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德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德育)
北京教育(德育)
北京教育(德育)/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培育研究生使命担当精神路径探究

    李楠刘燕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研究生群体作为时代新人的中坚力量,其使命担当精神状况直接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通过分析培育研究生使命担当精神的必要性,现阶段研究生使命担当精神主要表现为:群体认知与行为存在不统一、选择理性与选择率性同时存在、理想自我高远与现实自我务实同时存在.对此分别从坚持常态化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培育研究生使命担当精神的路径.

    时代新人研究生使命担当精神

    北京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何侃侃王咏琪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北京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发展企稳向好,管理体系趋于完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社团运行持续向好、组织建设初显成效,学生参与积极踊跃、育人效果较为明显.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学生理论社团还存在临时党团支部的现实困境亟待破解、指导教师的激励保障亟待增强、活动内容的质量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高校应重点突出学生理论社团的教育功能,把握好社团建设管理各要素特征,从社团实际出发提升治理水平.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社团建设

    5G技术驱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许飞尼玛拉姆张静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5G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新的动力源泉.高校在推动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5G技术广连接、低时延和高带宽的优势,从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教学方式的情境化和教学内容的精准性三方面,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厚度、教学过程的黏度和教育方式的温度,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向实时感知、资源共享、高效协同、智能分析、智慧化与智能化方向迈进,将"守正"与"创新"有效结合,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引领力和说服力,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及教学效果,实现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

    5G技术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精准化智慧化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

    李岁月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推动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是实现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培育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应有之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特点,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搭建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本质,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实现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发挥1+1>2的协同育人效应.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劳动精神

    新时代运用歌剧话剧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独特优势与实现路径

    冯兵赵欣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不够、教学形式的吸引力不强、教学过程难以共情等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歌剧、话剧承载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能够扩充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艺术形式多样、能使学生在丰富剧情中接受理论,富有感染力、能使学生在艺术感染中认同理论.以歌剧、话剧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需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大思政课"三方面着力,促使其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其提质增效作用.

    歌剧话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革命传统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探析

    刘露杜毓贞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传统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弘扬爱国情怀、砥砺高尚品格.高质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应遵循知识性与思想性、主导性与主体性、探究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原则,坚持小初高一体化,循序渐进系统推进;课堂教学一体化,学科融合整体推进;教育资源一体化,融入实践全面推进;家校社一体化,全员参与长效推进"四个一体化".

    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影响刍议

    王爱民王锋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管理精义,有助于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对衔接机制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观点,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顶层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衔接机制

    基于中医"形神一体"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探索

    甘秀伦袁省之赵建磊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发现,心理健康问题群体常伴躯体不适症状且相互影响.中医学"形神一体"观认为躯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之间密切联系,通过中医学手段调整躯体对改善精神状态具有良好效果,特色鲜明.本文提出中医体质调理的"形神一体"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模式,选用推拿按摩外治法干预31名存在睡眠障碍的大学生,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量表,经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证实,中医手段对大学生睡眠、躯体化症状改善显著,同时对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缓解作用.由此从心理学、中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有效路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形神一体"中医

    基于成长型思维模式培养大学生学业挫折应对能力的探讨

    胡心怡耿梅芳田宝伟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业挫折是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影响较大.成长型思维模式作为较成熟的心理干预体系,能够促使大学生在面对学业挫折时树立积极心态、寻求改进方法,成功应对学业挫折.高校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基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干预途径和方法,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中培养大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挫折应对能力.

    学业挫折应对能力大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干预

    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的构建

    戴铭志曾柯潞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高校应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通过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预防体系,及时锁定重点学生,并通过宣传手段提升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时,应采取成立危机干预协同工作小组,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协作的模式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保障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心理健康教育