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边疆经济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边疆经济与文化
边疆经济与文化

孙松滨

月刊

1672-5409

bjjjywh@vip.sina.com

0451-86373434 88067468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边疆经济与文化/Journal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适应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繁荣边疆经济,激活边疆文化的需要,荟萃百家睿智,让世人了解中国边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态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代谥法制度考略

    苗霖霖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代的谥号出现于世宗时期,此后不断丰富和完善,至章宗时期形成了系统完备的谥法制度,并成为国家荣誉赏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给谥程序上看,金代的获谥人选由尚书省提出,再经太常寺拟定谥号,最后由皇帝确认后颁发。从给谥方式上看,金代的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国家颁发的官谥为主,逝者亲友追加的私谥多用于民间。从获谥者身份上看,金代的获谥者包括皇帝、皇后、宗室以及三品以上官员和部分为国战死官员及其妻女。从谥号用字上看,金代谥号多采用美谥。

    金代社会谥号

    新疆土地改革前夕的少数民族农村社会调查

    龙其鑫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土地改革前夕,中共中央新疆分局领导和组织一支调查工作队伍,对全疆各地农村开展调查。这次调查遵循中共中央关于"首先应对民族中的社会情况作深刻调查研究"的指示,通过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农村的阶级构成,指出了新疆地方统治秩序的阶级压迫本质以及长期危害新疆社会稳定的根本原因所在。这次调查还遵循从地方实际出发作好调查的基本方法,通过批判揭示新疆少数民族农村独特的剥削关系,为新疆分局在少数民族农村领导土地改革提供了决策参考。新疆土地改革前夕的少数民族农村调查服务于当时新疆地方社会的民主改革和治理,对新时代新疆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新疆土地改革少数民族农村阶级构成剥削关系

    抗战前后广西公共卫生行政建设初探

    宋青红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1年,新桂系再度统治广西后开始重视公共卫生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章程及卫生法规,卫生经费大致呈上升趋势。先后设立民政厅卫生科、卫生处,主管卫生行政。广西普遍设立了省、卫生区、县、乡镇、村街等五级卫生行政机构。省以下设卫生区,由3区扩充为12区,1941年成立12处卫生事务所与10处省立医院。1938年77县设医务所,1942年39县成立有卫生院。1940年乡镇医务所达781所,全省三分之一乡镇成立有医务所。村街卫生员于1941年开始试办。广西卫生人员训练成效显著,对于广西卫生现代化和战时护士动员、战时救护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广西公共卫生卫生行政防疫新桂系

    尼古拉·斯帕法里来华取道考论

    呼和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1675年,斯帕法里受沙皇派遣来华前,沙皇选定了经由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深入中国腹地的两条路线。斯帕法里从莫斯科出发后,选择避开卫拉特蒙古地区,并非仅仅因为卫拉特地区的战争,不利的自然条件尤其托博尔斯克的基督教神父克里让尼奇从政治与经济角度给予的建议,对他的决策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斯帕法里避开喀尔喀蒙古地区,土谢图汗态度的转变亦非决定性因素,一旦抵达中国正北方边境城市后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令他不得不重新权衡。他在叶尼塞斯克得知俄国人在此路线的商业优势已不复存在,促使他最终转而开辟经色楞格斯克和达斡尔地区直接抵达中国的新路线,这条路线对俄国政治、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斯帕法里卫拉特蒙古喀尔喀蒙古托博尔斯克叶尼塞斯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展望

    张劲松何东辰丁同根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目前各民族地区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乡村振兴这两个研究领域越来越呈现关联趋势,促进二者协同发展对于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iteSpace工具梳理了二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交互情况、时代背景及演化趋势。研究发现:在党的十九大后,学术界开始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以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域,将研究焦点聚焦在新时代二者的内涵与相互作用机制、发展经济、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从推动民族地区产业振兴、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以及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等方面展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研究热点

    胡杨精神的历史根脉、伟大价值与弘扬路径

    夏文熠杨令飞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杨精神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优秀革命传统与百年奋斗精神、"南泥湾精神""抗大精神"共同孕育而生。胡杨精神的伟大价值体现在历史上的卓越贡献以及新时代的文化价值两方面,对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践行"文化润疆"弘扬胡杨精神的主要路径是加大主流媒体宣传、讲述好新疆故事、创新文学文艺作品等,从而使胡杨精神深入人心,为新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胡杨精神历史根脉弘扬路径

    试论兵团文化润疆策略

    孟祥娟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润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战略,高度审视和谋划新疆发展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兵团是新疆文化治理的重要战略力量,承担着文化使命,发挥着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研究发挥兵团文化润疆作用,要以塑造文化润疆优势为基础,以坚持文化润疆兵地融合为途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构建各民族嵌入式社区环境为支撑,以南疆地区为重点,为文化润疆的高效有序推进提供路径参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润疆先进文化示范区

    红色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

    郭美静郭美俊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红色文化是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宝贵财富,是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精神养分和物质资源。时代的迫切性、历史的耦合性、价值的契合性、功能的补充性,都为红色文化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红色文化不仅为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还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实现。从具体实践路径来看,挖掘实现共同富裕的红色资源、打造实现共同富裕的红色文化宣传平台、落实实现共同富裕的红色文旅实践和营造实现共同富裕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等都可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总之,从红色文化中为共同富裕注入精神力量、奠定物质基础,将极大促进全面共同富裕的实现,为共同富裕提供一种新的路径选择。

    红色文化共同富裕赋能

    优秀传统家训融入教育家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

    刘慧明罗巧艳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秀传统家训作为古人道德修养的基石,对于培养人的品德和精神起到重要作用。将其融入教育家精神中,既传承弘扬了家训文化的育人本色,也巩固涵养了教育家精神的文化底色,还创新发展了家训文化的时代特色。优秀传统家训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价值理念上能够与教育家精神相通。弘扬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将其融入教育家精神培育之中,旨在让教育家精神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提升认知,在提升道德情操中润己泽人,在提高育人智慧中启发诱导,在培养价值理念中矢志奋斗,从而促进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

    优秀传统家训教育家精神实践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阿巴拜克热·买买提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南疆地区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9153名少数民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南疆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体情况良好,不同学段少数民族青少年在政治认知、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评价等四重维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特征,学段、民族成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交往等因素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与少数民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密切相关性。加强理论教育奠定思想基础、加强文化熏陶夯实文化认同基础、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打牢语言基础、构建四位一体连接互通教育共同体是铸牢南疆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