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徐小力

双月刊

1674-6864

bistxb@bistu.edu.cn

010-62939132

100192

北京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查看更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他的前身是《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更名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出版。学报始终坚持学术第一的标准和科学、创新、前瞻、实用的原则,旨在展示当代中国科技进步,反映学校自主创新研究成果.特别是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契机,发表了一批知名学者和专家稿件,获得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反响。根据2010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在综合性科学技术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本刊排名125位,影响因子0.536。 本刊始终把源头创新作为期刊进步的基点.组稿中注重基金项目和重大选题,努力贴近国民经济,引领学科前沿,鼓励跨国、跨地域合作项目,是国内外人士了解中国和北京市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窗口.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点柔性支承的飞轮转子系统电涡流油膜混合阻尼减振性能

    木孟良唐长亮聂海杜陈浩岩...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摆动油阻尼器减振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支承弹簧为弹性元件的油阻尼器结构,并在油阻尼器的基础上,引入了电涡流阻尼,设计了新型的电涡流油膜混合阻尼器。搭建了飞轮旋转试验系统,研究不同支承刚度下不同阻尼对飞轮转子系统幅频特性和临界转速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转速时的轴心轨迹和时域波形。结果表明,相较于油阻尼器和电涡流阻尼器,电涡流油膜混合阻尼器在减振效果上表现最佳,在临界转速附近,减振率最高可达82。67%。研究结果为单点柔性支承的飞轮转子系统振动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飞轮转子系统油阻尼器电涡流阻尼器混合阻尼器减振试验

    Ti-22Al-25Nb微铣削加工参数仿真与试验

    张天虎钟建琳梅轩彰尹晓珊...
    8-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得到合理的Ti-22Al-25Nb微铣削加工参数,用Abaqus建立Ti-22Al-25Nb三维微铣削有限元模型,设计正交仿真方案,研究铣削深度、主轴转速和每齿进给量对微铣削力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微铣削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铣削深度对微铣削力的影响最大,每齿进给量的影响最小,得出最优的加工参数,使用该参数进行微铣削加工试验,微铣削力仿真值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4%,验证了微铣削加工三维有限元仿真的准确性,为Ti-22Al-25Nb微铣削加工提供了参考。

    Ti-22Al-25NbAbaqus微铣削参数微铣削力正交试验

    基于改进DQN的动态避障路径规划

    郑晨炜侯凌燕王超赵青娟...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深度Q学习网络(deep Q-learning network,DQN)在具有动态障碍物的路径规划下,移动机器人在探索时频繁碰撞难以移动至目标点的问题,通过在探索策略和经验回放机制上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改进的DQN算法。在探索策略上,利用快速搜索随机树(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RRT)算法自动生成静态先验知识来指导动作选取,替代e-贪婪策略的随机动作,提高智能体到达目标的成功率;在经验利用上,使用K-means算法设计一种聚类经验回放机制,根据动态障碍物的位置信息进行聚类分簇,着重采样与当前智能体状态相似的经验进行回放,使智能体更有效地避免碰撞动态障碍物。二维栅格化环境下的仿真实验表明,在动态环境下,该算法可以避开静态和动态障碍物,成功移动至目标点,验证了该算法在应对动态避障路径规划的可行性。

    动态环境路径规划深度Q学习网络避障经验回放

    穿刺机器人超声标定技术及体模研究现状

    褚浩杰李海源张勤俭
    2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超声引导的穿刺手术机器人的超声标定技术及其不同标定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比较了磁导航定位系统、光导航定位系统以及光磁协同导航定位系统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然后介绍了超声标定算法,综述了点模型、线模型、面模型和无标定模型的研究现状;最后从精密度、准确度、操作难度、适用范围等几个方面对标定模型进行了比较。

    超声标定穿刺机器人体模定位导航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危险截面分析

    乔迪李娟杨俊杰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危险截面是轴系扭振安全性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现有研究多通过求解轴系扭振固有特性和故障响应分析危险截面,难以快速或全面得出轴系危险截面位置。以某600 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为研究对象,基于轴系模型参数和圆轴受扭计算方法,计算轴系各轴段的扭振特性,得到机组轴系扭振危险截面位置;通过有限元仿真机组轴系扭振共振特性,得到机组轴系共振危险截面,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机组轴系扭振特性得出的轴系危险截面基本一致,机组轴系扭振危险截面在各转子轴颈及联轴器部位,在扭振分析中也要格外关注机组轴系末端外径较小位置扭振响应。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应力模态分析扭振危险截面

    基于二阶线性自抗扰的柔性直流电网控制策略

    赵佳琪李慧祁鲲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柔性直流电网中某换流站交流侧发生不对称故障时产生负序电流,引起瞬时功率和直流侧电压、电流较大波动继而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的柔性直流电网换流站级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控制器和二阶LADRC控制器分别进行外环控制和内环电流控制,并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为被控对象,针对二阶LADRC控制器进行频域分析,确定控制器参数的合理取值。最后,利用PSCAD/EMTDC平台搭建了四端柔性直流电网模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I控制,所提控制策略有效抑制了负序电流,大幅减小了有功、无功功率和直流侧电压的二倍频波动,提高了系统的故障穿越能力和动态响应速度。

    柔性直流电网不对称故障线性自抗扰控制负序电流抑制

    潮流发电系统的无传感器自适应神经元控制策略

    厉明珠陈磊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潮流发电系统的非线性、外部干扰和传感器故障等关键问题,使潮流发电机组难以准确运行于最大功率点处。为了提高潮流发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MRAS)的自适应神经元控制(adaptive neural control,ANC)方法。考虑到湍流和浪涌扰动对潮流发电装置转子速度跟踪的影响,利用MRAS无传感器方法对ANC控制器的输入进行预处理,以准确获取潮流发电机组的转子速度信息;同时引入自调整灵敏度系数,设计神经元速度控制器自适应机制,提高系统的动态跟踪响应和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提高潮流发电系统的功率捕获效率,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可靠性。

    潮流发电系统自适应神经元控制无传感器控制功率捕获效率

    基于双注意力机制的FMCW雷达人体行为识别

    卓智海祝文胜王双龙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雷达人体行为识别的分类精度和泛化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方法。通过设置阈值,对距离-时间谱图和微多普勒谱图中的有效频谱进行提取、拼接后送入AlexNet和VGG16神经网络来提取特征;加入空间注意力和改进的通道注意力模块,丢弃冗余信息,以增强对重要信息的关注,获取更感兴趣的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6种日常人体行为的平均识别准确率高达97。0%。

    调频连续波雷达特征融合通道注意力空间注意力人体行为识别

    光学卫星辅助的SBAS-InSAR技术在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胡智峰李禄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施工对自然地貌的破坏易引发地质灾害,采用多时相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地表进行形变监测可以有效预测这些灾害。然而传统的InSAR方法只能提取三维形变信息,无法分析土壤水文、植被覆盖等与形变诱因相关的地质情况。因此,使用光学遥感卫星GF-2的多光谱数据辅助多时相的哨兵-1A雷达卫星升轨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基于角反射器的小基线集InSAR(small baselines subset InSAR,SBAS-InSAR)技术,对长庆油田第三输油管线附近进行了地表形变分析和灾害识别。应用该方法预测出4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灾害覆盖率为100%,识别整体精度达到92。86%,监测精度优于1 cm,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多源遥感灾害监测地表形变SBAS-InSAR哨兵-1AGF-2

    低时延的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

    刘双平张伟王佳慧马利民...
    74-8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能源互联网区块链系统等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以进一步降低HotStuff共识机制的出块时延为研究方向,针对乐观情况和拜占庭故障情况,提出了新的HotStream共识机制,设计了相应的稳态视图协议和容错视图协议。主节点在选择父区块时参考了提案消息和投票消息,确保不会因为拜占庭故障而遗漏区块提案。在不增加通信复杂度的情况下,HotStream减少了平均提交区块提案所需的视图数量,进而降低了出块时延。实验结果表明,乐观情况下HotStream的出块时延与HotStuff相比平均降低了 33%,发生拜占庭故障的情况下出块时延平均降低了 68%。

    区块链共识机制拜占庭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