅游体验互动仪式链辽沈战役纪念馆

    乡村振兴战略下南方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索——以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为例

    梁超江亮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圆满落幕以及"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实施,带动三亿人参加冰雪运动的承诺早已成为现实。作为革命老区,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在革命战争年代贡献卓著。如今浏阳市大围山七星岭依托特有的地质地貌和气象气候条件兴建室内外冰雪运动场,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便捷快速的交通运输条件,预示着广阔的潜在客源市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发展冰雪运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的冰雪运动发展和传播再创辉煌,并以此带动其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健康中国战略大围山七星岭冰雪运动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形象建构研究——以佛山咏春拳、广东醒狮为例

    张涵李彦辉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咏春拳、广东醒狮作为岭南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当地知名度较高,其传播与传承与地方影视形象联系密切。问卷调研与影视作品影评数据显示,群众对岭南文化的主观认知正面程度较高,影视作品塑造文化形象的影响力较为显著,非遗电影较好地展示了非遗地方形象,影视传播更加广泛,非遗影视形象建构深入人心。地方形象在文化自信推动下积极反馈非遗形象,在文化共同体中形成互动。

    岭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形象建构传承

    乡村治理视野下西藏农牧区婚姻家庭现状调查研究

    张华娜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精神基础,是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社会,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在要求。良好家风是乡村文明的缩影,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家风建设的重要维度,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婚姻家庭领域在婚姻观念、家庭关系等层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以西藏农牧区婚姻家庭实际情况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农牧区婚姻家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西藏农牧区婚姻家庭健康发展的建议。

    乡村治理乡风文明西藏农牧区婚姻家庭

    智能媒体时代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路径研究

    彭颜红王金阳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传播是必然趋势,这为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机遇。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第五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抖音、B站等智能媒体平台相继而至,成为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助推器"。智能媒体具有快速性、多样性、低成本等优势,这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技术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指明了方向。当今时代推动智能媒体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对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探索智能媒体时代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实现路径,不仅将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重要前提,也将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智能媒体价值意蕴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传播体系

    民族地区基层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进路及启示——基于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分析

    艾克拉木·艾尼瓦尔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拟亲属化干群关系为突破,将干群社会交往置于群众路线中,构建深度互嵌交往模式,基层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创造了多重行为策略。以"结对认亲"为起点,生成群众路线运行机制;以"走访互动"贯穿始终,形成群众路线互动机制;以"扶贫帮困"开展对口援助,培育群众路线帮扶机制;以"互学语言"打通交流渠道,建立群众路线沟通机制;以"文化生活"推进以文化人,完善群众路线育人机制。"民族团结一家亲"培育深厚的干群情感基础,建立稳固的社会交往机制。民族地区基层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应坚持党的领导,科学施策和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方略;大兴调查研究,结合时代发展挖掘群众路线的边疆意涵。

    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群众路线民族团结一家亲

    试论兵团南疆推普作用

    张全峰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疆地区高质量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解决普遍存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盲"问题,增强少数民族自我发展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兵团在南疆地区推普具有人口构成、语言环境、分布格局、实践经验、教育资源等基础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师资力量和管理人员不足、资金投入不充足、单一的语言环境等现实困境。南疆地区应将兵团建成推普示范区,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工作机制,加强人员、资金、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保障,总结经验,探索新方法;以南疆少数民族团场为兵团推普重点,提升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将推普教育培训作为难点、突破点,并将其与就业培训相结合;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兵团南疆推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